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时,我在标题上迟迟不知怎么定性:中国“神仙机”?中国最实用相机?创造价值最大的国产相机?国鸟相机?还是“三姓相机”呢?
中国相机曾经有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有一款相机伴随了近四十年。
这就是成绩最大的“两只鸟”:“海鸥”和“凤凰”。
但是被“两只鸟”先后冠名的只有一款相机,也就是本篇要说说的“”:早年叫“海鸥”,后来叫“凤凰”。
如果再往前推,这款最早叫“上海”,它诞生于年,上海照相机二厂研制生产。
上海、海鸥、凤凰,一款相机叫了三个名字,跨越上海与江西两省,39年没有间断生产,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而在世界相机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注定是一台传奇的相机啊!
1、传奇相机的诞生,上海是故乡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照相机工业进入成熟期,他们先后研制生产出仿莱卡的上海58-1、上海58-2经典照相机,站稳了中国相机行业老大的地位,也让世界相机行业刮目相看,这两款虽然是仿制相机,但是起点不低,上来就奔高档机莱卡去了,说明了上海人的眼界与雄心,反过来也说明了当时上海设计与加工能力很强。
我前些年曾经同上海人有过一次探讨,为什么建国后上海的轻工业发展很快,无论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相机,都是在国内出类拔萃的,他们说这得益于一批老的技工师傅,而这些人基本是三、四十年代上海培养出来的技匠,到五、六、七十年代有了用武之地。
但是也让人疑惑不解,在相机行业,上海已经可以生产仿莱卡的高档相机,但为什么后来又放弃了“追高”?改为生产低端实用相机呢?这可能是大跃进后的沉思结果,也是实际和成功转型,支撑中国相机工业三十年。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上海在相机推出了影响中国二十多年的4型系列双反相机,早期的上海4型,后来的海鸥4型系列相机,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较成功的一款相机。
而在相机上,上照二厂推出上海旁轴相机(仿制日本柯尼卡相机,同时在镜头与测光三都做了简化),可“上海”仅生产了一年,大约生产了3万架,到年停止了。
只是生产一年就停止了,这是为什么?是质量问题?还是顾客不喜欢?
都不是,恰恰相反,上海的质量很好,机身铝合金,上下盖是黄铜冲压,故障率很低,而镜头采用四片三组天塞结构,成像也很锐利,这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机型,不仅由国内销售,还有外销版。
那为什么不再生产了?
其实停止的只是“上海”品牌,改用了“海鸥”,主要是国家这个时候有规定,不再允许使用城市名作为相机商标品牌,上海相应号召,把“上海牌”都改成了“海鸥牌”。从年开始“海鸥”登场,一直生产到六十年代末期,“海鸥”相机一直是上海的照相机厂在生产。
2、从上海到江西,生产地变迁,“海鸥”变“凤凰”
但是自年开始,“海鸥”的生产地换了,到了江西上饶,这主要因为战备的需要,工业布局要一、二、三线战略部署,在江西偏僻地区大茅山建立“军工动员产品”,成立综合性光学仪器厂,民用与军工结合,组建“江西光学仪器总厂”。
而从上海、南京等地除了调集人力、物力、设备,还带来了成熟的相机产品“海鸥”型旁轴相机。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这相机为什么要叫“”呢?有什么说道吗?
有的,这“2”主要是因为这款相机是上海照相机二厂研制的,而在它诞生之前,上照二厂还开发了“上海”、“上海”、以及“上海”(海鸥)三款皮腔折叠相机(缺上海,据说就是上海4型双反,也是上照二厂的设计,后来给了上照厂生产),所以这款机最初叫“上海”(海鸥),当然了后续还有“海鸥”、“海鸥”相机等,只是过于简易了,没有啥影响。
海鸥到了江西,开始生产的相机,还是叫“海鸥”,直到年,江光厂正式启用“凤凰”商标,“海鸥”的历史才正式结束,这期间还得过一次不俗的荣誉:年获全国照相机质量评比同类产品第一名。
变名后“凤凰”的相机其实除了名字啥也没变,又安安静静地继续生产了两年,年才开始“折腾”,推出不同款式的“凤凰”,比如原型的“凤凰A”、带测光的“凤凰B”、可以多次曝光的“凤凰D”,既能测光又能多次曝光的“凤凰E”,还有一款高档的纪念版“金凤凰”。
关于“”的各种版本还挺多的,这里就不多探讨了,纸张不够。
3、中国最好的相机之一,镜头没说的,不服来战
如果从相机的档次看,“”系列相机并不高,甚至也没有啥太大的亮点,在世界相机家族里,只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旁轴相机,设计形状中规中矩,也没有出奇之处和亮点吸引人。
但它是在中国特殊时期问世的,赢在了实用性上,以至于生产了足足三十多年,应该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产周期最长的相机之一了,中国虽然还有海鸥4A系列生产周期的长度比它要长,但海鸥的后期断断续续,已经是非正常生产了,而真正大规模连续生产快四十年,就是一脉相承的“上海”、“海鸥”和“凤凰”。
有资料说它到年才停止生产,总产量达万台,绝对是中国相机之最了。
这款相机生命力长,主要是特定条件与国情的情况下人们对它的认可,有两方面:一是它机械性能的稳定,质量过关;二是它镜头的达标和出色,不可替代。
我接触凤凰是在八十年代后期,当时我有一台理光单反,配一只天星28-变焦头,现在看来是很垃圾的配置,但当年却是很拉风的持有。单位有个同事也喜欢摄影,有一天非要借我的相机给家人拍照,两天后还给我,却说我的相机不好,不如他的凤凰拍的照片清晰和颜色艳丽。
原来他是家族聚会,除了用我的相机,还把他自己的相机也用了,结果一对比,差距挺明显的。我那时对器材知识了解不多,只是看到了大镜头的威武,没有了解定焦头的神威,凤凰的50毫米,F2.8镜头是非常成熟的天塞镜头,绝对超过一般杂牌变焦镜头的水准。
这次比较,我最大的刺激是开始审视拍摄的照片,看到了差距,也开始研究器材。
我决定购买当年中国的另一款旁轴相机“华夏”,它是军工产品,镜头是40毫米,F2大光圈,六片四组双高斯结构,会不会更好一些,于是干脆买一台想做口袋机。为了测试这台相机,我拉同事用凤凰一起拍摄,相同地点、相同胶片,同时冲洗,最后比较照片。
我又输了,无论是照片的清晰度,还是色彩,都被凤凰碾压了。
其实当年国产相机大量使用的三片三组柯克镜头(海鸥4系列)和四片三组天塞镜头(凤凰等旁轴),都是国际上比较成熟镜头设计,虽然结构简单,不能把光圈做大,但只要收一两挡光圈使用,拍摄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
虽然现在看难度不大,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造相机还是有难度的,各地差距也很大,就是同样的相机和镜头,也要看是谁制造。
海鸥双反与早期的相机都是出自上海,它们问世是在一个时间段,镜头的设计标准与要求也是一致的,而后来其他厂产的同类相机,无论是仿制海鸥4B的各种双反相机,还是旁轴相机,差距是有的,输的最明显之处就是镜头,最后照片上看相机效果有明显的差距。
再多说一句,很多人不知在哪里听来的谣言,说当年中国相机的镜头好,光学玻璃好,甚至日本买中国相机是为了要镜头,明确的说这是无知者的谣言。中国相机当年最差的部分恰恰是镜头,光学玻璃质量不行,镜片的研磨误差大,而镜头的镀膜工艺更落后,除了海鸥和凤凰,真的难有高标准的合格镜头啊。
通过两次对比,我服气了,觉得凤凰相机的镜头绝对没有说的,在国产同档相机里,没有可以匹敌的。
4、中国创造价值最大的相机,是多少人家收入饭碗
看到这个小题目,很多人会不解,甚至认为笔者昏头了,这么吹“”是没有底线、没有依据的“丧尽天良”!
我说的是有依据的,凤凰相机最火的那几年,不单单是一些单位或摄影爱好者购买,它的另一个使用大军是那些公园以及街头巷尾拍照的人,几乎首选都是凤凰,这相机既是他们的拍照工具,又是一家人的饭碗啊,也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没有其他国产相机可比。
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期,大量下乡青年返城,很多学生也开始待业在家,那时能做的事情太少了,而一些人选择去拍照挣钱,开始使用海鸥4B相机拍摄黑白照,然后直接印成小照片,但很快彩色照片风行起来,凤凰一下子成了主打器材。
我有个表姐,返程后把农村结婚的丈夫也带回来了,但丈夫是农村户口,没有办法安排工作,于是就学照相,后来两口子到公园去给游人拍照片,虽然辛苦一点,但收入还是很不错的,干了有七八年,后来这行人多了,又开始做小型彩扩店,可以说他们的城市人生是从凤凰相机开始的。
凤凰几乎一度是拍照小贩的标配,那时在公园以及旅游景点经常看到挎着凤凰,手里拿着样照招徕游客的小贩,甚至一些相机上粘了很多的胶带,满目沧桑依然努力工作。
凤凰给了成千上万家庭一个饭碗,在特定的时期,它创造了很大的价值和收入,给众多人希望和温暖,这一点,没有哪一款国产相机能同它相比了。
从上海、海鸥到凤凰,系列相机给多少人美好的记忆,又温暖了多少家庭的岁月啊!
遗憾的是这款相机由于产量太大,现在的收藏价值并不高,除了上海因为产量少,年代早,价值略高(应该在-),其他个别款的海鸥价值-元,而凤凰E除了红皮机贵一些,普通的凤凰价格在50-元。
当然了,凤凰收藏价值最高的当属凤凰“金鸡”了,这款“金凤凰”是庆祝香港回归的纪念机,只有台,当年的售价是.1元,现在是既没有可以参考的价位,也没有肯出让的收藏人啊。
但双鸟系列相机的人文价值,值得我们铭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