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的那个冬夜,当时还十分活跃的天涯社区,突然冒出来一篇名为“鬼吹灯”的贴子。
这篇贴子从主角祖父胡国华和一本残书《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说起,一个和盗墓有关的诡异故事拉开了序幕,“摸金校尉”胡八一的探险传奇由此展开。
晚间七点发出的这篇贴子,很快就破数十万点击。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很快起点编辑就找上了门,在天涯更新了几千来字后,他开始在起点网正式连载。
14年后的今天,《鬼吹灯》系列销量已破万册,其原著小说及衍生品,常年占据各大平台畅销榜单。
“盗墓题材的开山鼻祖”……
“金庸作品后,华人间传播最广的小说”……
人们不吝赞誉。
谁也不曾想到,彼时名不见经传的天下霸唱,此后会名动网文江湖。
这部小说开创了一个时代。
许多年以后,当网友们还徘徊于过去那篇贴子下瞻仰遗迹的时候,看到了当年贴子下的第一条留言:
“沙发:)天涯第一次。”
而在这条留言下的,则是一句半是调侃半是感叹的评论:
“坐了个国产小说顶峰的沙发。”
张震、杜甫与“鬼吹灯”
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广播节目《张震讲故事》在辽宁娱乐台悄然开播,那时恰逢中国广播的黄金年代,这个专讲鬼故事的节目一下子火了起来,成为了当时东三省最红的广播节目。
从辽宁台辗转到央视,节目热度一直不减,而那时还在做期货的天下霸唱,无意之中,也注意到了这个节目。
在“张震讲鬼故事”系列里,天下霸唱对其中一则故事《鬼吹灯》印象深刻。
事实上这三个字大有来历。“鬼吹灯”出自杜甫写的一首唐诗《移居公安山棺》,“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
而在东北,还有一句传了几百年的民间俪语,叫做“人点烛,鬼吹灯”。
受此启发,天下霸唱发表在天涯的那篇贴子,就被他命名为了《鬼吹灯》。一部最开始只有一个标题和几千个字的盗墓小说,就这么诞生了。
但是小说里有关“鬼吹灯”的情节却迟迟没有出现,直到写了10万字以后,他被网友的回贴逼急了,于是捏造了一个掌故:
鬼吹灯是摸金校尉的不传之秘,意为进入古墓中先在东南角点燃一盏蜡烛才能开棺,如果蜡烛熄灭,须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
在书里,这是一条活人与死人的契约。
从毛头小伙子混成“老大”
年出生的天下霸唱,在学生时代并不是一个擅长“码字”的家伙。
他的作文成绩并不好,对现代小说也不感光趣,反倒倾心于一些古典文学。类似《水浒传》这类长篇章回体小说,他可以来来回回看好几十遍。
而写作文,他只喜欢照着这些文字的感觉来写,可以想象得到,老师对这类文字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并不擅长写说明文和议论文,而只擅长叙事。
这种认知一直持续到他工作以后,在年10月之前,他甚至连字的工作报告和检讨书也写不利索。
反过来,他深谙民间传奇和古典小说的叙事节奏和叙事风格。
他懂得如何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更生动,却在面对一篇字的电影观后感束手无策。
读过《鬼吹灯》的人,恐怕很难将当年这个毛头小子,和后来那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书里能掐会算的“老头儿”联系起来。
《寻龙诀》导演乌尔善在没见到《鬼吹灯》的作者以前,甚至误认为他是个阅历丰富、博览群书的老知青。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早年间看上去青涩阳光的毛头小子,后来会一步步混成了《鬼吹灯》背后的那个“老头”。
这与他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关。
天下霸唱的父母插过队,也做过地质勘探,他从小随父母所在的地质勘探队驻扎在大兴安岭一带,长期在野外寻找矿脉。
就这样,他了解到了洛阳铲、铁钎之类的专业考古工具,并且还时常与玩伴一起钻洞穴、进坟坑。
而在东北内蒙古一带,古墓非常多。许多当地老乡,家里炕上都是一堆从墓里掏出来瓶瓶罐罐,连家里的猪圈,都用的是从墓里扒出的一水大青花砖。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他听到了许多当地的奇闻逸事、志怪传说。
仿佛是一种天赋使然,他从小就对易经八卦、风水地理情有独钟,在进行这方面的计算时游刃有余。可在面对数学里的开平方开立方时却头大如斗。
这种兴趣甚至延续到了他工作之后。
有一段时间,他在做期货时需要开好几个矿,于是去广州请了很多给人看风水看阴阳宅的老先生,来观察山的地理形势,结果和这些人打交道时间一长,就天天听他们讲风水这些事。
积年累月下来,他的脑袋里杂七杂八地生长着各种奇妙的知识脉络,奇门遁甲、阴阳五行、考古探测、丧葬习俗无一不晓,无论是古代的野史掌故,还是地方上的轶事传说,在他笔下,挥洒自如。
于是,一个和盗墓有关的故事在他的大脑里呼之欲出。
一条胡同里的“盗墓江湖”
天下霸唱曾经住过一条胡同,里头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其中就包括倒腾古玩和盗墓的。
在他小时候住在天津的那条烈女魂胡同里,有一个姓崔的老邻居,解放前就是一个不穿道袍的道士。
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们口中的“道士”,被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全真派,也就是金庸小说里全真七子的那个全真教的原型。
全真派的道士在当时有个很鲜明的特征,不怎么组织迷信活动,一般只会在道观里修身养性,也不愁吃喝,他们拜重阳真人为祖师。
另一派叫正一派。正一派的道士和全真派相反,什么迷信就干什么,民间那些降神驱鬼、祈福禳灾的符箓活动基本上都是这一派的道士,影视作品里面经常可以看到的茅山道士,也是属于正一派。
这一派道士根据传统基本上都是在家的道士,他们也可以结婚生儿育女,和普通人一样过家庭生活,平时也不忌荤腥。
只有在上殿诵经、作法事时需要独居素食,平时打扮也和普通人一样,不留胡须也不束发髻,一般人都称他们为火居道士,这些人的祖师就是我们平常口中说的“张天师”。
而天下霸唱的那个邻居,就是一个正一派的道士。解放前赶上打仗兵荒马乱的,也没人请他做法事,就会去选坟地挖开,盗走里面的财宝来换钱。
盗墓跟风水离不开,所以这个道士后来就干了这一行。
解放后,他就不再干这个了,偶尔给人看阴宅阳宅风水什么的,这位邻居曾经说他家房梁的金丝楠木是从墓里搬出来的,这让天下霸唱印象非常深刻。
在天下霸唱的印象里,“墓”这种事物在生活中随处见。就拿北京的地名来说,很多地方就都带“坟”字,比如公主坟、铁狮子坟、八王坟、索家坟等等。
就连中关村,以前也叫中关坟,原来是宫里太监因为不能回祖坟安葬,就组织在那块地方买了块地,所有太监都埋在那里。
而他小时候住过的那条胡同,也构成了他后来小说里的那个“盗墓江湖”的最原始素材。
“野书”传人
在古典小说所呈现的所有故事走向里,天下霸唱最喜欢的是“杀人放火,快意恩仇”。
就连那本被他翻了无数遍的《水浒传》,在他想象中,宋江也成了黑社会老大,而入狱后的那些牢头和狱卒,都变成了宋江的小弟。
天下霸唱喜欢听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尤其热衷探寻各行各业的传说源头,比如裁缝的祖先是轩辕,唱戏的祖师爷是唐明皇,杀猪的祖师爷是张飞,盗墓的祖师爷是曹操。
在他的眼中,各类行当就像不同的门派,一个个在面前不断铺开、陈列,变成了那个斑斓多姿、异彩纷呈的笔下江湖。
除了《水浒传》,他也看《易经》和《三十六计》,看央视的《探索·发现》,看国家地理频道的考古节目,各种民间传说,奇闻异事,常常让他兴奋不已。
成名之后,很多人找上门来给他讲故事,甚至还有一些经历丰富的人专程找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他听。
即便出远门,他也不喜欢坐飞机,而愿意选择绿皮火车,在旅途之中,或者是在坐地铁和公交的时候,他会遇到天南海北、形形色色的人,旅客们谈论的四面八方的奇闻趣事,一股脑全都塞进了他的那双好奇的耳朵里。
偶尔发生在地铁上的一次打架、发生在车厢里的一些争吵,也许就会成为一个故事的灵感。
天下霸唱一度认为他的写作与以前说“野书”的人很相似。
在他的老家天津,曾经有一种现在已经消失的职业,就是摆摊说野书。
这和茶馆说评书的还有些不同,说评书一般都是师父带着,口传心授。而“野书”,其实就是老先生站在马路边上讲一些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经过自己加工的民间故事。
比如报纸上登了一条鬼市人头案,说书的人就会去打听发生了些什么,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然后再根据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体验,掺杂些自己的人生阅历,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编成段子或者类似评书的形式,每天现编现说。
天下霸唱很清楚,这类故事一般都十分接地气,很多人都喜欢听。
那些在故事里被掰开了、揉碎了的“零碎儿”,往往能够吸引听众。引起人们共鸣的所有片段都藏在了那些故事的细节里。
他所看到的、听到的一切,都成了他有关盗墓的诸多素材的想象源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