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代号,蕴含着这座城市的生命密码。

句容,乃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之地,文化底蕴丰厚,存有许多镌刻着时代印记的老街巷、古村落。

习总书记曾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近年来,在句容市民政局、句容市地名办的努力下,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出版了《江山留胜迹句容地名史话》《句容市行政区划沿革》等书籍,“抢救”了一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鼍龙庙联得春城

春城曾经是个乡镇,驻地城(ài),现为茅山镇社区。

拍摄者:陈洪泽

早在明代就有了城壒村。城壒以“成”姓得名,后“成”误写为“城”。壒(ài),是尘埃的意思,幽泥化轻壒,指丘陵地带缺水。但这里读“盖”。在城壒村南的岗坡切岭,是句容历史上古运河破岗读的遗址。

破岗渎遗址

春城这一地名来源于鼍(tuó)龙庙上的一副对联。

三国吴赤乌八年(年)八月,孙权遣校尉陈勋率兵三万开赴句容,开凿出一条从句容通往丹阳的运河。这条运河从原春城的小其、何庄至吕坊寺、南塘庄入丹徒境内的宝堰镇,接丹徒水系通济河,长30多华里,因要开山劈岗,故名破岗渎。

陈勋率兵开挖破岗渎时,在城壒村南面米处,挖到一种黑黑的爬行动物。这条动物体大,身长,身上有麟,蠢蠢而动,百姓讲是“鼍龙”。

这件事被记入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吴孙权赤乌八年,遗校尉陈勋漕句容,中道凿破瑶,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chuán),长数十丈,蠢蠢而动。有顷,悉融液成汁,时人莫能识得此。之后,遂获泉源,或谓是水脉。每至大早,余渎皆竭,惟此巨流焉。”这种像小船一样的动物,蠢蠢而动,不断冒出液汁,这也是成语“蠢蠢欲动”典故的出处。

之后,这个地方就有泉水涌出。就是大旱的时候,其他地方干枯了,但是这里水流滚滚。

网络配图

开挖破岗渎,挖出了鼍龙,老百姓担心了,担心破岗将龙体凿断了,败坏了这里的风水。于是后人为祭拜“鼍龙”,建了一座小庙。乾隆四十五年(年),由城壒、任巷、南塘、西村等四个自然村的村民自愿捐资,在原小庙基础上建大庙——“鼍龙庙”,光绪中重修。庙在城壒村南米处,破岗渎遗址内(今自来水塔处)。庙门上有副对联“春城回北斗;烟树发南枝。”

在每年的正月十二,四个村的民众和邻村的村民前来赶庙会。庙会期间,从早到晚,唱大戏、演节目、做买卖,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穿的、吃的、用的,品种繁多。

民国十八年(年)六月,建立区、乡制时,句容第三区第一任区长樊玉林和王元学二人,取鼍龙庙对联“春城回北斗;烟树发南枝”中“春城”二字为建乡名称,定名为春城乡,把乡公所设在庙内。这就是春城这一地名的来历。

鼍龙庙的故事

传说开挖破岗渎,挖到城壒一段地势最高的地方,挖不下去了。这段工地的土方挖不失耗,不管白天开挖多少土,晚上土方又会还原,天天如此。

当时急坏了校尉陈勋。没办法,陈勋到茅山道院去请教高道。茅山道士来看了,对陈勋说,这是一块鼍龙地,在这里挖土就等于是挖龙体身上的肉。龙肉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你挖它长,何时才能完工呢?要想它不长,那就得把老龙治住。

陈勋问茅山高道有什么办法治住老龙?

高道说:“今天工兵们照常开工,到时候听我的安排。”

这天傍晚歇工时,高道叫工兵们把所有的铁锹全都插入土中。第二天早上,工兵们到工地上一看,全都惊呆了,滿工地都是红通通的血水。

校尉问茅山高道这是何故?高道说,这就是“千担万担,不如插锹吃饭”的奥妙所在,你想这龙地就是龙体,千万把铁锹插入龙体,切断了龙脉,老龙能不冒血吗?

从此,这段工地顺利开挖。同时,为老龙有安生之处,不会兴风作浪,保证运河通航安全,还在此处建了一座供奉鼍龙的小庙。

供稿:华世阳朱松柏罗业双

编辑:张萌萌

来源:市民政局(基础分值5)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