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陈毅将军也没想到,在他抗战的历程中,会遇到一位以文会友,倾心交谈的知己,而这位志同道合的人便是茅山乾元观的道长。他们惺惺相惜在那乱世中寻找自己心灵的净土,更是在离别时不忍分别,相送几十里。可惜的是有着几千年文化传承的乾元观却也遭了劫难,被日军付之一炬,远离红尘的道观因何遭受此灭顶之灾呢?

相逢何必曾相识

年下半年,陈毅率领新四军从皖南到镇江茅山地区建立根据地,而在此建立根据地的意义十分重大,由于它地理形式特殊,如果在这个地方建立根据地,就相当于在敌人的心脏插入一刀。

然而刚刚进驻茅山地区,新四军的工作开展便遇到了困难,由于之前南京和上海的沦陷,日寇到处烧杀抢掠,更可恨的是很多土匪军阀趁机发国难财,使得周边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便有了新四军进驻到各村镇休息时,农民们门窗紧闭,吓得不敢出门。

有着铁的纪律的新四军是不同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谨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绝对不可扰民。甚至在下雨时,有的战士想要给陈毅将军找一户农户避雨,也被陈毅拒绝了,坚决和战士们一同露营。

等大雨过后,村民开窗才发现房檐下站着的战士,乡亲们很是诧异,看着宁愿在雨中淋雨也坚决不打扰他们的新四军战士,乡亲们终于知道了新四军和其他军队不同,赶紧将战士们迎进屋里,给他们烘干衣服,烧上热水驱寒。

在了解茅山地区的基本情况后,陈毅将军听闻当地乾元观的道长惠心白十分有气节,且自古以来道家中人都医术高明,对于缺医少药的新四军来说,如果能够得到道家的帮助,那对新四军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乾元观的道长惠心白,自幼出家,对道教文化颇有见地,在道教音乐和礼仪规范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为了更好地与惠兰白结交,陈毅与一名警卫员化妆成商人,前去拜访。陈毅将军是个风雅之士,他觉得直白的相访过于唐突,于是便以文会友,接连拜访三次,都是敲开山门后,用诗句对话。

多次拜访后,惠心白被陈毅将军的文采和风度打动,在第三次拜访是,惠道长诚挚的邀请陈毅将军入内喝茶论道。本就有着一颗爱国之心的惠心白受到陈毅将军的熏陶,一腔爱国热情也终于爆发,他将道观的房间空出来给新四军做临时指挥部,更是让他的徒弟们也积极参与到斗争中区,很多道士都加入了新四军的担架队。

惠心白用所学医术为新四军伤员治病,将道观内所有药品都倾囊相助。为了避免特务探查到新四军指挥部的踪迹,在道观内举行会议时,惠心白便让小道童在各个路口清扫,以便探查可疑人员的踪迹。

建立坚固的根据地堡垒

新四军铁的纪律下,让当地乡亲看到了新四军和之前军阀土匪的军队不一样,他们是人民的军队,他们不扰民还帮助乡亲干农活,照顾老幼。而且在乾元观的积极影响下,乡亲们也更加信任新四军,一段时间后,陈毅将军根据地的建设工作便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真正做到了军民一家亲。

而乾元观和惠心白的贡献不止于此,他们引荐年轻的道教会会长黎遇航,立志报效国家的黎会长毅然担任了新四军粮食保管员和情报站站长,负责新四军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由于情报给的及时,新四军多次躲过敌军侦察并多次歼灭敌人小股军队。

惠心白道长和当地居民还向陈毅反应,原国民党句容县二区区长樊玉林为人刚正,为官清廉,一直想为乡亲做实事。在国民政府不抵抗弃城而逃后,樊玉林对国民政府失望,隐居家中。

陈毅知道此事后,便派遣心腹战士送了封书信给樊玉林,希望他能摒弃旧思想重新树立信念,为当地乡亲贡献力量。樊玉林看过信件后,被陈毅的赤诚和谦逊打动,陈毅表明自己本应亲自拜访,但是由于根据地刚刚建立,事物繁忙,希望樊玉林能够前往会面,并署名“弟仲弘”。

樊玉林看着送信战士彬彬有礼的作风以及心中陈毅言辞恳切谦逊,放下心中芥蒂,便随着新四军战士前往茅山。

听闻樊玉林到来,陈毅从苏南党政干部会议中,起身相迎。当晚,两人在乾元观秉烛夜谈,一直聊到凌晨。而这次长谈,让樊玉林再次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知道只有新四军是真正救国救民的军队。

后来新四军在周边县镇成立抗敌委员会,陈毅邀请樊玉林主持工作,樊玉林欣然接受,并在短时间内招募有能力的工作人员,迅速将委员会组建成功并正常运转。并在敌人的扫荡下多次组织抗日救援活动,各项工作都颇有成效。

永远的离别

陈毅离开茅山地区后,很多道士决意投身前线,跟随新四军离乡抗战。陈毅离开时,他与惠心白道长十分不舍,两人依依相送,往复相送二十余里。但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但是惠心白一直报喜不报忧。

其实,在新四军部队撤离后,因为乾元观与新四军关系密切,已经被日伪汉奸盯上了。在预感到乾元观将有大灾难后,惠心白道长便私下给两名弟子去信,将他们召回并托付给弟子乾元观的宝物和珍贵典籍。

年10月,在汉奸的告密下,日军集结千余名士兵对乾元观进行了清山行动,只有外出采买的小道士朱易经逃过一劫。陈毅知道乾元观一众遇害后,悲痛难当,挥泪写下悼念诗,可惜的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这首动之以情的诗句并没有保留下来。

惠心白两名弟子依照师傅的嘱托安置完宝物典籍后,再回来找师傅时,有着千年历史的乾元观只剩大火焚烧后的残垣断壁。

小结: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国家危难之际,修身养道的修道之人,也都积极投身于抗战中,都言乱世道士下山救人,盛世道士归隐山林。

茅山这块道教圣地,在抗战时期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正是因为全国各地都有这样满怀爱国情怀的有志之士,新中国才能驱逐侵略者,取得抗战的胜利。而那些即使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灭顶之灾,也依然投身抗战为共产党保守秘密的影响,终将载入史册,为后世所铭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