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恐怖片。
对于很多后小伙伴来说这五个字意味着无法抹去的“童年阴影”。
同时也是专属于我们的童年回忆。
想必00后的小伙伴们大多没有经历过。
在那个国内网络和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的年代,我们日常看恐怖片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租碟。
其中多半是香港恐怖片。
小嗨身边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之所以对恐怖题材爱不释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港恐的影响。
包括我自己也一样。
那么今天小嗨就用这篇文章带大家好好了解一下港恐的“前世今生”吧。
《山村老尸》镇楼01
起源
对亚洲电影具有浓厚兴趣且有深入研究的美国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曾这样评价香港电影: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别的不敢说,但港恐这股“鬼火”的确可以用“癫狂”二字形容。
《夜半歌声》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
那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严酷的生活致使人们走进影院以求片刻的逃避现实。
于是为了招徕观众美国电影市场上出现了“双片放映制度”。
简言之就是人们可以用一部电影的票价看两部电影。
其中一部制作精良,另一部则成本低廉相对粗糙。
也就是所谓的B级片。
而且为了吸引观众不得不拿恐怖、血腥、情色等简单粗暴能够直接刺激感官的元素做文章。
这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恐怖题材的发展。
《古屋行尸记》而当时随着大量外国恐怖片在国内上映,中国电影界也产生了诸多跟风之作。
导演马徐维邦对这些专用刺激感官的手段吸引观众的影片十分不满。
他认为恐怖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可以用来为进步而有意义的内容服务,恐怖片也可以描写社会、反映现实、启示观众。
于是他着手创作出了《夜半歌声》、《冷月诗魂》、《古屋行尸记》等等开创华语恐怖电影先河的作品。
不仅成了中国恐怖片的开山祖师,更为后来港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夜半歌声》到了40年代末,马徐维邦与一大批内地影视工作者来到香港发展,同时也将上海电影多元传统带入了港片的创作当中。
可以说是后来港片走向辉煌的重要先驱者。
马徐维邦02
邵氏、新浪潮与“僵尸大时代”
年邵氏电影公司登上历史舞台,香港电影也终于迎来全面发展。
但相比其他类型片的风光恐怖题材的发展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一方面受众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当时的特技特效水平也完全跟不上。
因此这一时期港恐并没有多少能够掀起风浪的作品出现。
《罗斯玛丽的婴儿》直到70年代,西方恐怖片在信仰危机的促使下更新换代。
《罗斯玛丽的婴儿》、《异教徒》、《驱魔人》等等利用宗教大做文章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掀起风潮。
邵氏也终于在这些西方作品的激发下逐渐摸清了恐怖题材的发展方向。
短短几年一批邵氏恐怖片已然形成风潮。
其中以东南亚地区民间迷信“降头术”为噱头的作品尤为突出。
此类电影通常以人性贪婪作为立意,猎奇之余还有一定深意,能够达到育人的目的。
《降头》到了80年代香港电影迎来了最富生命力的时期
——新浪潮时期。
一批年轻导演凭借风格新颖的创作理念向传统港片发起挑战。
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一众导演也开始尝试着将西方电影的精髓融入本土。
而恐怖题材天生所具备的叛逆属性与新浪潮的气质不谋而合。
《蝶变》徐克和许鞍华都是这一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前者的《蝶变》和《地狱无门》虽然不是恐怖题材的内核,但在惊悚氛围的营造上却丝毫不输同时期的恐怖佳作。
后者一部《疯劫》取材于香港真实凶杀案,另一部《撞到正》则是实打实的鬼片,摄影和镜头的调度风格已然与传统港恐截然不同。
《疯劫》不过二人终究只是借着恐怖题材练手而已。
要说这一时期真正利用新浪潮理念将港恐发扬光大的还得是他
——余允抗。
其成名作《山狗》对于血腥暴力的展现毫不掩饰,同时将以暴制暴的戾气渲染到了极致。
“人邪胜鬼神”的主题彻底将新浪潮的反叛气质宣泄到了银幕之上。
《山狗》而短短一年后问世的《凶榜》更是在恐怖题材领域将新浪潮推向了高潮。
片中余允抗利用夸张的色彩以及大量拍摄技巧营造恐怖氛围。
不少桥段设置和表现手法明显模仿借鉴西方作品,但又引入传统的风水学进行了合理的本土化改造。
最后的开放式结局在当时可谓相当新潮。
反派大获全胜以及小人物深深的无力感更是使其被公认为是港恐二十多年来最吓人的一部。
《凶榜》可以说新浪潮时期的恐怖题材作品虽然不多,但几乎每一部都在港片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们以更加现代化的形式为港恐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对后世作品的创作影响极深。
《凶榜》当然同时期港恐还有一大类型片悄然诞生并迅速崛起。
那就是众多后小伙伴少时最为热衷的僵尸片。
其实相比恐怖片,当时港片中更为受欢迎市场份额也更大的还是功夫片。
那么如果把怪力乱神嫁接到功夫片中又会是怎样的效果?
于是洪金宝真就这样做了。
年的《鬼打鬼》将功夫片、喜剧片、恐怖片一锅乱炖,反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香港功夫片的全新亚类型灵幻功夫片就此诞生。
同时也一举带火了“茅山道士”这个日后僵尸片举足轻重且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鬼打鬼》接下来的几年里洪金宝又带领团队趁热打铁如法炮制了《人吓人》和《人吓鬼》。
但在完成三部曲后他却激流勇退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幕后。
灵幻功夫片的大旗自此正式交到了曾在《鬼打鬼》中崭露头角的林正英手中。
《僵尸先生》年一部《僵尸先生》横空出世。
这部原本不被任何人看好的作品却在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茅山道士与清朝僵尸成了影迷们津津乐道的“天作之合”。
身穿道袍手持木剑的九叔也成了往后几十年里恐怖电影爱好者们心中最有安全感的男人。
更重要的是专属于香港电影的“僵尸大时代”就此正式拉开序幕。
此后数年里同类型电影如同雨后春笋般涌出。
火热程度在港恐历史上简直可以用“前所未有”来形容。
《僵尸先生》可惜的是此类电影“出道即巅峰”。
任凭后来作品数量再多也没有一部能够臻至《僵尸先生》当年的辉煌。
而且故事上的大同小异加之形式上的套路繁俗很快就消耗掉了这一类型片的生命力。
这也使得后来僵尸片的没落成了必然结果。
《僵尸先生》03
“百鬼夜行”、“借鬼事说人事”与《僵尸》
90年代僵尸片的热度逐渐消退,一批以当代香港社会为背景、都市传说为题材的新式恐怖片取而代之成为港恐的主力军。
这类作品凭借更具现代气息的元素和真实灵异事件的噱头吸引着更为年轻的观众群体。
港恐正式进入“百鬼夜行”的时代。
其中由钱升玮打造的“龙婆”系列即《七月十四》、《七月十三之龙婆》等作品凭借上乘的故事、惊悚的氛围以及极具个人特色的罗兰饰演的龙婆形象而深受欢迎。
《七月十四》95年以后,这类都市港恐又被注入了全新的形式。
即单元剧式结构。
一部电影在主线的串联下讲述多个小故事。
每个故事相互独立、风格迥异,彼此之间又有着微妙的联系。
比如《怪谈协会》、《office有鬼》都是如此。
当然还有香港cult片宗师邱礼涛首发制作的《阴阳路》系列。
截至目前整整21部电影的数量可谓相当长寿了。
只可惜随着“铁三角”相继退出该系列作品的质量每况愈下。
第六部之后基本也就是看个热闹了。
《阴阳路》到此为止香港恐怖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打磨以及数次更新换代已然发展完备并拥有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但时代的洪流永远不会为了谁而放慢前进的脚步。
90年代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革迫使港恐再度转型,却也在无形之中加快了其走向“灭亡”的脚步。
《午夜凶铃》年一部《午夜凶铃》拉开了亚洲恐怖片黄金时代的序幕。
此后东方式恐怖犹如洪水猛兽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在如此大环境的影响下港恐也不得不再次做出改变。
年导演梁鸿华在对《午夜凶铃》模仿借鉴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为贴近国人生活和文化的《山村老尸》。
关于此片想必不用多说。
自此以后港恐亚类型发展模式的时代彻底终结,取而代之的则是“借鬼事说人事”的心理恐怖。
《山村老尸》罗志良的《异度空间》聚焦心理疾病。
通过男女主的见鬼经历以及相互陪伴下各自打开心结的过程告诉我们要放过自己。
《异度空间》彭氏兄弟的《见鬼》围绕视觉做文章。
通过失明女孩重见光明后见鬼以及眼角膜原主人生前的经历道出了两个令人深感无力的主题:
人们只会相信自己看到的。
有时候看不见比看得见更幸运。
《见鬼》同出自彭氏兄弟之手的《鬼域》则精心打造出了一个关于“遗忘和遗弃”的异世界,字字诛心地描述着人类对于旧事物的随意遗弃和遗忘以及所造成的后果。
大有现世报应的味道。
《鬼域》08年以后随着东方恐怖热潮的熄火港恐也无奈走向下坡路。
直到年《僵尸》的出现。
身为僵尸片爱好者的麦浚龙将自己转型导演的处女作制作成了一封献给传统香港僵尸电影的“情书”。
片中无不诉说着对于那个时代的致敬和怀念:
曾经炙手可热如今无戏可拍的过气影星的主角设定简直就是为主演钱小豪量身定做。
一众演员全都是当年的僵尸片专业户或老牌港星。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僵尸戏服更是勾起了一代人深深的回忆。
《僵尸》这又何尝不是对于整个港恐发展史的致敬和怀念呢?
曾几何时港恐就像是一面双面镜。
既代表着港片最为粗陋的一面又代表着那个港片最具创作力、干劲十足的年代。
如今这面镜子却早已蒙上厚厚的灰尘变得暗淡无光。
我至今记得当年《阴阳路》里古天乐对着伙伴们挥手告别的场景。
年的《常在你左右》里也重现了这一幕。
或许这一次,
是港恐对我们的告别吧。
(本文由High电影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