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样造成的 http://pf.39.net/bdfyy/bdfzg/161014/4992915.html

「本文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上午8时20分村党支部书记叶伟强早已经在村办公楼等候。在一番寒暄后,我和叶书记、村监委主任开始讨论写作选题。叶书记和村监委主任做事非常仔细。准备好了有关东西村的一些资料,村监委主任还捧来了用报纸包得整整齐齐的厚厚的《叶氏宗谱》。

从宗谱记载中,我看到,叶氏来自于楚。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后来叶姓祖先从楚地迁居到丽水竹川西溪。始祖成文公北宋皇佑年间由松阳古市卯山迁入东西村,距今已经有九百六十年的历史。该村目前有户籍人口人,绝大多数是叶姓,是唐朝道教符箓派茅山宗天师、养生大师叶法善的后裔。

东西村位于与丽水市松阳县交界的武义西南大门,全村七山二水一分田,国道(上松线)穿村而过,离松阳县城只有15分钟的车程。

上午8时50分我们离开村办公室,走在村庄的路上。看到一口圆形的水井,井边围着的石头已经非常光滑,应该有些年头了。叶书记告诉我,这是一口北宋时期的古井,深有十多米,水清澈、甘甜。他就是吃这口井的水长大的。前年,村里进行了清理,现在还有不少村民使用这口水井。

离古井不远,就是竹客溪,是东西村村民的“母亲河”。它将村庄分为东西两边。这个季节,因为水少,有不少石头裸露着,一些地方青草茂密,给人一种原生态、古朴自然的感觉。叶书记告诉我,东西村内有3条溪流,环环绕绕,形成曲水环绕的天然美景。《宣平县志》载为“曲水环绕”景点,诗曰:“镜净不受唾,波光散万绿;渚静耐鸥眠,渊澄任鹭浴;中有幽棲人,濯缕不濯足;我欲从之游,渺然秋水曲。”古代不少文人骚客赞此美景,留下不少佳句名篇。如:“看山不喜平,论水偏喜曲;流观临此涧,不让兰亭独。”“湾湾水势抱村流,涧小潭清景自幽;不尽泉声来滚滚,胜游何必曲江头。”“偶出溪边探石泉,一泓流水势盘旋;曲江自昔称名胜,此涧如今亦可传。”“偶临曲涧泛轻觞,滚滚流波一味凉;可惜当年王逸少,寻幽不到此仙乡。”

上午9时00分我们驱车往松阳方向,来到离东西村二里左右的上堂殿。隔着小溪望过去,上堂殿位于对面的山脚下,不是很大。走过怪石嶙峋的溪滩和山地间的羊肠小道,我们来到上堂殿前。该殿坐西朝东,隔着小溪和去松阳方向的公路,是一座形态和谐、满目叠翠的山峰,上堂殿正对着那座山峰的中轴线。叶书记告诉我,翻过这座山就是松阳县的塘后村。

门口两边的墙上画着两匹前蹄腾空而起的马。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很普通和在许多寺庙等处很常见的墙画而已。想不到竟然还有故事和传说。从前,东西村一农户在上堂殿附近的田里种小麦,待麦苗拔节时,发现被吃了一大片,田埂上也没有任何足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农户决定在田边看守,看看到底是谁家的牲畜吃了麦苗,结果一整天过去了,麦苗好好的。可第二天早上他又发现麦苗被吃了一大片。是谁家牲畜这么缺德啊,竟然半夜跑出来偷吃麦苗?于是天一黑他就跑麦田蹲守,等到快天亮时,来了一头像马一样的牲畜。牲畜见有人来吆喝,马上就跑。农户追到上堂殿时,却发现那牲畜不见了,他以为牲畜跑到上堂殿里去了,赶紧进殿堂去察看,什么都没有。这时天已开始发亮,刚走到殿门口,却发现门口墙上画着的马嘴里有几根麦草。农户恍然大悟,原来田里的麦苗是被这画在墙上的马偷吃的。因为这是看守上堂殿的马,农户跑到殿里对着洞主公磕头跪拜:恳请洞主公保佑,等麦子成熟收割之际定到殿里祭拜感谢。从此就再也没发生马偷吃麦苗的事了。为了感谢洞主公,东西村临近各村的村民在每年采收第一时间,都要带上新粮食,去上堂殿祭拜洞主公。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90年代。

上堂殿门口的地上铺着一块石头,长约60厘米,宽约50厘米。据说,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殿外觅食。有一个人看到后起了歪心,想把鸡抓起来。母鸡带着那群小鸡躲到这块石头下面。那个人翻开石头,鸡是没有看到,倒发现有很多银元。这个贪财的家伙每天都来拿银元。有一天他突然摔倒,结果就因为治疗,把之前所拿的银元全当成了药费,最后还是呜呼哀哉。

该殿大约有平方米,高约12米左右。正对门口的墙上画着十位神仙。据我了解,其他地方的寺庙,如果画着神仙的话,一般都是大家知道的“八仙”,这里为什么有十位,另外两位是什么神仙,我也不知道。

据《宣平县志》记载:“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宋大观四年松阳县丞李寮遇旱祷之应立庙祀焉”。《处州府志》及《松阳县志》也有记载。从此可以得知,该殿建于宋大观四年(公元年殿里竖着的石碑上的文字虽然有点模糊,但我仔细辨认后知道,上堂殿在清同治二年重修过。据说,该殿原来是在村里的,不知何故,一夜之间就搬到现在这个位置。当然,兴土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事情,因为有传说,才显得神秘,让人想探个究竟,凡事要弄出个子丑寅卯,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叶书记告诉我,该殿供奉的是洞主公。他很有正义感,而且关心民间疾苦。年8月,有一队日本侵略者从松阳到宣平,经过此处,那位指挥官的马突然嚎叫,腾空而起。他立马下来走进殿里向洞主公跪拜,并承诺保证不杀人,马才停止长啸,部队才得以顺利通过。和我一起同行的陈丽萍女士是竹客村人。年,她十三、四岁,那年天大旱,竹客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来到这里求雨,也许是村民的虔诚感动了洞主和老天,陈丽萍说,求雨结束后,她刚走出离殿几十米的路,就下起倾盆大雨。

上堂殿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历史上曾有“龙窠滴水”奇观。《宣平县志》载曰:“龙窠,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上堂殿,宋大观四年建,栋高三丈六尺,永不生尘,亦无蛛网,东首枅上有青草窠,至暑月常有水滴,冷气袭人,土人谓之龙窠,至嘉庆十五年整修,神像被画工误毁,窠落视之,似草非草,翠色可爱,嗣后滴水遂绝。”“窠”是“巢”的意思。这个“龙窠”“似草非草,翠色可爱”本身已经很神奇了,还“嗣后滴水遂绝”,就更加让人感到神妙莫测了。

上堂殿里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值得记录的,那就是“通天梯”。该梯两边的两根木头,大小差不多,直径均有十多厘米,用杉木做材料,高有十米左右。从材料表面看,有点黝黑,纹理也很清楚,应该有些年头。叶书记说,这具木梯子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主要用于上堂殿的修葺、房顶破漏屋瓦的调换。在杭州工作的名律师、我县新宅镇大莱村人潘琼华律师是个胆大心细的人。他一直顺着梯子爬到最顶端,伸手可及屋瓦。他说,梯子共有27阶。站在最上面,心有点慌,腿有点发软。说实在话,活了这么多年,这么高的梯子,我在别的地方好像没有见到过。

上堂殿是竹客十里八乡村民的精神殿堂。随同的陈丽萍女士说,除了以前求雨、逢年过节要来祭祀外,平时从松阳方向回竹客的村民们走到上堂殿附近,心中就会感慨,家快要到了。

上午9时48分我们来到离村庄五六华里的龙潭古道。这条古道宽为一米左右,起初那段是泥土路。不像有的古道杂草丛生,荆榛遍地。过了泥土路就是石子路了,这些石子大小不一,应该都是取材于附近山上。叶书记说,这是条红军路。当年粟裕将军带领红军挺进师从遂昌、柳城上黄村那边经过这条古道往丽水老竹方向。村里每年两次都要组织村民修整古道。一是表达对红军战士的怀念。二是为了方便喜欢探幽访奇怀古追思的人们行走。叶书记告诉我,年和年,金华市先后两次组织多人重走这条红军路。影响很大。《浙江工人日报》整版和搜狐、新浪等知名网站等均做了报道。

走在古道上,山脚下的流水声穿过树丛。在树木稀疏、地形相对开阔的地方看到,山脚下有一条小溪,裸露着许多大小不一、奇形怪状的石头,水清见底。同行的陈丽萍女士说,这些水都是从龙潭流出来的,这条溪是瓯江水系的源头之一。

大概走了十多分钟,我们来到一个岔路口。叶书记说,往左是去龙潭方向,往右就是通往松阳塘后村、去丽水方向的红军路。我看到往右方向的路上插着一块牌子,上面清晰地写着“红军路”。

清澈的水流在石块中穿梭。同伴们情不自禁地蹲下来,掬起水洗脸,或品尝着大自然赐予的“仙水”。约5分钟左右,我们来到了塘背下龙潭口。两位女士索性脱下鞋子在水中玩起来了。龙潭就在对面,已经近在咫尺。上去没有路,只能踩着仅放得下半只脚的山石的凹处。要不要上去呢?在叶书记的鼓励、帮助下,我或抓住树枝、或拉住他的手,或手脚并用,终于战战兢兢与龙潭零距离接触。

正对面,一条七、八米高的瀑布飞流而下,飞花溅玉。虽没有发出轰天巨响,但也清脆有力。瀑布周边是数十丈高的悬崖峭壁。让人有“闹中有静”的感觉。据《宣平县志》记载:“形椭圆,水色澄清,暑日冷气逼人”。不知是自然变化的原因还是我的观察问题,龙潭呈三角形,有二十多平方米大。“水色澄清”不假,但显墨绿。可能因为我们去的时候气温的缘故,也没有觉得“冷气逼人”,对我这个怕热的人来说,站在那里,感到非常舒服。两位女士赤着脚在水边走动。陈丽萍女士喝了潭水后,觉得水甜、清爽,还用矿泉水瓶装了满满一瓶。

上午11时20分我们回到东西村。叶书记的母亲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饭菜。我们在村办公大楼一楼就餐。一条长桌上摆放着一桌当地的土菜。其中就有我非常喜欢的宣平豆腐。因为肚子有点饿,最主要的还是烧的菜看上去清爽,吃起来可口。我不禁狼吞虎咽起来,全然忘记了桌上应该注意的吃相和规矩。由桌上的“吃”自然谈起了当地的特色小吃、民间菜肴。叶书记说,“当地有一种特色食物叫“六月冻”,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没有做给你们品尝。”“以前没有冷冻设备,居然在六月能把食物冻起来?”就这名称,已经勾起了我的兴趣。叶书记告诉我们,当年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快到吃午饭的时间,来到了竹川境内(也就是今天的东西村)。于是他询问老板娘,能否中午在此借餐。老板娘说“家里没啥菜,怕有招待不周,还是去别家吧。”乾隆说:“不用了。刚才闻到您炒菜的味道好香啊!”老板娘说,那是我们平常吃的粗菜,要是不嫌弃就将就着吃吧。”乾隆大喜,等着老板娘把粗菜端上来。吃着老板娘烧的粗菜,他感觉这才是天下美味,于是问老板娘这叫什么菜,老板娘不知道山芋粉糕用普通话怎么读,就随口一说“六月冻”。乾隆大喜:“吃遍天下美味,唯独这‘六月冻’才是真正的江南第一美味。”老板娘不知道眼前这人就是乾隆,听他称赞,一开心,就把山芋粉糕的做法告诉了乾隆。这种美味的做法是,取东西村自己种的番薯粉,用米汤水调成糊状,然后放入土灶台一层一层蒸熟。

下午2时45分我们来到了东西村古战壕。古战壕位于塘后岭观景台西侧山坡,战壕正对松宣古驿道。战壕依稀还能看到,但已经闻不到血雨腥风,看不到刀光剑影。坚硬的山体泥石依然活着,树木葱茏。据说,该战壕是明代矿工起义首领叶宗留驻扎在石牛山时义军挖掘的防御工事,义军据守战壕,居高临下,弓矢可以直射驿道上的官兵,把守着南边要道。抗战期间,为保卫叶宅祠堂内官兵伤后收容所,中国守军对战壕进行修筑、加固,有部分兵力在此监视防御。从地理位置看,东西村以前应该属于偏僻之地,居然也逃不过战火的洗礼,一个山村就这样与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山风吹来,心旷神怡,但我还是心情沉重的走下了山坡。

作者:吕观德

编辑:吕奕婷

审核:张莹

监制:朱跃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