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子》中,有一篇寓言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愚公移山》。

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愚公经过不停的挖山,他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终于感动上天,然后上天派神仙将山挪走的故事。

故事的大致内容是:

太行山、王屋山山,方圆七百里,高有七八千丈,本来呢,是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有一个在山对面居住的愚公,由于被山阻挡,所以出行很麻烦,经常要绕很远的路,所以就决定把对面的山移开。

当然,移山是大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愚公很有信心,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最终肯定会成功的,因为他觉得即使自己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如此,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却不会增高,所以,只要通过祖祖辈辈的努力,一定可以完成移山的。

这件时,让山神知道了,于是就向天帝报告了此事。天帝被愚公坚持不懈的诚心所感动,所以就派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当然,这只是一个有关王屋山的神话寓言故事。

那事实上的王屋山是怎样的呢?

先来看下王屋山的得名由来。

关于王屋山的得名,一直以来,是有着不同的说法的。

一说是因为其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情景就如王者之宫,所以得名为王屋山。

还有一种说法是,其山有三重,形状看上去犹如王者之屋,有天下诸侯仰面朝天之意,所以得名王屋山。

王屋山,王屋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在我国的大山中,王屋山颇具王者之风,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我国九大名山之一,而且还是道教名山,在道教十大洞天中位列第一位。

在历史上,王屋山也是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的。

比如,王屋山的主峰天坛山,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设坛祭天地方,所以此处有“太行之脊”之称,又有“擎天地柱”之誉。

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就在王屋山主峰天坛山设坛祭天,所以从古至今,此处就成了炎黄子孙大统天下的圣地。

除上面说的,王屋山还是一座道教名山圣地,是道家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之地,不仅位是道教第一洞天,又有"小有清虚之天"之称。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就奠定了王屋山在我国名山中的地位。

公元年,唐玄宗李隆基曾让唐朝道教茅山宗的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建观而居。而后又派自己的妹妹玉真公主拜司马承祯为师,去王屋山修道。

在唐朝时期,李唐王朝本就尊崇道教,再加上王屋山是道教名山,所以在唐朝时期,王屋山先后就兴建了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规模较大的道观,王屋山也因此一度成为了当时全国道教的活动中心。

王屋山除了是道家修身养性、炼单采药的最佳去处,历来还深受文人墨客的偏爱。比如在唐朝时期,就有很多大诗人、大才子亲临王屋山,并留下了很多优美的篇章,他们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等等。

除此之外,唐朝的著名医学家,又“药王”之称的孙思邈,晚年就是在王屋山生活居住,在这里,他行医救人,度过了人生中你的最后时刻,他去世后,就葬在了王屋山的天坛峰下。

在王屋山,还有一棵被称为是活化石的的树,就是银杏树。

王屋山年龄最长的银杏树,是位于王屋山景区内,需八人一起才能合抱,是我国五大银杏树之一。种植于西汉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堪称是一棵不老不死之树。

王屋山的这棵银杏树,吸收王屋山的灵气,被人们视为神灵膜拜。

而在这棵银杏树旁边,有一口常年不绝的“不老泉”。

一棵长寿树、一口万年井,他们相依相伴,可谓是一幅永恒的双寿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