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没有格局,大人也没有吗
文字原创/保和堂
保和堂前日讲到,曾在茅山品尝道家素斋,感受东坡遗风。
依据黄老道家理论撰写的《黄帝内经》,就主张“食为性命之基”,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茅山道膳也是这样,细品,有“人间至味是清欢”的气韵。
南北朝有位道家重要人物陶弘景,也主张“少食荤腥,多食气”。此人又被称为“山中宰相”,而这里的山,就是茅山。
早有登临意,那日终遂愿。
秋游茅山,天高云清。进入茅山风景区内,远远就可望见神态庄严慈祥的老子坐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步入山门,就可看到门头匾额“紫气东来”,让人颇有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感觉。
正在此时,被一阵嘈杂之声打破。
原来,一行游人,从常州金坛购票上山,攀爬至顶峰时,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山顶工作人员不让进,需要再次购票才能继续参观。
顿时抱怨声四起,甚至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中间有位哥们特搞笑,居然改编起了刘德华的《天意》——
谁在乎我的心里有多苦,谁在意我的门票去何处,这条路究竟多少崎岖多少坎坷途,我和票不知该走哪条路……
这引来游人一阵欢笑声,剑拔弩张的气氛才稍微缓和一点。我向那哥们了解了一些情况,回去又查找了一些资料,终于把这个问题理清楚了。
一比案例:
中华大地,山河壮丽。很多山、河、湖是省市边界,也就成为省市之间相互争夺的地理标签。
比如太湖,为苏州、无锡、湖州三市共辖,也是纷争不断,无锡抢先用《太湖美》作为市歌,打响了“无锡太湖”这张名片;苏州慢了一拍,无奈辖太湖占三分之二,却只能另行写市歌名为《苏州好风光》,令很多苏州人唏嘘感叹。
茅山也是如此,遂有“句容茅山”“金坛茅山”之争。
二查历史:
茅山在秦汉时期叫勾曲山,取山形蜿蜒盘曲之意。史书又载“勾曲有所容”,“容”指赤山湖,句容地名的含义即句曲山之水,有湖乃容。
句容的地名沿用至今,而后人为纪念三茅真君,把勾曲山改为茅山。句容与句曲山两千多年来一直相辅相成,句曲不仅指古代茅山,也是句容的代称。
当然历史渊源如此,但因行政区划的原因,各地将境内山脉冠以本地地名,也是利益使然。在年以前,金坛也属于镇江,自然没有争议,如今,有点兄弟阋墙的意思。
三看现实:
从盛名来看,年,句容茅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年,句容茅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旅游景区。
从实际来看,茅山重要旅游资源在句容境内,含茅山大茅峰、二茅峰、三茅峰,山顶上的九霄万福宫、德佑观、仁佑观道观属于茅山道院管辖,就连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三宫五观,也大体都位于句容境内。
而茅山山体大部位于金坛境内。境内也不觉间建诸多道观来分一杯羹:三清观、崇寿观、云阳观、乾元观(历史上存在、规模最大)。
金坛开发最好的是乾元观,确实很有宗教氛围,去现场听女道姑唱道乐是一种享受。常州现在重点打造东方盐湖城概念,想抓住茅山这个资源的心情,可以理解。
从宣传来看,句容的茅山,显得平静从容许多,恰如道教之风。金坛的茅山,则有很多“更”字,意在与句容作比较,其实是享受了“句容茅山”的正外部性,应该对句容人民说一声“谢谢”。
四寻对策:
有人说连一座山都搞不定,何谈长三角一体化?此话有一定道理,但需要说明的是,一体化不是模糊化、笼统化,而是一定要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上谈合作,才能更好地一体化。
以茅山为例,各自宣传“句容茅山”“金坛茅山”无可厚非,但必须搞清楚自己所属资源,若是能够合作共赢,对游客而言无疑是福音。
这时,保和堂又想起莫砺锋老师所讲《东坡画扇》的故事: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遇到一个案子,一位制扇匠人,由于天气不佳扇子难卖,被人追债。
东坡了解情况后,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解决了制扇人的欠债。这才是真正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的范例。
作为吃货,最后不得不提东坡先生发明的一道名菜——东坡肉。
此菜在浙菜、苏菜、川菜、鄂菜等地都有,且各地做法也略有不同,有先煮后烧的,有先煮后蒸的,有直接焖煮收汁的……无论怎么做,都叫东坡肉,没有因为纷争,大家败坏了东坡肉。
若是东坡先生再世,也会莞尔一笑吧。
文字原创
感谢转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