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有奇诀,救人须用心。”
短短十个字,正是众多学医者最初的信念。
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战事不断。
殃及中原(今河南省)一带,战乱加上民饥田荒,使得百姓不得不南逃岭南。
潘家世代为医,与华佗家族交往甚密。
这时的曹操因为多疑,怒斩华佗。
潘承作为家主,怕因这事受牵连,连夜一家大小扶老携幼南下,长途跋涉进入南越(今广东一带)来到高凉(今广东高州市)。
高凉当时属吴国范围,相对北方较为安定些。
浮山岭作为南粤百景之一“浮山钟灵毓秀”,在古时就很是有名气。
潘承选址的眼光如同自己医术一样出奇的好。
将家族安扎在浮山岭脚下的一处山坡坪,砍树盖茅房开荒地,上山采草药为当地人治病作为谋生。
为了怕离乡别井而忘了祖籍,也为了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潘承给儿孙定下了五代辈份--承、中、开、启、茂,意为传承自中原来南越开启基业而枝繁叶茂。
因此,潘家就在岭南浮山岭脚下世代居住,一脉都是学医,家族也日益壮大。
久而居之。
多年后,这山坡就形成了一条村子,被叫做潘坡村。
二
西晋太熙元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高凉大户、已成为当地俚人并当上村长的潘启,既喜又忧。喜的是第二个儿子快出生了,忧的是这小子躲在娘胎里一夜了都还不出来。
在将近中午时,只听见屋内“哇”的一声婴儿大叫。
潘启连忙跑进屋里,看到一个白胖的男婴。
名字早已想好,叫潘茂名。
与亲兄潘茂东、堂兄潘茂南、再加上几个月后出生的堂弟潘茂星,合“东南名星”之意。
潘茂名几岁大就进入村里私塾学习,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听先生讲一遍就熟记在心。
潘启知道这绝对是个学医的好苗子啊。草药多如麻,没个好记性,很难记得住各种草药的习性、药性的。
平日里就给潘茂名讲《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医书。
公元年,西晋太安二年。
那时的浮山岭古木参天、藤萝遍谷,百药丛生。
13岁的潘茂名常常跟着父亲上浮山岭采药,攀山崖、寻石洞,早已经将身体练的很健壮。
这天,潘茂名和父亲又上山采药。
黄昏时,潘启下山回到家中,却发现儿子没有跟在后面。
料想儿子可能是到村口就跟别的伙伴去玩了。
到晚上九点多,潘茂名才回家,并和父亲说下午自己遇上奇人。
原来潘茂名没有和伙伴去玩,而是在浮山岭半山腰时,看到西侧山间有些炊烟,还有药香味飘过来,就没有和父亲打招呼按着药香寻了过去。
大树下的石洞旁边,两个穿布衣、五十开外的人,正在享用山梨和长寿果。
潘茂名聪明,荒山野岭的,哪有人有这闲致。感觉这两位如果不是神仙,也绝对不是普通人家。
潘茂名跪上前,要拜两位为师。
两人显然是算到有这事,欣然答应,说明日到家中。
脸圆者是华佗的曾孙,叫华明,当年华佗被曹操斩于狱中。
华佗当时想借吴押狱之手将医学宝典《青囊书》传出去,没想到拿回家后却被其妻不小心烧了一大半。
好在华佗的儿子凭记忆重写补上一些,所以《青囊书》传下来只有六七成了。
两人打听到潘家已南迁岭南,是来传道授业的。
于是,潘茂名多了两个师傅。
三
三年后,华明和曾道一觉得没什么可以再教潘茂名的了,留下三卷《青囊书》和一本《周易》,就外出周游名山大川去了。
原来两人教过一遍的东西,潘茂名一听就明白,还经常举一反三。
两位名师走后,潘茂名只好到集市上的高墟学堂,跟着学识渊博的苏建梁老师研习四书五经及庄子、老子等书。
这天,学堂里来了位女生,直接坐到潘茂名身边。
一聊之下,潘茂名才知道这是几年前自己的邻居高清月。父亲高登求做生意成了富商,搬迁到集市上。
儿时一起放牛玩耍、互赠荔枝的童趣,令两人萌生爱慕之情。
奈何。
天公不作美!
一年多后,在潘茂名想向高家提亲的前两个月,高凉地区爆发严重瘟疫。
高清月也染上瘟疫,不幸去世。
痴情的潘茂名看到连心爱的人都没法治好,决定到华夏各地游学修炼。
西晋永嘉四年(年),20岁的潘茂名打点行装辞别亲人,往北而上。
四
中原奇人异士多,文化博大精深,医术也是。
潘茂名从高凉郡出发,一路边医边学。
经韶关、从新余进入江西,抵达福州、泉州。
一年后,潘茂名来到新安郡(今浙江省淳安县梓桐镇)的尹山,发现这里风景秀丽,是治学修炼的理想场所。
炎夏的时候,潘茂名进入尹山石室,只见两个老道士在石台前对弈。
等两人闲下来,潘茂名一番交谈,发现老道士居然会采药炼丹、保健食法,道士还愿意无私传授给潘茂名。
于是就在尹山住了下来,起早摸黑的掏制丹药。
不知不觉十余年过去。
东晋咸和五年(年),郭道士来访石室,与潘茂名谈下下时局、南北政治,还说你的丹药这么好,应该造福于民才对。
潘茂名听了后,觉得很正确,丹药再好,不能用来造福民众,那有什么用呢?
潘茂名决定出山,回家乡。
从新安郡起程,穿过杭州横渡太湖,直抵东晋国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
张玄宾是茅山道士,其“善谈虚无,广怀道法”,潘茂名早有耳闻。
通过与张玄宾交谈,潘茂名领悟了道家古老的哲学,日后行医济世用的是医道结合。
作为朝廷司管雨官,张玄宾知道现在高凉一带正遇上旱涝,就将一些防旱涝技能传给了潘茂名。
东晋咸和六年(年),潘茂名专程探访了蟠室老人葛洪,句容是葛洪的故乡。
两人交流了修炼丹砂术的经验,葛洪更是陪同潘茂名一同回到岭南。
到了广东惠州的罗浮山时,葛洪与潘茂名在山上论道炼丹,开创了岭南道医的先河。
葛洪就隐居于此,而潘茂名则回到了故乡高凉。
五
回到家乡后的潘茂名,在西山开了高凉医馆。
高凉郡尉将儿子马姜、养女冼和美送来医馆学医。
冼和美不顾世俗,坚决要嫁给医术和人品都好的潘茂名。
这时的潘茂名已经41岁了。
东晋咸康八年(年),瘟疫再次在高凉沿海地区流行,死亡惨重。
人们大面积的染上瘟疫,这次潘茂名用自己修炼的丹药,无偿救治了无数的百姓。还采来艾草,驱散瘟疫。
瘟疫终于得到控制。
从此,潘茂名就被当地百姓称为“潘仙”。
岭南是湿热地带,每隔上数年瘟疫就来袭一次。
但有了潘茂名坐镇之后,瘟疫来的快,也被控制的快。
十来年后,潘茂名将医馆交给子孙打理,自己则深入民间群众中行医和编写医药书,也经常到高凉郡的各大山岭采集草药。
东晋太和五年(年),80岁高龄的潘仙步行至高凉的仙人山修炼,编书。
东晋宁康元年(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潘茂名逝世,享年83岁。
隋开皇十八年(年),朝廷设立茂名县,是以潘茂名的名命县名,用以纪念潘茂名对粤西人民的恩德。
唐贞观八年(年)又用潘茂名的姓改南宕州(贞观六年才改高州为南宕州)为潘州。
如今的茂名市名字也因之而来。
中国以道士的姓设州、以名设县、以名命名的地级市,唯潘茂名一人。
后记
在后世的口头相传中,潘茂名在当地是已经被仙化的名人。
这或许是对这位真心为百姓的医者的肯定。
▲潘茂名像
年新冠疫情以来,无数如潘茂名般“济世有奇诀,救人须用心”的医护奋斗在第一线!
牺牲了与家人的时光,与亲人的相聚,有的更是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真的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感谢阅读!
码字不易!
麻烦大家帮忙点个“在看”和“点赞”,也可以加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