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之中,佛道两教主要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兴起,在此时期中也涌现出许多的代表人物被后世流传,今天就为大家分享道教四大代表人物:许迈、许逊、沈约、陶弘景。
01许迈
许迈,一名映,字叔元,句容人。据《初学记》载:“晋永和二年更名元,字远游。”少恬静。长大后,他不愿走做官仕途,却慕修道成仙。
据《方外志要》载:“许迈服术黄精,感太乙真人。定箓茅君授上法。后移赤城,遇王世隆,受解束反行之道。服玉液,朝脑精,三年之中,面有童颜。后度世东宫,为地仙中品。”
许迈常与王羲之一道跋山涉水,寻岩穴,访高道。两人曾到过桐柏山,在桐柏山住了许多时间,学习黄老养生之法。
永和元年,在临安西山行辟谷服气,一气千余息,轰动一方。永和二年入住临安西山,登岩茹芝,眇尔自得。王羲之高其为人,为之立传。著书12篇,论神仙之事。
02许逊
许逊,字敬之,南昌人,生于吴大帝赤乌二年。相传他年轻时以狩猎为生,有一日,在山上射着一只母鹿,那母鹿倒地时堕了胎,鹿崽挣扎着无法站立,母鹿艰难地抬头给它舔了胞衣后死去。
许逊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怆然感悟,立即折驽而归,决意不再杀生。接着,从豫章大洞君吴猛学神仙修炼之术,得三清法要神方秘诀。
晋太康初,他的家乡举孝廉,起为旌阳县令。在任大施利济。元康元年,“八王”之乱爆发,他选择弃官归隐。后遇黄堂谌母,拜其为师,获得神明五雷诸法术。
许逊老年时,曾借王羲之、许迈同游桐柏观,瞻仰葛玄遗迹。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八月十五日,“合家飞升,鸡犬悉去”。当地人在许逊故宅为他立祠祭祀。
从此之后,每逢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四乡百姓潮涌而来聚会于此,请道士为设黄箓大斋登坛作礼三日三夜,规模盛大。许逊被后来创立的净明道尊为祖师。宋徽宗封其为“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俗呼“旌阳真君”。
03沈约
官至尚书令的南北朝文学家沈约,字体文,武康人。生于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卒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沈约聪明过人,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历任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任尚书仆射,封昌县侯,后官至尚书令。
据他自撰的《桐柏山金庭观碑记》记载,他在齐明帝萧鸾永泰元年来到天台桐柏山,依岩结庵,名号“桐柏山金庭观”亦称“金庭洞天”,住下专心修炼。
《天台山全志》中也说征虏将军沈约一千人,在南齐永泰元年弃官乞为道士,不远千里来桐柏修炼。沈约的到来,无疑为桐柏增添了几分光彩。
沈约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晋书》、《宋书》、《齐纪》、《四声谱》、《迩言》等行世。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04陶弘景
他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秣陵人。生于南朝宋孝建三年。他对阴阳、五行、地理、医药都有研究,且有成就。他是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为道教上清派的第九代传人。
陶弘景十岁开始读葛洪的《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十五岁作《寻山志》,开始反映他倾慕隐逸生活。十七岁才学志闻名江左。曾仕齐为六品“奉朝请”,后36岁时挂朝服于神武门而去。
梁武帝天监七年至十一年,陶弘景不远千里慕名来桐柏修炼,“得真人遗迹十余卷”。在桐柏修炼期间,足迹遍及天台各主要宫观道院充分了解并掌握桐柏山高道、神仙授受真诀、道教修养方法,以为自身修炼之用。
同时,也为撰写《真诰》、《导引养生图》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齐永明十一年开始,陶弘景隐居到茅山,先后长达44年。在此期间,萧衍常与之游,彼此情好。
萧衍即位梁主后,欲引他为左右手,屡以手敕招之,弘景始终没有答应;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必先进山向他征求意见。时人称他是“山中宰相”。在政坛上,他是个负有时代重望的人物,但始终致力于修道炼仙。
在道教教义上,陶弘景主张佛道双修;在养生学方面,主张存神服气,认为修炼应从养神炼形入手。强调养神当“少思寡欲”,“游心虚静,息虑无为”,调节喜怒情绪,防止劳神伤心;炼形当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淫乐,辅以导引、行气之术,方得延年益寿。他的修炼成效比较显著。
陶弘景著作等身,多达七八十种,可惜多已失传,流传下来的著作是后来天台道藏的重要内容之一。《南史·隐逸传》载:“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40余年,年逾八十而壮容。”南朝梁大同二年()仙逝。谥“贞白先生”。
好了,《道教四大代表人物:许迈、许逊、沈约、陶弘景》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到此,若有不同意见欢迎补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