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僵尸片”,可谓是80年代港片大银幕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而每每提起这个独特的港片题材,林正英、洪金宝总是不少观众脑海中的第一印象。的确,80年代中期的港片大银幕上,“洪家班”打造的《僵尸先生》掀起了一股“茅山僵尸片”的时代浪潮,而林正英出演的“九叔”,也成为了这股“港产僵尸片热潮”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银幕形象。年的《僵尸先生》,被许多影迷奉为港产“茅山僵尸片”的开山之作,但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僵尸片”就已经开始在港片大银幕上出现。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期杂谈,聊一聊“港产僵尸片”的兴起,发展,以及消亡。壹:“僵尸”这个词,最早是指动物“死亡”后,“尸体”呈现出的僵硬状态。明清时期,随着志怪小说的盛行,“僵尸”开始在文人墨客的润色之下,变成昼伏夜出的凶残怪物。明清时期对“僵尸”提及最多的文学作品,莫过于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20世纪初,随着华语电影的逐步崛起。那些在明清志怪小说中流传一时的“僵尸故事”,也开始被逐渐搬到电影大银幕上。年,香港的“南粤影片公司”就拍摄了一部“僵尸题材”的黑白电影《午夜僵尸》,这也是港片大银幕上的首部“僵尸片”。可谓是“港产僵尸片”真正的开山鼻祖。这部《午夜僵尸》的出现,与20世纪初“西方吸血鬼电影”的盛行,有着密切关系。年,美国奇幻电影《德古拉》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吸血鬼电影”热潮。受到西方电影理念的冲击,香港“南粤影片公司”将“西方吸血鬼”与“中国僵尸”进行了融合,在年拍摄了《午夜僵尸》。值得一提的是,在《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的“僵尸故事”里,“僵尸”并没有吸血的特性,被“僵尸”咬过之后,也不会变成“僵尸”。而在这部《午夜僵尸》里,导演杨工良将“吸血鬼”嗜血的特性,挪用到了“僵尸”身上。杨导的这一次“张冠李戴”,也影响了其后“港产僵尸片”发展的趋势。在《午夜僵尸》里,杨工良导演不仅借鉴了“吸血鬼”的嗜血特效,同时也借鉴了西方“吸血鬼电影”的美术风格。片中的“僵尸”一出场,脸色刷白、一身斗篷,完全就是一副“吸血鬼”的形象。《午夜僵尸》虽然揭开了“港产僵尸片”的创作序幕,但因为影片过度跟风“吸血鬼电影”、缺乏新意,以至于上映后反响平淡,未能掀起“僵尸题材”的故事创作热潮。贰:时间一晃来到了年。这一年,香港“新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名为《湘西赶尸记》的“僵尸题材”作品。该片的出现,为“港产僵尸片”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转折。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昀对“僵尸”的描述是:白毛遍体,目赤如丹砂,指如曲勾,齿露唇外如利刃接吻嘘气,血腥贯鼻。而在《子不语》的记载中,“僵尸”的行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游尸”,可以像人一样行动,但是动作缓慢。另一种是“飞尸”,能够飞天遁地。在这部《湘西赶尸记》中,导演王天林没有对志怪小说中的“僵尸”形象进行还原。而是将“湘西赶尸”的独特风俗,与“僵尸”这一元素结合在了一起。为“僵尸”设计了一身清朝官服的外形,同时也为“僵尸”设计了统一的行动姿势,双臂前伸、跳跃行走。“僵尸”为什么总是穿着清朝官服,一直是不少影迷热议的一个话题。其实,在民国时期,不少地方的葬礼仪式上,都将“寿衣”设计成“清朝官衣”的款式。这些“身穿寿衣的尸体”变成“僵尸”之后,自然也是一身清朝官服的打扮。而“僵尸”双臂前伸、跳跃行走这一设计,则是源自“湘西赶尸”的景象。所谓的“赶尸人”,就是将那些客死异乡的人,送回故土安葬。为了将这些“尸体”带上路,赶尸人们会把“尸体”排成一排,然后将“尸体”的双臂抬起,用两根粗壮的竹竿,从左右两侧穿过“尸体”的腋下,把“尸体”的手臂绑在竹竿上。赶尸人一前一后,用竹竿抬着“尸体们”行走。因为竹竿有弹性,在行走时会上下晃动,所以从远处看去,就像是一群身穿寿衣的“尸体”,跟在赶尸人的身后,伸着手臂、跳跃前行。在年的这部《湘西赶尸记》里,王天林导演对“僵尸”形象的经典设计,被之后的诸多港片导演借鉴。而这种身穿清朝官服、手臂前伸、跳跃行走的“僵尸”,也成为了“港产僵尸片”大银幕上,一个极其经典的影视符号。叁:年的这部《湘西赶尸记》之后,“港产僵尸片”迎来了一股创作小高峰。之后也出现了像《鬼屋僵尸》、《尸变》这样的跟风作品。不过,在60年代中后期,随着《独臂刀》、《十三太保》、《大醉侠》等作品的出现,张彻、胡金铨掀起了“新派武侠片”的时代浪潮。而“僵尸题材”的电影作品创作,也随之淹没在了这股武侠热潮之中。进入70年代之后,随着李小龙的崛起,功夫片又成为了港片市场的创作主流。不过在70年代末,传统功夫片开始走向衰落。为了寻求市场创新,年的刘家良,将“僵尸”与“功夫”两大电影元素进行融合,拍摄了《茅山僵尸拳》。随着这部作品的诞生,“僵尸题材”的电影创作,也找到了新的方向。这部《茅山僵尸拳》在上映之前,“港产僵尸片”一直都是“良善之人受到压迫,之后被害身亡,最终化作僵尸回来索命”的固定套路。但随着《茅山僵尸拳》的出现,港片制作人们也开始冲破固有套路约束,对“僵尸题材”进行多元化的创作。结合了武侠元素的《飞尸》、结合了都市元素的《魔胎》,也都在这一时期诞生。当然,在这些创作之中,最具代表性的,还要属洪金宝在年拍摄的《鬼打鬼》。在这部《鬼打鬼》里,洪金宝将“喜剧”、“恐怖”、“功夫”、“鬼怪”、“僵尸”、“吸血鬼”等多种电影元素,进行了大杂烩式的融合。而影片不注重故事内核表达,只注重娱乐效果呈现的做法,也让《鬼打鬼》在上映之后,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鬼打鬼》虽然对“僵尸”元素进行了呈现,但却未将其作为主角。年,洪家班的刘观伟突发奇想,希望以“僵尸元素”为核心,仿照《鬼打鬼》的大杂烩喜剧风格,拍摄一部电影作品。而这部作品,就是《僵尸先生》。《僵尸先生》在“港产僵尸片”发展历程中的地位无需多提。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诞生,“港产僵尸片”才真正迎来题材创作的高峰期。《僵尸先生》之后,“洪家班”又接连推出了《僵尸家族》、《灵幻先生》、《僵尸叔叔》等作品。而洪金宝监制、刘观伟导演、林正英主演,也成为了80年代“港产僵尸片”的品质保证。因洪金宝、林正英、刘观伟等人,“港产僵尸片”快速兴起,并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期。此时,大批的港片制作人开始跟风、模仿,将目光对准了“僵尸题材”的创作。在这些跟风者之中,刘镇伟无疑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相比于洪家班的“民国茅山僵尸片”,刘镇伟的“僵尸片”作品,更多的是将时代背景设置在现代。而相比于洪家班“道士斗僵尸”的故事套路,刘镇伟更偏重于“警察大战僵尸”的剧情设计。这种创新式的设计,也让刘镇伟的“现代僵尸片”作品,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爱。无论是早期的《猛鬼差馆》、《猛鬼学堂》,还是之后的《猛鬼大厦》、《尸家重地》,这些作品在港片市场之上,都取得了不错的评价。肆:80年代中后期,随着大批电影人的跟风模仿,“港产僵尸片”很快陷入了创意枯竭的窘境。90年代初,随着观众的审美疲劳。“港产僵尸片”也快速走向衰落。90年代末,港片市场一步步走向衰落。面对江河日下的市场环境,“港产僵尸片”也无奈归于沉寂。然而在年,徐克、钱升玮二人却突然对“僵尸题材”产生了兴致,二人联手打造了《僵尸大时代》。当然该片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千年僵尸王》。在这部《僵尸大时代》里,徐克没有沿用“清朝僵尸”的传统设计,而是根据明清志怪小说中的记载,还原了一个白毛遍体,目赤如丹,指如曲勾,齿露唇外、接吻嘘气、飞天遁地的“飞尸”形象。这部《僵尸大时代》不仅摆脱了“港产僵尸片”的传统“僵尸”造型,同时也摒弃了“港产僵尸片”只注重娱乐效果,不注重内涵表达的弊端,设计了一个寓意深刻的电影故事。不过,这部《僵尸大时代》在完成之后,因为出品方的更换,电影故事也被剪辑成为了分钟版、分钟版和89分钟版。相比于分钟的完整版本,分钟版、89分钟版因为剧情的删减,导致了故事的不连贯。而电影版本的混乱,也让这部《僵尸大时代》埋没在了市场洪流之中。虽然麦浚龙在年拍摄的《僵尸》,也引起了不少影迷的热议。但这部作品虽然披着“港产僵尸片”的外壳,但在表现形式上,却失去了“港产僵尸片”的神韵,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日式恐怖片味道。曾经那个辉煌一时的“港产僵尸片”时代,其实早已随着徐克、钱升玮这部《僵尸大时代》的市场受挫,彻底走向消亡。原创丨文章版权系属:神奇的络腮湖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