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病因是什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94583.html
清明一掩泉门二月余,慈颜难见几唏嘘。今日应怜思念重,必能入梦慰劬劬。四澄狂语:读之可见师兄思母之深情,孝心无价,可敬可佩!然就格律而言,承句失粘,结句亦不合律。“劬劬”应是状令堂之劳苦。“慰”者应是作者之慰。结句通读之令人费解,或有逻辑不通之处还请自校之。清明即景文/紫逻樵客连野烟光暗,荒丘松径通。阡塍柳垂绿,碑碣雨沾红。树树春依旧,年年人岂同?心旌如过燕,微漾细风中。萧林之点评第一,您这里的烟光用在写作特美,希望您不是实际操作的,要文明祭奠,一定不可以点火。(开个玩笑)第二,描述的场景仿佛在画中,正所谓“景中有情,象中有境,情景交融,自有意境”。七绝清明所见文/无恙春芜戚戚柳哀哀,风卷飞灰满废台。荒冢无人祭清酒,郁苍翠柏寂寥栽。四澄狂语:“春芜”“废台”“荒冢”,凄凉之景,忧伤之情。尽收笔底。呜呼!人生如梦,无力悲天但尽人事足矣。结句之“寂寥栽”语意欠通,有凑韵之嫌,寂寥可栽树否?如换成“哉”字以强叹惋之意如何?谢评,修改如下:清明所见文:无恙春芜戚戚柳哀哀,风卷灰飞满废台。荒冢无人祭清酒,郁苍翠柏寂寥哉?凄凉犯清明有感文/风铃茅峰顶上。东风举、榆钱柳絮飞荡。蘼芜冢冢,尘烟酣昼,杜鹃悲唱。昏冥恍恍。故人宛归神已往。欲交心、泪满襟裳,梦醒倍凄惘。追忆旧光景,犹在音容,泪波飘漾。盈盈笑语,乘微风,久迴馀响。此去伤离,郁揉百肠难意畅。解悲思、每每沾毫,俱已忘。注:茅山~扬州一墓园所在地,故去的亲人长眠于此萧林之点评:每一位作者在创作时,融入的情感都是百分之百的,您在用词也相当精炼。有一点不能说同病,就是上阕会写眼前的情,景;下阕就是回忆。能否写写自己,人前言好都高兴,自己直面的时候就惨淡了,一点愚见,还请见谅。风铃:感谢您认真的点评,不过可能您理解有偏差,当然也可能我对您的点评理解有偏差,总之,还是说两句解释一下:1、本首上阕先写眼前的情,继而触景生情~点评正确。2、下阕先确是回忆,然紧接着画面切回眼前,在茅峰顶上仿佛听见故人的声音,第三句即写出了自己此时伤心郁结的心境,最后一句,以"解悲思,俱已忘"结尾,更是道出了此刻自己缅怀逝者的悲痛心情,因此下阕不仅是回忆,恰恰更多地写出了自己的心境~特此说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