一天三餐制是怎么来的?
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只有皇室四餐,诸侯三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这归功于宋代经济的繁荣,除了酒肆之间不再如唐代被约束在市坊中间,夜市晚上不实行宵禁,晚上夜生活丰富,所以才加一顿晚饭。而如今有些地区一些百姓仍然习惯一日两餐。
为什么高贵的女婿要叫金龟婿
将丈夫称为金龟婿,与唐代官员的佩饰有关。据《唐书·职官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以明贵贱,应召命。鱼符以不同的材质制成,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装鱼符的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武后(武则天)天授元年()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并规定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可见,金龟既可指用金制成的龟符,还可指以金作饰的龟袋。但无论所指为何,均是亲王或三品以上官员。后世遂以金龟婿代指身份高贵的女婿。但在现代汉语中,其贵的含义正在逐渐减弱,而富的含义却有逐日加强之势。这便是金龟婿的由来。
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
有民间神话传说用鼠骗猫的说法来解释这个问题,但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时无猫。
猫原产于埃及,何时传入中国已不可考,民间传说则由唐三藏从印度带回(其实是汉朝)。
所以猫在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十二生肖早就在夏朝的时候排完成定论了。而且,十二生肖中已经有了老虎这只大猫,所以小猫就不用值班了。
纽扣女左男右的由来
纽扣的出现是在十三世纪前后,初时人们把它作为装饰品只钉在男人的衣服上因为美观大方,女服亦采用了。但为什么是男右女左呢?因为男人装束打扮不依赖别人,而女性,尤其是贵妇,太太,小姐则要佣人帮忙梳妆打扮,为便于女佣人与女主人相对时能使用右手系纽,才将纽扣钉在左边。还因为用右手方便拔出挂在左腰的佩剑,这样就不容易被衬衫兜住。
上厕所、下厨房
1、我们都知道“上北下南”,看看这张图。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住四合院,这种院子四面都有房间,最好的房子是北边的,坐北朝南,东暖夏凉。
厕所跟长者的房间都在北面,所以是上。厨房与仆人房间都在南面,所以是下厨房。
2、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行,五行分别对应五个方位。古代厕所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要建造在南面偏东。
去南方时,习惯说南下(皇帝下江南),去北方时,习惯说北上(北上抗日)。当要去厕所时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说上厕所。
当要去厨房时,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说下厨房。
李耳为什么叫老子不叫李子?
第一种说法,老子生下来就是白胡子白眉,耳朵又大,所以又叫老子又叫李耳。显然这种说法很科幻、很胡扯。
第二种说法更贴切一些,李耳本来就姓老,名老聃,即李姓源于老姓。而且李姓渊于老虎图腾,苦县一带虎被称为狸儿,所以李耳只是狸儿的误传罢了。
佛家弟子为什么都姓释?
释姓是汉人姓氏之一,一般为汉传佛教出家人统一使用之姓氏,并未收录于《百家姓》中。
中国出家人以释为姓,始于道安禅师。佛教初期魏晋沙门,以师为姓,故姓各不同。
道安以为,根本道师乃释迦世尊,故以释命氏,后来他译《增一阿含》,有四海出家,同称释氏之语。
回复姓氏为什么要免贵
在夏商周之时,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通志·氏族略》有云: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用来区别婚姻,同氏不同姓可通婚,同姓不同氏不可通婚。秦统一以后,姓氏合二为一。因姓氏还是贵者,所以往往要问贵姓,而有人问贵姓,才能回答免贵姓某。
“二百五”的来历是什么?
苏秦一直努力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史称六国封相。但苏秦在齐国的时候被刺客杀了,齐王为了抓出刺客,特贴出告示,声称苏秦为大内奸,刺杀苏秦者赏金千两。告示一出,立刻有四个上钩,声称是自己所为。齐王正恨刺客牙痒,怒:千两黄金每人二百五,顺便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中国人为什么把说大话叫吹牛?
从前宰羊时放完血,屠夫会在羊的腿上割开一个小口,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羊全身都膨胀起来,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开。这叫吹猪或吹羊。
如果谁要说可以把牛皮吹起来,那就是说大话了,因为牛皮很大,而且非常坚韧,根本吹不起来。所以吹牛就是说大话的代名词!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来历?
宋时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续娶了一妾名唤姣娘。老夫少妻的生活,使得姣娘私下与年轻仆人偷情。
王安石知道后,本来火冒三丈,但一忍再忍,干脆在中秋节对诗的时候,诱使姣娘讲出实情,但姣娘一句宰相肚里能撑船让王安石深知其苦,即赐银千两,送姣娘与仆人成婚。
拍马屁是怎么来的?
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
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
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
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来历?
早年,有父子俩开了一个小茶馆。知县白老爷是一个贪财好利的主儿,经常来白吃白喝。虽然父子俩受不了,有气,但也没办法。
有一段时间老掌柜病了,小掌柜司炉掌壶。等老掌柜病好以后,发现县太爷再没来了。问其缘由,小掌柜一笑说: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为什么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
汉朝,长安街上有个夫妻开的豆腐店,老板娘生得漂亮,风情万种,人称豆腐西施。为招徕顾客,难免有卖弄风情之举,引得周围男人老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趁付铜板时摸摸老板娘的纤手等。
后来,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压箱底是什么东西压了箱子底?
中国古代有一种性教育工具是压箱底。它是一种瓷器,有的比拳头还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状,有盖,内藏一对呈交合状的男女。平时,人们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儿出嫁前,母亲把压箱底取出来,揭开盖以示女,让她体会夫妻之道。
百家姓开头四姓为什么是“赵钱孙李”?明清文献记载,《百家姓》是宋朝初期,由一位吴越地区的儒家学者最先编辑。所以他用了当朝皇帝的姓氏为第一姓;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后唐皇帝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开头四姓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男女之事咋称“桃花运”?《诗经》中有一首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写的却是女子出嫁时的美好情景。又有《周易》里子午卯酉是地支中代表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个方向的,当四象交会
桃花会盛开,此时求感情最好,因此人们把爱情称作桃花运。
为什么富家子弟叫“纨绔子弟”
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谓裳就是大裙子。一走,两腿呼呼进风。有钱人为保暖,两条小腿各套上长筒袜,这种袜子叫绔。更有钱人用细滑的丝织品做袜子,就叫纨。西汉宫女穿开裆裤说的就是这种袜子(那时候没内裤)。这也是纨绔子弟一词的由来。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为什么第一次见面出难题叫下马威?
其实,下马威一开始并不是现在的这个意思,而是指官员初到任时,故意找事处罚下属,好让下属畏惧敬畏自己。下马威一词出自《汉书》,“畏其下车作威,吏民敛息”。古时的下马、下车有着官员到任的意思,因为“下车作威”读起来不顺口,于是“下车作威”就改成了“下马威”。随着时代的变迁,“下马威”的意思就变成了泛指向对方展现自己的威力。
为什么用“东窗事发”来形容事情败露?
“东窗事发”出自《西湖游览志余·佞幸盘荒》。故事讲述的是秦桧想杀岳飞,在东窗内同妻子王氏商量。后来在宋高宗的支持下,岳飞父子遭到杀害。之后秦桧在西湖游玩,梦见一个披着长发的人对他说:你害国害民,我已经告诉上天,上天要派人来捉拿你了!回到家后秦桧大病一场,不久就死了。秦桧刚死没几天,他的儿子秦蟢也死了。秦桧妻子王氏十分害怕,请来了道士驱鬼。道士在阴间看到秦桧受尽了酷刑,秦桧对道士说:“麻烦你传话给我的夫人,东窗密谋杀害岳飞的事暴露了。”之后人们就用“东窗事发”来形容事情败露。
“独占鳌头”中的鳌头是什么东西?
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叫作状元,中状元被叫做独占鳌头。那么鳌头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鳌”是传说中在海里背着山行走的巨龟。至于“鳌头”,就是皇宫大殿前台阶上刻的鳌的头。唐宋时期,翰林院的学士们朝见皇帝时,需要在大殿门口前的石阶上等待宣召。而学士们等待宣召站的石阶,正好就是刻有鳌头的石阶。所以人们就把进入翰林院称为“入鳌头”,“鳌头”也就成了状元的代名词。
为什么意见不同叫“相左”?
“意见相左”是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词语,意思是某人和我的意见不一致。这里的“左”有着相反、违背的意思,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人的双手灵活程度是不同的,一般人右手较为灵活,可以做很多事,而左手相比起来就很笨重。于是古人认为“右”能帮助自己,就用“右”来表示帮助、偏袒。与“右”相反,“左”就表示反对、违背的意思。
古代以“右”为尊,像什么“右戚”表示的是皇亲国戚,“右族”表示的是豪门大族。而“左”就比较惨了,“左迁”表示被发配降职,歪门邪道被叫作“旁门左道”。
金枝玉叶、小家碧玉、大家闺秀的区别
金枝玉叶本来是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来代指皇亲国戚的后代,现在也用来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因此,用这个词来形容的一般都是背景深厚的女子。
大家闺秀一般是有相当的家庭背景,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严格的行为约束和礼教规范的女子。她们容貌中上,人品好,知识渊博,从善如流,善于理性思考;个性平实,有责任感,清高但不孤傲,人缘极佳。现代则用来代指在谈吐、气质、衣着打扮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的女子。她们往往气质沉稳,待人接物礼貌周到,在社交场合大方有度,知书达礼,是容易赢得长辈的赞赏、同辈的欣赏的女子。
小家碧玉一词出自于古乐府《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此后小家碧玉即成为小户人家年轻美貌女儿的代称。小家碧玉一般生长在平民家庭,容貌俏丽,性情或温柔或活泼,但在大的场面里,则会有些拘谨。她们最大的特点是“秀而不媚,寒而不清”,尽管出身并不高贵,也不会附庸风雅地吟诗作对,但是缝织洗补、煎炒烹炸等实用技术则无所不能。
终南捷径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有个典故:“终南捷径”。说的是唐代有些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名山大川、深山古寺,聚徒讲学,写诗赋文。时间一长,名气大了,朝廷就来聘用他,请他出山当官,以后人们就把这种方法叫“终南捷径”。如唐代的司马承祯隐居衡山、顾况隐居茅山、王维隐居终南山等等,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入仕。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