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积极谋划、加强部署、推进研究,切实做好宋韵文化风采展示工作。

市园文局特别推出新栏目:说宋。每期为大家带来一个讲解员大赛入围决赛的选手视频。

第三话:《南宋遗韵——三茅观》

解说员:章悦

“扬子江头春水涨,三茅观里碧桃开;道人不问天南北,夜半月高骑鹤来。”——诗人萨都剌给我们呈现了曾经三茅观的繁花似锦、人杰地灵。那这处南宋遗韵有什么特殊之处,使得它能作为千百年来,在文人、道士心中极其重要的存在呢?我们可以从地处杭州吴山的三茅观遗址中一探究竟。

三茅观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年。这儿原来供奉的是宋徽宗御笔画的茅君像——三茅真君。三茅真君是谁呀?相传是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他们被认为是中国道教的茅山派祖师。

据史书记载,南宋时的三茅观规模宏大、地位显赫,是当时的御前十大宫观之一,因南宋王朝十分崇尚道教,所以三茅观前后获得多位皇帝的赏赐,如宋高宗的《黄庭度人经》,宋宁宗的“道纪堂”字,宋理宗的《养生论》。观内还有许多的宝贝,有唐钟、有宋鼎、有褚遂良的《阴符经》,吴道子的《南方星君像》、玉靶剑、七宝数珠、轩辕镜,被奉为观中“七宝”,名气之大连山名也因此叫七宝山。

元代时三茅观被毁,明代时得到重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明代三茅观的考古发掘遗址。在年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两组叠压关系非常明确的建筑遗迹的堆积层,就是明代遗址叠压在宋代的遗址之上。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不少大型的石构件,它也很好地反映出了三茅观当年建筑的形制,比如说有正殿、有偏殿、有厨房、有茅房等等。

三茅观环境、景色十分优美,四周曾种满桃花,附近的岩壁上原来有不少摩崖石刻,但是由于现在酸雨的侵蚀和岩石的风化,很多字迹都已经模糊不清了,只剩下一处明代嘉靖年间重刻的“宋三茅宁寿观尚书省牒碑”,清晰地记载了宋高宗下令建造三茅观,并且赐名宁寿观的事情。这些都是反映了吴山地区南宋时期道教文化珍贵的历史资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从而广泛吸收并且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紧密相连。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发展、社会民俗演进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道教宫观,福地洞天。沧桑八百七十多年,三茅观在历史长河中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在南宋众多的祠庙之中,三茅观因为珍藏的历代珍宝古器,还有它同皇室以及许多文人、道士之间密切的关系,从而散发出了浓郁的文化韵味和传奇色彩。三茅观也是南宋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见证,它彰显了岁月变迁的无情,但中华民族对于国家强盛和人民生活幸福的期盼却是永世长存。

END

来源: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