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茅山”是《夷坚志》里的热门词,在宋代,“茅山上清派”是著名道家流派“符箓三宗”之一,很多故事都发生在茅山,山上道人道士的生活在《夷坚志》中有生动的记录;另外,本故事记录的宋代名医杨吉老的医术医德令人赞叹。
扬州名医杨吉老,其术甚著。某郡一士人,状若有疾,厌厌不聊赖,莫能名其何等病苦,往谒之,杨曰:“君热证已极,气血消烁且尽,自此三年,当以背疽死,不可为矣。”士人不乐而退。闻亲识间说茅山观中一道士于医术通神,但不肯以技自名,未必为人致力,士人心计交切,乃衣僮隶之服,诣山拜之,愿得执薪水之役于席下。道士喜,留置弟子中,诲以读经,昼夕祗事左右,颐指如意。历两月久,觉其与常隶别,呼扣所从来,始再拜谢过,以实白之。道士笑曰:“世间那有医不得的病,汝试以脉示我。”才诊视,又笑曰:“汝便可下山,吾亦无药与汝,但日日买好梨一颗,如生梨已尽,则取干者泡汤饮之,仍食其滓,此疾当自平。”士人归,谨如其戒。经一岁,复往扬州,杨医见之,惊其颜貌腴泽,脉息和平,谓之曰:“君必遇异人,不然,岂有痊安之理。”士人以告,杨立具衣冠,焚香往茅山设拜,盖自咎其学之未至也。《北梦琐言》载医者赵鄂云:一朝士疾危,只有一法,请剩吃消梨,不限多少,如咀龁不及,捩汁而饮,或希万一。用其言遂愈。此意正同。相关故事(点击直读):茅山道人秦昌时
观音寺道人
徐希孟道士
万道士
杨立之喉痈扬州名医杨吉老医术精湛,远近皆知。某郡有个读书人,看样子像是得病了,整个人没精打采,百无聊赖,也说不清楚得的什么病。他来拜访杨吉老,杨吉老一看他就说:“你这个人热症已到极点,气血消亡殆尽,从此以后三年之内,你会得背疽(后背毒疮)而死,没法儿救了!”这读书人闷闷不乐,很失望的离开了。后来,他听亲戚朋友说茅山某道观里有个道士,医术通神,但此人不追求名利,未必会帮人看病。读书人想,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去找这位高人,他穿上童仆衣服跑到茅山,见到这个道士,说:“我想给你干杂活儿,砍柴打水,干什么都行!”道士挺高兴的说:“你就当个弟子吧!”每天教给他读道经。这读书人早晚在左右伺候,让干嘛就干嘛。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个月,道士觉出异常了,觉得他跟普通奴仆不一样,就问:“你到底干嘛来了?”读书人马上下拜表示谢罪,和盘托出上山之意。道士笑了,说道:“世间怎么会有看不好的病呢?你让我看看你的脉。道士一诊脉,又笑了,说:“你现在就下山,我也没什么药给你,你只需要买新鲜的梨子,每天吃一颗,如果已经过季,没有生梨了,你就找来梨干泡开水喝,喝完了后再把干梨渣滓一块儿都吃了,这病自然就好了。”读书人回家后,言听计从,按着这个说法吃了一年的梨之后,他又去扬州见到杨吉老,杨吉老一看他气色红润,脉息和平,很吃惊的说:“你一定是碰到异人了!要不然你的病怎么没有了呢?”读书人如实告知。杨吉老一听,当即穿上正式服撞,冲茅山方向焚香下拜,向这位道士表示谢意,意思是检讨自己医术不精。《北梦琐言》这书记载着医生赵鄂说的一个事:“有个朝官病的很危急,当时只用了一个法子‘死马当活马医’,让他吃梨,不管多少放开了吃,如果来不及咀嚼,就把梨子挤出汁水来喝,可能会有一线生机,后来那官员用此法,病真好了。”这意思是一样的。:用简单的方法救人于危难,真高手所为!高在出手即知症结所在,方法得当;杨吉老是宋代名医,《杨立之喉痈》的主人公说,杨吉老医术通神。他之所以能如此,在于虚心学习,见贤思齐,不固步自封,听到道人高明,当即焚香下拜,令人赞叹;茅山,在江苏句容,道教名山,现在依然有名,道人道士,高手众多;《北梦琐言》是宋代孙光宪写的一本笔记小说,记载的是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一些事件,很有史料价值,这书现在也有流传,北宋初期著名的笔记小说汇编《太平广记》里经常引用《北梦琐言》里的一些信息;朝官,就是有资格上朝的官员,级别高于一般的京官。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卷共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3-宋代的医生与医疗)
祥宏讲夷坚听个宋朝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