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开国将帅中,有两个威名赫赫的“老虎”:其一为“徐老虎”徐海东;另一是“王老虎”王必成。
“徐老虎”打仗凶猛,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敌人毎谈论起他,就两股振振,闻风丧胆。
但也因为他打仗太猛,身体负伤过多,最终累倒病倒,基本缺席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即使是这样,他仍是凭借土地革命战争的战绩和贡献在年得授予大将军衔。全军仅此一人而已,不服不行。
“王老虎”打仗也同样凶猛,面对再多的敌军也敢冲取杀,勇猛无畏。他在下达军令中,出现最多的词儿就“死拼”、“猛冲”、“枪毙”、“杀头”。
某次,“王老虎”率部与小鬼子对练,双方相距不过米,鬼子的子弹似乎认出了他,专往他飞来。部下劝他躲避一下,他的脸一拉,说:“躲什么?老子什么子弹没见过!”
还有,“王老虎”部被顾祝同的12个团包围,形势非常凶险,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部下请他下达突围指示,他吐了口浓痰,喝道:“这还有什么好说的?突围任务失败,从政委开始杀头,一个都活不了!”
指示下达,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一番血战过后,部队绝境逢生,顺利突出重围。
在年授衔时,虽然“王老虎”止得授予中将军衔,但他的战绩辉煌:从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宣汉反“六路围攻”、长征、延陵大捷、黄桥战役、苏中七战七捷、豫东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他的成名之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夜袭新丰车站,指挥了句容战斗和东湾战斗、延陵战斗、陈港桥战斗等余次,所战皆捷,被茅山根据地群众誉称为“王老虎”,所率第2团被称为“老虎团”。
当然,“王老虎”最骄人的战绩是,在闻名遐迩的苏中七战七捷中,他所率第六师参加了五战,仗仗皆胜,歼敌1.6万余人。
此后,又在涟水之战中与蒋嫡系王牌师——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硬碰硬,反复较量。
第一次涟水之战,第74师仗着武器精良,炮多、机枪多、冲锋枪和卡宾枪多,连续发起八次猛攻,均被“王老虎”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守,八次将第74师击退。
张灵甫最后这才弄清楚对手是威名远扬的“王老虎”。而当我陶勇第一师加入夹击,张灵甫无心再战,以付出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狼狈不堪地撤退回淮阴城。
张灵甫退兵之时,发誓下次再打涟水,必要用一千发炮弹打碎城中古塔!
一个月后,在国民党军其他部队配合下,张灵甫率第74师再犯涟水。
他没有食言,开战前,将近门重炮一字儿排开,对着“王老虎”的阵地尤其是涟水城内的古塔进行密不透风的狂轰滥炸。
这第二次交手,我军共毙伤敌军余人,但自身也付出了重大代价,有余人血洒疆场。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王老虎”第6师主力被迫撤退。
撤退途中,“王老虎”回望涟水城内冲天的浓烟烈火,发誓血债必定要用血来偿还。
年2月,“王老虎”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率军参加莱芜战役,创造了一个纵队在一次战役中歼敌2.4万余名的辉煌战绩。并于该年5月率部参加了围歼张灵甫的孟良崮战役,连夺三个高地,直扑张灵甫的指挥所,一举将张灵甫击毙。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以此战役为素材,当时六纵的宣传部部长吴强创作了著名小说《红日》。
年5月1日,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上映了史诗巨制《红日》,“王老虎”即为片中沈振新原型。
建国后,“王老虎”先是任浙江军区司令员,后又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并于年12月调任昆明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因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遇刺,改任昆明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全面主持昆明军区工作。
年的2月17日,我军发起举世震惊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30万解放军分别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分东西两线的攻入越南。
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缺师)为东线兵团,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担任总指挥。
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师为西线兵团,本应是昆明军区司令员“王老虎”担任总指挥。
作为一名将军,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就是效命疆场、保家卫国。
为此,“王老虎”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但是,自卫反击打响前夕,军委临阵换帅,将武汉军区司令杨得志和“王老虎”作了个对调。
“王老虎”无比失落,却坚决服从军委的安排,离滇赴鄂。
临行前,将军将一子一女送往前线参战。
夫人陈瑛却悄悄告诉他,说夫媳妇也想上前线去,但她已有了两个多月的身孕。
老将军笑道:必须让她去!我不能参战,但我们家有三个半人参战,此愿可遂,此志可明了。
老将军的赤胆忠心,真是可昭日月。
话说回来,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军委为何要对西线兵团进行临阵换帅呢?
外界不明所以,对此议论纷纷,一时间,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许世友不满“王老虎”只是中将,跟自己的上将军衔不对等,不配和自己搭档,要求军委派上将军衔的杨得志担任西线总指挥。
这种说法是完全不着调。
要知道,军事才能和军衔二者之间并不划等号。像我军开国将帅中的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等,擅长的是政工工作,并不以带兵打仗见长。
实际上,杨得志到昆明指挥的时间也很短,开战第三天的2月20号就开始胃出血,卧床不起;到2月25好,即开战的第八天,就由飞机接到北平治疗了。
真正的昆明前线指挥员,是昆明的副司令员、许世友在山东的老部下张铚秀将军——张铚秀在年被授予的是少将军衔。
于是,又有人用“阴谋论”来猜测,说许世友之前是南京军区司令员,而“王老虎”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两人之前在工作中有过不愉快的经程,许世友在开战前一直向军委嚷嚷自己和“王老虎”搞不到一块,军委因此担心他们俩配合不好,所以就调杨得志来指挥。而后来张铚秀坐镇指挥,就因为张铚秀是许世友的老部下,两人相得益彰。
这又是错的。
这种说法给人的感觉,根本上就是许世友是在要胁和指挥军委一样,怎么可能呢?
从来只有下级服从上级,哪有下级指挥上级的道理?
说不通,说不通。
于是,又有人说,换杨得志,是因为杨得志在抗美援越期间,曾以友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访问过越北,熟悉越南国情军情,故而让杨得志指挥西线战场更合适。
而年1月,时任副总长何正文前往昆明军区视察战前准备工作时,在干部大会上介绍新任司令员杨得志时,也这样强调:“杨司令员访问过越南,那时越南正在进行抗美援越战争,说透彻点,就是杨司令员去当过越军的教练、老师。”
不可否认,这是从诸多将军中选调杨得志来昆明的原因,却不是代替“王老虎”的根本原因。
稍微想一下,杨得志来担任总指挥的时间并不长,并在开战后第八天就回北京养病了,那他的访越援越的经历对这场战争有什么大的帮助没有?还有,在杨得志缺席的情况下,没有访越援越经历的张秀铚不也胜任了指挥工作了吗?而且,东线的总指挥许世友也没有援越经历,为什么不换一个有访越援越经历的人来代替他指挥东线作战?
事实上,军委最开始也不是想派有访越援越的经历的杨得志代替“王老虎”的,而是想派秦基伟,但秦基伟拒绝了。
一句话,换“王老虎”是必须的,但接替他的人,不一定是杨得志。
为什么要换“王老虎”呢?
归根结底,还是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遇刺一案影响太大,“王老虎”到了昆明后,深陷其中,受到掣肘太多,工作难于展开。
这次对越反击,军委要求对敌打击迅捷有力,绝不容易有任何闪失。
为了让西线兵团作战的安排和调度上更加协调统一,才有了换将之想。
年12月31日,军委召集昆明、广州军区主要将领及其他有关人员开作战会,对东线西线两个方向的军事指挥员人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东线由许世友坐镇指挥,大家并无异议,主要是讨论西线指挥员的问题。
军委第一个考虑的是在“王老虎”之前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
但秦基伟考虑来考虑去,觉得自己的处境并不比“王老虎”强到哪里去,最终婉言拒绝,他推荐了与昆明军区人事从无纠葛,并且在军中德高望重的杨得志。
杨得志身体虽然不好,但任劳任怨,满口应承,走马上任。
事实证明,军委这次换将非常成功。
杨得志到了昆明军区,人人心悦诚服,部队迅速投入备战,作战过程中的指挥调度非常顺利。
这也使得即便杨得志已回北京养病,西线兵团的作战依然能按照原计划进行。
我军因此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越军打败,打出了大国的国威,打出了我军的军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