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神话,许多是人们对于自然的理解和想象编撰的故事,科学,大多是人们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撷取的精髓。既然都是人脑中的产物,这两者就一定会有交集。——“双生悖论”随笔之一烂柯山前面的几组文章,我们谈到了物理世界中出现的几件灵异之物:芝诺豢养的那只飞毛腿也永远追不上的乌龟;拉普拉斯构造的能预言宇宙间发生任何事件的智者;麦克斯韦设计的能机警地控制小孔前的一个阀门,导致快、慢分子分离使系统变得有序的妖精。现在要介绍的是在物理世界里发生的又一桩神奇怪异的事件:一对孪生兄弟,由于他们生活的物理时空发生了变化,各自在自己的新时空里生活一段时间以后,使得原本是上帝排就的兄先弟后的顺序——我称之为“天序”,竟然会逆转过来,不可思议让弟弟变成了哥哥,哥哥转而成了弟弟。而且,这不是神话,也许百万年后,科技的发展,这样的事情就可能发生在人们寻常的生活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568.html
01从一个远古的故事说起
距今年前的晋朝,东南沿海有一村落,叫石室村。村中草木苍翠,绿树掩映。村子东西走向,东头紧偎一座大山,此山雄奇多姿,常年云缠雾绕。山中有一大石洞,形同一室,故得名石室山。村子也就得此名,村里约百户人家,大多姓王。村东端已伸入山里的一户人家,户主王质,是一樵夫。那年深秋,一天,王质与往常一样,取斧子,拿绳索,进山砍柴。东行不久,见枫红杏黄,绚丽斑斓,好不惬意。他精神抖擞,步履轻健,忽然间发现前方高耸的山体下,几株高大的古树旁,有一黑古隆咚的洞穴。他兴致勃勃地走了进去,顺着一条黑乎乎、湿漉漉的小道再往里走,光线越来越暗,空间越来越小。他壮了壮胆,摸爬着、匍匐着,再往里进,约行数里,才渐渐地有了些光亮。又行一阵,豁然开朗,却见平旷开阔,花红柳绿,蝶舞莺飞,竟然是一派春光明媚的好景色。忽见有几个童子,正下棋唱歌,好不自在。他们见到了王质,也不惊诧,迎上前来,给了一个形如枣核的东西,让他含在嘴里。王质含后,顿不觉饥渴。刚过了一会儿,有一童子上前问道:“你还有什么事么?”王质想到今天还未砍柴,急寻斧子,却发现斧柄已烂。他惊讶不已,仓促离开了洞穴,匆忙返村回家。归途中,景色依稀不是原貌,他急走了一程,放眼地形山势,估摸这里就是他的村址所在,但举目望去,一下子惊呆了:眼前,鱼塘桑槐,屋舍俨然,远不是原来模样;来往行人,无一相识者;询问几位长者,亲人、故人均无音信。他像是个天外来客。斧柄即是“柯”,斧子柄烂掉了,就是烂“柯”。从此石室山也叫烂柯山,并由此在我国的文字和语言中,有了“一局相持,斧柯烂尽”、“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出。这故事不是道听途说,有“文”为证。离今约年前的南朝梁代,有一叫任昉的书生,讲了一个距他多年前发生在晋代的故事,写在他的作品《述异记》里,文中说:“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饿。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这故事也不是随意杜撰,有“山”为证。在浙江省衢州市东南10公里处,有一座烂柯山,又名石室山,是浙江省重点名胜风景区。此山在石室村东,西临乌溪江,海拔米,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山峦起伏,古木参天,青松翠竹,郁郁葱葱,身临其境,恍入仙境。烂柯山下,有一石碑,上写“入山道道通奇境,进洞人人似神仙。”远眺烂柯主峰,犹如一座巨大的石桥横卧山头。桥拱东西横架,南北中空,鬼斧神工,雄伟奇特。走近桥体,见桥洞高处约12-13米,东西跨度约40米,南北宽展约30米,整个桥体又像是架空的石梁,四周有多处摩崖石刻,西边石壁上刻有“烂柯仙洞”四个遒劲大字,东边石壁上刻有“天生石梁”、“天造地设”、“青霞第八洞天”、“碧汉长虹”等10余处石刻。桥洞顶部的石梁上还有一缝隙,犹如是一把巨斧把山劈成了约长10米狭缝,南宽北窄,中间仅容一人能匍匐而过,从洞隙中可见一线蓝天,故名“一线天”。石梁下洞底的地面上刻有一方围棋棋盘,棋盘之大堪称天下第一。围棋之源在中国,其根就在这里,就在烂柯山。此山被世人称为“围棋仙地”,后人遂以“烂柯”作为围棋别称,烂柯一典盛传棋界。围棋仙地石梁南面的石崖上,有一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三、四百年,取元代文人杨明“洞天春远日行迟”的诗句,故名“日迟亭”。石梁西坡有两株千年古松,犹如两条张牙舞爪的青龙,名曰“战龙松”。烂柯山南麓有一古寺,称宝岩寺,始建于梁代。寺庙古朴幽静,殿宇高悬,钟声飘渺,如入仙界。山门外有一圆形池塘,池塘边长着两棵双人合抱的古樟树,有井泉,井台上刻有“冷泉古井”四字,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饮马歇脚。百年老树,千年古刹,无不见证历史的悠久与沧桑。烂柯山为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历代不少文人在此留下了足迹和墨宝。写下令无数“游子”感动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唐代诗人孟郊,也在这里留有《烂柯山石桥诗》:“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虹。”因“王质遇仙,观弈烂柯”的传说,此山成为举世闻名的奇山,透着仙气。此处风景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辞海》《宗教词典》等名典,烂柯山名扬海内外。道教把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境称作“洞天”,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教著名胜地,如青城山,茅山、罗浮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终南山、龙虎山等均是洞天福地,烂柯山也是名山胜境,被记作是“青霞第八洞天”,可见烂柯山在唐代以前就被看作是神仙居住过的地方。02孪生兄弟的顺序的逆转
王质是跑到了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当然与外面的世界不一样,这里什么都运行得缓,太阳、月亮走得也慢,故有“洞天春远日行迟”的诗句,有“日迟亭”景点。这就是说,大自然的运转的节奏在这里变得缓了,运行的周期变得长了,随之,这里的一切过程都变慢了。实际上,按文中记载,王质在洞里呆的时间并不长,只是“俄顷”之间,“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斧子柄烂掉了,回到村里也问不到熟人。因此,就这个记载应当是“洞中方一刻,世上已千年”较为贴切,它比“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情形更加严重。“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为大家所熟知,就按此话做一个计算,把这里的“慢”或“迟”量化一下。如果真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就是说,在这洞里呆上一天一夜,24个小时,则世上就过了0年。细算一下,如果有两只结构一样的钟。一只放在仙洞中,一只放在王质的村里,那么洞中的那只钟要比王质村里的那只钟走得慢得多。究竟慢了多少?计算的结果是,大约洞里的钟走了1秒,村里的钟约要走过个小时还多。如果把这个故事再引申一下,就可以出现孪生兄弟的“天序”之颠倒。话说当年,就在那个石室村里,有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叫王质,弟弟叫王朴。哥哥只比弟弟早出生了一分钟。俩兄弟30岁那年,哥哥砍柴到“仙洞”里去了,王质在那个洞里只呆了半个时辰,即一小时,按上面计算的结果,王朴居然在家里生活了约42年。待王质从洞中返回家中,兄弟俩一见面,双方都惊呆了:弟弟看哥哥王质,没有变,还是走时的模样,还是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哥哥看弟弟王朴,居然两鬓染霜,步履蹒跚,已是年逾古稀的老翁。自此,弟弟变成了哥哥,哥哥转而成了弟弟,“天序”颠倒了。电影时间陷阱也讲述了时间流不一样的故事,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时间陷阱03文明进程与“天序”逆转
上面的故事若细想起来总有些让人想不通的地方。其一,如果真有此洞,为什么王质本人以及他的衣物,周围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也没有烂掉,唯独斧柄烂掉了呢?其二,如果真有此洞,王质去得,别人也一定去得,不应当是一个例;王质在洞里待得一会儿,就会有人在洞里待几天、几个月或几年。他们回到人世间,一定有人到现在还活着,而且我国的洞天福地有多处,能进得洞天活到现在人应当不是凤毛麟角,但至今没有发现有人从古代“留存”下来的。由此可见,虽然有“文”、有“山”为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是有些靠不住,也许这位古人,是依据黎明前的一个梦境,黄昏后的一次遐想,杜撰了这个神话。然而,古代的许多神话,由于科技的发展,就能变成了现实。按照近代物理的观点,只要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比如能方便地乘坐可以与光速比拟的各式飞船,飞到银河系中的其他星球上生活,或往返于本星系内的各个恒星系之间,那么,这样的事情就可以发生,“天序”的逆转就会变成寻常事。不过,这个时代的到来,要依赖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和进度,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可以量度的方法。在麦克斯韦妖的随笔中,我提出了“能量是万物的尺度”的看法。在这里,能量又作为文明进度的尺度。物理学家根据人类对能源的消耗和掌控的状况对人类文明阶段进行划分。我们处于几级文明上世纪60年代,俄罗斯物理学家尼古拉伊·卡尔达舍夫提出了Ⅰ、Ⅱ、Ⅲ类文明。Ⅰ类文明可以称作是行星级别的文明。那时人类能够利用到达地球上的10^16瓦的全部太阳能,能对天气进行控制和改造,使飓风改道,在海洋上建造城市,真正成为地球的主人。Ⅱ类文明可以称作是恒星级的文明。那时人们已经耗尽了地球上的能量资源,但能掌控整个太阳10^26瓦的能源,能够控制太阳的耀斑,并能点燃其他的恒星。Ⅲ类文明是一个星系级的文明。那时地球上的人们已经耗尽了太阳的能量,但能掌控银河系内约亿颗恒星10^36瓦的能量资源,能够移民到本星系内大范围的星球上去定居生活。为了对我们目前的文明进行具体估量,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提出在各类文明之间设置更具体的等级,按能量的利用把各类文明再细分为10个子类。当下人们主要是从死去的植物(石油和煤碳)获取能量,对于可以释放出几百枚核弹能量的飓风还不能进行掌控。在这个尺度上把目前的文明归类,还没有进入到Ⅰ类文明,只能是0.7类的文明,它的能量产值要比Ⅰ类文明小0倍。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就行星际旅行每类文明与比其低一级的文明之间的能量差别为10^10倍。虽然这些文明之间的能量差距似乎是一个天文数字,但还是可以估算出要到达某类文明需要多少时间。因为经济增长是可以相对准确地计算出来的,它是与能量消耗直接相关的。经济规模越大,它的能量需求就越大,由于大多数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以每年1%到2%之间的速率增长,我们就可以大致估计,它的能量消耗也是以这个速率在增长。我们也就可以假设人类的文明的进度大致是以每年2%~3%的速率在增长。按照这种平缓的速率计算,我们可以估计,现在的文明大概还要过到年的时间,才能达到Ⅰ类文明的地位。要达到Ⅱ类文明需要到00年的时间,要达到Ⅲ类文明的水平需要10万到万年的时间,而人类只有到达第Ⅲ类的星系级文明,才有能力在这个行星或那个行星之间飞来飞去,或到其他星球上去栖息。如此看来,要使兄弟的“天序”发生逆转,把上面的神话变成寻常事,那至少是在10万年以后发生的事情了。万年后发生的故事
这是距今10万年以后发生的真事。那时,太阳还是现在这个样子,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地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出现的人口增长、物种灭绝、全球变暖、毒品、战争、环境污染、各种病毒的袭击、饥荒等问题,由于科技的发展,逐一得到了解决。科技曾经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危机,最终还是由科技解决了这些问题。人类的文明历尽几十万年的磨难,砥砺前行到达Ⅲ类文明的水平,过着高质量的美好生活。某年,在地球上中国北方的某城市,发生了许多现在看起来是那样匪夷所思的事情,择其三,分述如下。第一件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位母亲,去了一趟织女星,探望嫁过去的妹妹。那年,女儿5岁,30岁的母亲搭乘一艘飞船离开了她的女儿,离开地球。飞船的速度是0.C,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即光要走26年才能到那儿。这就是说,母亲到织女星单程一趟就得化上26年还要略多一点的时间。母亲到了织女星后,由于距离远,来一趟不易,在妹妹那儿一下子待了3年,才返回地球。通过计算,在飞船里的钟走上一年,地球上的钟要走22.4年,飞船上的钟要比地球上的钟走得慢得多,这在当时已是被普及的常识,在星际间旅行常用的换算公式。这就是说,母亲在飞船上过了一年,女儿在地球上要长22.4岁。因此从地球上看,母亲一共用去了26+3+26=55(年),那时女儿已经60岁,而母亲在52个“地球年”中,只增大了52/22.4=2.3岁,这样母亲在整个旅程中只老了5.3岁,回到家里只有35.3岁,女儿显然比母亲大得多了。第二件事情是这样。有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23岁,就在本市找了一份的工作,想就近租赁一间住房。她看中了城西某小区的一套住房。房东是一位85岁的孤老太太,身后没有子女和其他亲属。老太太的租金要比同样的房子高出一成,但是老人有一个看似非常优惠的条件:待她过世后,这位大学生就可以成为这套房子的房东。大学生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房东是位耄耋老人,虽然现在看来身体还硬朗,但毕竟是黄昏夕阳,待老人百年之后,自己就有了这套住房,这肯定是捡到了个大便宜。双方很快谈妥,签订了正式合同,并通过了公证。老人非但身体好,由于性格开朗,长年锻炼,肢体灵活,动作轻灵,完全不像八十多岁的老人。由于身体条件不错,手头还有不菲的积蓄,又没有后人,由此她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到星际间去旅行,以便使她的晚年过得更加有意思些。房子租出后一周,老人做了些准备,就出发去旅行了。第一次出游是到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距离地球约4.3光年。老人一下就飞到了这颗恒星附近的一个小星体上,这里有第一批离开地球到外星球去居住的居民。她想去看看第一批的地球移民及他们的后人是如何生活的。老人搭乘的飞船速度也是0.C,在那里游览了十几天,加上来回往返的时间,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返回了地球,而那位年轻的房客将到了而立之年。过了半年,老人第二次出游。她选择了大犬座的天狼星。选择的理由是由于十几万年前的人类最古老的文献记载里,有这样的记述:说那时的希腊诗人把天狼星称作是炽热的犬,而埃及人对它十分敬畏,因为它是冬季夜空能看到的最明亮的恒星。它若在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就预示着尼罗河将要泛滥。因此她想去看看很早就被人类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