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七夕,今又七夕。每逢七夕,人人必说牛郎织女,也有的会讲一讲生于七夕死于七夕的南唐后主、一代词圣李煜的故事,当然还有文人墨客吟咏不绝的唐玄宗杨贵妃七月七日长生殿的爱情。今天奥卡姆本着剃历史简洁、精要,直指本质的精神,和大家说一说长生殿里的那点事儿。“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一曲《长恨歌》,使唐玄宗杨贵妃夜半时的私语化作了爱情亘古的诏告和誓言。大多数人可能代入感太深,加之后世各种文本的演绎,都把“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当作了唐玄宗杨贵妃二人的爱情誓言,其实,这首诗的作者明明是白居易,是白居易的文学创作好不好!白居易又没在二人身边,哪知道人家私语的是啥啊!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长生殿”。长生殿是个啥地方?干啥用的?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长生嘛,求仙得道之所在啊。史书有载:长生殿建于唐代天宝六年(公元年),供奉着唐代自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大圣皇后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及追封的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李耳,共七位皇帝灵位之地,所以该殿也被称为七圣殿。大家看看,这座殿里供奉的是唐朝皇帝的列祖列宗,尤其显眼的是,还有老子李耳。李耳是唐朝皇帝自认的祖先,按说供在这里也不为过,但是,李耳还有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是干啥的?就是钻研不老之术、不死之药的啊。谁最渴望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皇帝啊,打秦始皇开始,就是这帮皇帝最渴求不老之术了。享尽了人间的繁华宝贵,人之欲望都能满足了,但终不免一死,于是精神寄托就全在不老之术上了,特别是那些承平年代的皇帝,几乎都抱有一颗不死之心。唐玄宗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李商隐在《马嵬》一诗中说“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四纪,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四十八年,此为虚数,唐玄宗在位实是四十五年。初即位时,任用姚崇、宋璟等贤臣为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其后逐渐怠慢朝政,又抢来了儿子寿王李瑁的爱人杨玉环,随之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由盛转衰。我们看这样一个皇帝,已创立伟业,天下太平,此时又有年轻貌美、颇得朕心的女人环绕,他心里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只能是长生不老,永享此福啊。事实上,唐玄宗对道教之术确实是有很大追求的。有传说唐玄宗曾把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恭迎到宫中,好吃好喝好伺候着,当然那时张果老还不叫张果老,张果老是他升仙之后的仙名,那时叫张果,是当时著名的方士,自称有神通,隐居恒山。唐玄宗费了好大周折才把张果迎到宫里,甚至想把自己的妹妹玉真公主嫁给他,但张果只告诉他成仙之道在服食,至于服的什么食,到了也没告诉唐玄宗,唐玄宗也没办法,只能放他回去了。不死之心怎能轻易死去,唐玄宗又把茅山派第十二代宗师马承祯迎入宫中,学习道法与养生术,这个就不是传说了,而是有史料记载的,唐玄宗还曾按道教仪式出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道士皇帝”。当然最后无论是辟谷还是炼丹,都没办法使唐玄宗长生不老,要不然,每年七月初七,就是这位老人家给您津津有味地讲他和玉环七月七日长生殿的故事了。由此可见唐玄宗对道家法术、不老之药的沉迷之深了,在他的带动下,那时的道家也是大为兴盛。咱们再说回这长生殿,《唐会要》中有载,此殿别名集灵台,是祀天神之斋宫,神道清严,不可阑入儿女猥琐。看到了吧?祀天神、斋宫、清严,这才是关键词,在这种地方,怎容发生儿女猥琐之事?哦,儿女猥琐,自然就是指男女情爱了。而哪怕在风气开放的唐朝,儿女之情这种事儿也决不会在这种庄严肃穆、供奉着列祖列宗的地方出现。所以,你以为的唐玄宗杨贵妃二人七月初七长生殿那种美好的爱情故事,不过就是文人骚客的自我多情想象罢了。那么,这俩人为何偏偏非得七月初七夜半无人到长生殿呢?他们是去求仙去了。选七月初七这个日子,是因为这一天,是传说中的周灵王之子、王姓的始祖王子晋(姬晋、太子晋、王子乔)乘鹤升仙的日子,这个故事有兴趣的同学百度一下即知,反正唐玄宗选中七月初七,并非是为了爱情,在他眼中,这个日子蕴含的另一个含义(升仙)要比爱情重要得多。当然这俩人没能羽化成仙,反而不久即招来了安史之祸,唐玄宗带杨贵妃逃往蜀中,终发生马嵬事变,唐玄宗无奈赐死杨贵妃,这就是二人所谓爱情的下场。李商隐《马嵬》诗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生未卜此生休,其实就是暗暗嘲讽唐玄宗求仙得道的荒唐想法;而“不及卢家有莫愁”,是说唐玄宗虽贵为天子,但他和杨贵妃的所谓爱情,终究还是不如普通百姓来得实在而美好。普通老百姓卢家莫愁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这才是看得见的爱情,摸得着的幸福,而长生殿中,是没有爱情的位置的。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28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