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民间有“罗阳大琴堂”、“罗阳好琴堂”的讲法。这个罗阳“琴堂”指的是什么地方,在哪里?你知道吗?琴堂位置讲究“风水”其实,“罗阳琴堂”指的就是泰顺县衙门,位置在今县司法局、县应急管理局驻地一带。明景泰三年()泰顺设县以后,在县令郭显宗、主簿徐福昌等人的牵头下,泰顺兴建了县衙门。县衙门选址在蒿茅山上。相传,“蒿茅山”因长满蒿茅草而得名。明朝时期,官府和民间崇信风水,认为蒿茅山山形呈“三山并聚、起伏回翔”之势,非常像风水学上所说的“飞凤上山”。所以,设县时就用“凤凰山”命名该山。泰顺县衙门坐北偏西,朝南偏东,地势略高,占据老城区的制高点,前对万罗山,站立其中,能将东、南、西三向城头尽收眼底,气势很好。所以,民间历来有“罗阳大琴堂,葛阳好鱼塘”和“泰顺好琴堂,寿宁好南阳,福安好穆阳”等说法。
清中期泰顺县城图
“三组三进”的布局气势泰顺县衙门为“三组三进”建筑布局,中央组团由南而北分别是鼓楼、戒堂、大堂、仪仗厅、内衙;东侧组团为土地祠、储仓、关帝殿、二堂及省政堂等;西侧组团为狱禁、捕所、内衙等。清朝以来,县衙门经历多次修建。同治年间,左兆薇代理泰顺知县期间,在大堂之后新建二堂,其他建筑布局没有大的改动。民国时期与解放初期,泰顺老县衙成为县政府办公场所。
清代泰顺县衙图(录自雍正《泰顺县志》)
明代县衙门磉子
曾经的防空洞年县人民政府迁出后,开始拆除老县衙。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老县衙建筑逐渐被政法系统的现代建筑取代,变为遗址。遗址处现存防空地道1处,估计是解放前夕国民党泰顺县长凌九霄役使民工开挖的,该地道从原县府驻地(今县武警中队驻地)直通北碉(今县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上世纪六七十年,国防形势严峻,被改为防空洞;现存的古树有葳蕤挺拔的黄檀树5棵、古红樟树1棵、百年丹桂1棵;遗留的石制古构件有石碑《重建武庙记》、《重建上达斋记》、《霞旸讷斋董公墓表》以及石磉础、石鼓等。
防空洞旧址
重建武庙记碑、重建上达斋记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