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似乎道士们都非常高冷,而且都看破红尘,过起了“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的生活。其实并不是这样,在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确实有很多道士脱下道袍、穿上戎装,积极参加各种抗战活动。有的道士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又出现了“乱世下山济世,盛世闭门修行”的说法。那么,抗战时期,到底有多少道士参加了抗战呢?今天,我们就聊一聊道士抗战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聊一下道教的教义,道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道教并非与世隔绝,在一系列的道教书籍中,都强调了保国、辅国的观念。《太平经》中强调所有的修道者要“助国的天心。”《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则说“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在太平盛世,几乎看不到道士们的身影。但是一旦进入乱世,各种类型的道士们纷纷走上历史舞台。年7月,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我国开始了全面抗战。随后展开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忻口会战等一系列的大规模战役,由于战争非常惨烈,各种弹药消耗严重,但库存的钢铁原材料明显不足。当时,各级官府号召百姓们捐出家中的钢铁,支援前线抗战。国难当头,道士们并没有无动于衷。武当山的道士们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武当山上的静乐宫、三元宫、周府庵、遇真宫、元和观、玉虚宫等道观的道士们,总计捐出了几千件铜像、法器。这些铜器中,绝大部分被融化重新铸造,很少的一部分在上世纪80年代重新运回了武当山。除了捐资捐物以外,还有部分道士直接下山参军,或者在军队中传授各种武功。在抗战期间,我们的军队在武器装备上,明显不如日本军队,尤其是重武器方面差距明显。因此,军队积极练习各种武术,利用近距离的肉搏战扳回一局。当时,一些深藏不露的道士们,在各个部队中传授官兵们武术,甚至还出现了一首颇有道教风格的军歌:“太极真传出武当,功夫全在辨柔刚。倘若悟得真妙诀,强国强民亦自强。”根据记载,武当山南岩宫道长刘教明,在年带着10多名道士下山,加入了抗战部队,在当地非常轰动。庞高成道长3岁便被家人送到武当山琼台中观出家,抗战爆发以后,庞高成参军入伍,先后在湖北、河南等地与日本军队作战。抗战胜利以后,庞高成重新返回了道观。窦来庚将军是武当太乙门派嫡传弟子,曾经获得了武术运动会的最优等奖。抗战爆发以后,窦来庚参军入伍,最终被提升为少将旅长。年的一次惨烈战斗中,窦来庚被日本军队包围,窦将军不愿做俘虏,选择开枪自杀。年,窦来庚将军被追认为烈士。除了上述道士以外,还有很多道士先后加入了军队,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人的名字已经无法查询,但他们的功绩不应该被遗忘。道士们有画符的传统,对于符的作用,我们不进行论述。年,也就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一支野战部队在偏僻的道观中借宿,带队的军官发现了道士们画下的符,符上写着:“癸未年(年)、大劫年、人畜遭灾、若避此难、须军民合作。”符的作用自然不便论述,但深山修行的道长们,还在祈祷国家安宁、联合抗战,已经体现了自己的诚心。在北方地区,河北地区是抗战游击队与日本军队反复拉锯的地区。易县棋盘陀道观的道长李圆通,带着道观中的10多名道士,积极为抗战部队搜集情报,运输粮食和弹药,照顾抗战部队的伤病员。狼牙山五壮士赫赫有名,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负伤以后,就是李圆通道长积极照顾的。因此在50年代,李圆通道长得到了最高层领导的接见。对于茅山道士,很多人都停留在林正英的印象中。其实在抗战期间,茅山道士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日本军队占领了茅山等地以后,前后杀害10多名道士,激起了茅山道士们的愤慨。茅山道士积极联络抗战部队,由于日本军队控制了制高点九霄宫,为了彻底消灭这群日本军队,道士们忍痛焚烧了九霄宫。在网络上曾经出现了这样的段子。路人发现一座偏僻的道观里只有一名老道士,便询问其他人的去向。老道士回答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师父带着师兄们下山抗战了,再也没有回来。”这个故事虽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在抗战期间,道士们为了打败日寇、保家卫国,确实付出了很大的牺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41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