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m.39.net/disease/a_i3vc2rc.html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公元年,50岁的李白登上梅冈(今雨花台),远望紫金山,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今天这样表述,你肯定知道,紫金山和钟山就是同一座山的两个名称而已。但是除了这两个名字,你还知道紫金山曾经叫过什么名字吗?

图源:南京钟山风景区

我们形容一个地方的变迁经常会用到“沧海桑田”的成语,紫金山这个地方从古到今也是经历了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的变化。如果我们跟随地质研究者把目光穿越到史前,就能发现这个地方在距今两亿年的时候,还是群山之中的一个低洼盆地,随着时光的推移,到了距今一亿八千万年的时候,又变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江。再往后,距今一亿五千万年,这个地方就被慢慢的抬升起来,一同抬升起来的还有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一带,而高度则以紫金山为最高。这个抬升是非常缓慢的,一直到距今二十万年左右还在不断上升,到了距今一万两千年左右才逐渐稳定下来。这个时候,周边就已经逐渐有了人类的活动了。

就目前的紫金山的现状看,严格意义上都不能算作山,应该属于低山丘陵类型,最高峰的海拔也就米。从学名上说,紫金山是属于宁镇山脉,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有三个山峰像笔架一样,中间的是最高峰,海拔米,东边是第二峰叫小茅山,海拔米,西边是天堡山,也是第三峰,海拔米。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因为其是从平原上拔地而起,所以也显得十分雄伟,远远望去,犹如一条蜿蜒盘曲在沃野之上的“盘龙”。

就是这样一座山,历经几千年的文化变迁,名称也是几经更迭,有过九个不同的名字,金陵山、钟山、蒋山、北山、玄武山、神烈山、圣游山、紫金山、金山。

现在常用的就是紫金山和钟山了。

·紫金山·

既然我们的叙述一直都以紫金山来称呼它,就来先说说它为什么叫紫金山吧。通常的说法是东晋初年,元帝渡江之时,远望发现紫金山顶峰有紫金色的云彩缭绕,故称之为“紫金山”,又简称“金山”。这种自然现象当时已被人们神化,也许与东晋初建,需要稳定人心有关。

其实,紫金色的云彩是因山的北坡广泛出露的紫红色页岩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的紫金色光芒所致。

刚才我们在讲紫金山沧海桑田的变化时,知道了这座山曾经经历过盆地、大江的地貌后再慢慢抬升为低山的,而在其为大江时,从下往上形成了一层层排列着紫色或者紫红色的沉积物,天长日久,这些沉积物变成了紫色、紫红色的粉砂岩和页岩还有坚硬的砾岩。后期随着山体的慢慢抬升,这些原来位于大江底部的紫红色的岩石就到了山顶,远远望去,在阳光下紫金闪耀啊,所以就有人称之为紫金山或者金山。一说是《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九:“一名紫金山,庾阐《扬都赋》谓时有紫金,故名。”大致意思也是差不多。

但是紫金山这个名字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叫的,无从考证,很多记述都说是“俗名”,看来是民间的称呼,很少见与典籍。奇怪的是到了现在,很多现代文献倒都是称其为紫金山进行研究的。

·金陵山·

那么紫金山到底最早的名字是什么呢?从很多典籍中都能找到这样一句话:古名金陵山,所以最早应该就是叫金陵或者是金陵山。“金”是颜色,“陵”是大山,所以单作金陵也可。我们都知道南京古称金陵,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喜欢称呼南京为金陵。而金陵的由来则是南京最早的建置就是“金陵邑”。

关于金陵的得名众说纷纭,究竟孰真孰假已经难以分辨。第一种说法就是“因山立名”,《舆地志》:“云钟山古金陵山也。县邑之名,由此而立。”就是因为边上有个金陵山,所以才叫金陵邑。

第二种说法是埋金说,一个是楚威王埋金,楚威王觉得这个地方有王气,埋金以镇之,故名金陵。还有一个是秦始皇埋金,宋《景定建康志》说:“父老言秦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但是也有人考证埋金的地方并不在紫金山。

第三种说法是地近金坛之陵,其山产金,故名。既然,金陵名字的由来有这么多种说法,是不是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先有金陵后有金陵山呢?这当然是我的臆想,当不得真,不过最早叫做金陵山应该没有太大的疑问,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叫金陵山的,已经无从考证,典籍上也很少有使用金陵山的名字进行记事的。

·钟山·

其后便是“钟山”,一般的说法是“汉时称钟山”。但是为什么称“钟山”没有找到原因。笔者查询古代文献中,在先秦两汉时,关于钟山的说法大多是指神山,和神话传说相关。比如“帝嚳時,太上遣使齎靈寶真文授帝,帝將仙,封之鍾山,至夏禹登位,巡狩度弱水,登鍾山,遂得靈寶真文。”妥妥的上古神话传说啊。再比如《山海经》中的《西山经》则言:“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锺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光。”所以才有了屈原的“愿至昆仑之悬圃兮,采钟山之玉英。”

另《山海经》中《海外北经》则言烛阴为钟山之神,烛阴(烛龙)被尊奉为开辟神、日月神、时间神。都是和神话传说有关,是仙山,是天帝的居所,难道是因为羡慕神山钟山才命名为钟山的么?这当然是我的臆想。

也有人说,锺山地处淮夷领地的中心地带,淮夷族群领地、北起徐州与彭城一带,南至会稽(古扬州)一片。从山东泰山向南至浙江境内的会稽山,这其间以金陵邑的锺山山峰最高,为东南地区的名胜之山,淮夷族群的神圣之山。所以就起了个和神山一样的名字?

也有学者说,“钟山”是依其形而名。因此山邻近金陵城的尖端侧面(西北麓)平面差不多呈等腰三角形,形似古钟,钟为古时打击乐器,青铜制,而此山也是满坡一片苍绿色,故名“钟山”。但是没有史料证明,至于真实原因是什么,反正我是没有查到。

令钟山闻名天下的是诸葛亮说的“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从此龙蟠虎踞便成了南京的代称,钟山也因之名闻遐迩。

图源:南京钟山风景区

总之,钟山之名从东吴或者更早开始使用后就一直都在,虽然期间经过几次改名,但是最终留下来的依然是钟山。

·蒋山·

再之后就是蒋山。唐代时,以蒋山之名,成为江南四大名山。据唐代《地理志》载:“江南道,其名山衡、庐、茅、蒋。这里的蒋即为蒋山,说到蒋山一定绕不过山神蒋子文。至今紫金山还有白马公园,山北还有蒋王庙的地名,这些都和这厮有关。

蒋子文的成神之路也是让人很难理解。根据《搜神记》,蒋子文是三国时期的广陵人,最早的时候就是一个泼皮无赖,嗜酒好色,挑达无度,但是自己经常说自己骨骼清奇,死了之后肯定当神仙,不知道这种迷之自信从何而来。汉末的时候蒋子文也不知通过什么手段当上了秣陵尉,在一次追击强盗的公务中,被强盗击中了脑袋,然后不治身亡。生前就是这么一段经历,也没有什么太过于出彩的,然而这个人死后确实有一股非要当神的执念,倒是大显神威起来。

据说有一天,他的一个同事忽然在路上遇到他,还是骑着白马,拿着一个白扇子,和生前一模一样。同事吓坏了,转身就跑,蒋子文就在后面追,然后对他说:“我应当为此地的土地神,你赶快回去帮我宣扬,然后给我立个祠堂祭祀,不然将会有大难。”当年夏天果然有一场大瘟疫,但是大家并没有信以为真。于是蒋子文又托人传话:“我是来保佑孙氏的,赶快给我立祠,不然会有小虫入耳为灾”。果然就有很小的虫子会钻入人的耳朵,还治不好,凡是被小虫子钻进去的人都死了,老百姓都很害怕,但是孙权不信,依然没有为他立祠。蒋子文又来:“再不祭祀我,就会有大火灾”,果然火灾大发,一日数十处,甚至烧到了皇宫里。一连数次的应验,由不得人不信了,于是孙权就为其立了庙堂,把钟山命名为蒋山,封其为蒋山山神。

也有一种说法是,孙权的祖父名“钟”,为了避讳,才改钟山为蒋山的。但是不管如何,蒋山的称呼从东吴开始了,但是钟山的称呼也并未消失,两者并行不悖。

·北山·

“北山”的称呼又从何而来呢?简单的说法是南朝时,因钟山在建康都城之东北,故又称为“北山”,南齐孔稚圭有《北山移文》,记载了此山一带有关的情况。这是从地理方位上说的,也曾经叫过一段时间,但是写紫金山的诗文,六朝均称为钟山,到了唐代,既有钟山,也有蒋山。而直到宋代以后才开始有“北山”的称谓。如王安石的《思北山》:“日日思北山,而今北山去,寄语白莲庵,迎我青松路。”

·玄武山·

“玄武山”和“圣游山”的称呼有些成谜,这两个名称没有什么存在感。在《李太白诗集注》中,注解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那首《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时写道“《江南通志》钟山在江宁府东北一曰金陵山一曰蒋山一名北山一名玄武山”。但是《读史方舆纪要》和《至大金陵新志》中均提到改名玄武山的不是钟山而是覆舟山。所以李太白诗集注中可能是搞错了。

·圣游山·

圣游山的说法也是存疑,《江南通志》和《大清一统志》中均有钟山“又曰圣游山”的记载,但是清史稿中却有另外一种说法:“北:紫金山、幕府山。东:乌龙山、圣游山。有朱湖洞,道书三十一洞天。”从最后一句看,朱湖洞在钟山之中已成定论,这个里面同时提到了紫金山和圣游山,从方位上讲,都能说得通,但是显然紫金山和圣游山不是一个山。至于为什么叫圣游山,依然是找不到史料依据。好在这两个名字基本上没有人知道,所以权且当做没有这两个名字吧。

·神烈山·

最后一个就是神烈山了,这个名字的历史比较明确。因为紫金山是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所在地,在明嘉靖十年即公元年的时候,明世宗朱厚熜特下诏将紫金山改名为“神烈山”。

《大明会典》中记载:“嘉靖九年更定分祀仪,是年既分建四郊。遂号祖陵山曰基运、皇陵山曰翔圣、孝陵钟山曰神烈、显陵山曰纯德、并天寿山、俱从祀方泽、居岳镇之次。仍俱祀于地祇坛。”现在在下马坊公园依然可以看到神烈山碑,就在下马牌坊边上。但是神烈山这个名字已经湮没于历史之中。

神烈山碑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不管世间风云如何变幻,紫金山一直矗立在城东。现在虽然已经被城市包围起来,但是从整体方位上看依然在城东,不过已然是在城中了。

图源:南京钟山风景区

叫紫金山、金山、金陵山也好,钟山、蒋山、北山、圣游山、神烈山也罢,包括还有一些没有列进本文的名字,比如石城山、钟阜等等,最终只不过是一个称呼罢了。

最后以明陈沂撰写的《金陵记》中对钟山的描写来结束本文:

“钟山磅礴奇秀,比诸山特高,林木郁葱,泉流清冽。山之阳,陵寝奠焉。俯视群山,气象雄伟,钟祥衍庆,有繇来矣。”

图源:南京钟山风景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