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顶峰,九霄万福宫(顶宫)“梦魂无俗事,夜夜到金坛。”,说到家乡金坛,名字的由来是与道教有些关系的。早在南北朝时期的梁代,范云在《答句曲陶先生诗》中就有“石户栖十秘,金坛谒九仙。”之句,陶先生自然是指“山中宰相陶弘景”。虽然说在古诗词中,有关金坛的诗句并不都是指家乡金坛,不过确实有不少诗词作品是写金坛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53.html
△茅山顶峰南坡,茅山元阳观
比如说唐朝的皇帝崇信道教,他们自诩为道祖老子的后人。盛唐的玄宗皇帝李隆基《送玄静先生暂还广陵》中有“玉简龟台积,金坛洞仙府。”这里的金坛应该就是指金坛茅山。但是他的《饯王睃巡边》中的“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此中金坛更多的应该是拜将台或金銮殿。又比如贺朝的《从军行》中“天子金坛拜飞将,单于玉塞振佳兵”。△茅山元阳观同为盛唐的李颀写下《送刘主薄归金坛》,储光羲写下《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令》、《舟中别武金坛》,为金坛这一方山水留下了诗情画意。晚唐的皮日休在其作品中也提到金坛,他在《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讲:“如何世外无交者,一卧金坛只有君。”△茅山元阳观
到了北宋,王令写了《送庭老罢尉金坛》,贺铸写了《送金坛慎令瓛》,张纲也写了《归自金坛值雨宿顾龙山翌日施米作供》。张纲与其子张釜是金坛名宦。△茅山元阳观“闻道金坛有仙隐,梦回清月堕林梢。”,陆游的儿子陆子虡当过金坛县丞,陆游为他写过送子诗。辛弃疾也写了《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陈文蔚有《送赵国呈赴金坛》。△茅山元阳观南宋的陈著在《寄台教王吉甫》中写过“直溪之水清且冽,可以沃我老枯渴。直溪之风空且阔,可以舒我穷郁结。……自昔瓮城地最灵,而况金坛人更杰。漫塘词源有流传,实斋理学素磨切。”,诗句中的漫塘是指金坛南宋人刘宰。△茅山元阳观元初的俞德邻作《金坛郊外》、《金坛邑中作》,仇远就讲“金坛有耆英,学博声名早。”当时,金坛的张监是名士,郑元祐曾作《怀张天民》、《奉简天民有道先生》,陈显曾也作《题金坛张氏云泉斋》。△茅山元阳观到了明朝,金幼孜作《赠贡士熊广赴金坛训导》,林光作《赠何时中尹金坛》。而湛若水在《金坛二尹李潜崖九皋黄门迓予沈渎同登茅山作二绝奉览兼示同游诸生》中则讲“沈渎桥边逢故人,酒船邀我无何滨。”“若为七子忘诗赋,倚仗茅山共看云。”△茅山元阳观
钱谦益和金坛的于惠生、于铿、曹汝真有交往,他还来过金坛,并说金坛的五加皮酒为南酒之冠。而顾炎武则特地来顾龙山凭吊御碑,“突兀孤亭上碧空,高皇于此下江东。即今御笔留题处,想见神州一望中。”乾隆皇帝下江南,也没有忘记金坛。在《润州道中杂咏》中,他写道“第八洞天称地府,金坛嶊崣矗高陵。三茅己跨茅龙去,只剩残山列远棱。”△茅山元阳观“所思竟何处,家住在金坛。天上行云易,人间聚首难。”每一个游子都是有一份乡愁的,金坛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可是它总是让我魂迁梦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