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法是指驭使雷电、施云布雨法术的技能,最早源自对雷神的崇拜,后来被道教所吸纳,成为道教法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雷法思想最早见于北帝派,但在神霄派创立之前一直不为人知,在道教各派中影响较小。随着林灵素被宋徽宗重用,林灵素所推崇的神霄五雷法在当时迅速传开,各大道教门派纷纷学习雷法,并创作了一大批有关雷法的著作和仪式,推动了雷法思想的盛行。
正一派其中受雷法影响最大的便是江西龙虎山的正一派。该派的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吸收内丹与雷法,改进正一法箓,形成了“正一法箓”,从而使原本即将走向没落的正一派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到南宋时期,正一派还出现了一批擅长雷法的高道。
张道清(-年)在绍兴二十七年(年)遇到神人传授了道术,于是精通祈祷劾治之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载:“真君默坐前山,见五云缥缈间,有万神森卫,中有帝君坐龙舆,召真君授以秘诀灵文,真君得之,道望始显。后于其地建祠,以记所受道之所。已而乡里旱涝,祈祷辄应。人有疾病,符水立应,由此京汉响慕者众。”
留用光(-年),壮年往游南岳,至抚州临川县逢道士张辅元,授以《五雷书》,遂通役使雷霆、祈雨辟邪之道,名闻当朝,宁宗赐号“冲靖先生”,并出内币大修龙虎山上清宫以居之。
此外,张继先的弟子王道坚、张元英、薛应常、张友桂等正一派高道,皆精通雷法,名闻当世。
茅山上清派茅山派上清一派,雷法思想亦十分兴盛。据刘大彬《茅山志》载,上清派在南宋共立十五代宗师,其中不乏以道行雷法见重于世者。如
二十九代宗师李景英能拜章飞神,上通天庭,下达丰都,请雨大应。
三十一代宗师徐守经,抱一守道不求人和,“每有祈禳,遣使即山修事,辄获嘉应”。
三十五代宗师任元阜,应宁宗之诏,入阙主修大醮,祈晴大雨,步罡禁敕,立见应验。
四十三代宗师许道杞,精召雷霆之术,“祈雪止风,皆奇验”。
另有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师萧应叟,著《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五卷,以内丹解释符箓、雷法,认为人得金丹之宝,便可飘然自在,长春不老,“布真而能起枯骨,枯骨成人。布真炁而能救万病,万病自愈。布真炁而能动风雷,风雷自震。布真炁而能扶万物,万物自畅。布真炁而能拔幽魂,幽魂自拔,此即无量度人矣”。
此外,卢至柔、孙元政、邓安道、金元范、董思靖、杨志隐、张雨、欧阳雯等上清派道士,亦以通晓雷法符箓著称,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上清五雷大法”。
南宋上清派道书《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正是上清派雷法的代表作品。内收法印六枚,有三枚即治都总摄印,都天大雷火符、都天大法主印直接取自神霄派,其余道符中亦有许多授引神霄符箓,如朱明符、雷公符、火铃神符、黑杀神符、天罡神符,均为传统上清派所无。
内丹派内丹派南北二宗——北宗王重阳,南宗张伯端。自陈楠、白玉蟾兼传神霄派雷法之后,这种传统一直被众多全真道人所沿袭,雷法符箓之术成为道教各宗济世度人的重要方法,从而久盛不衰。
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雷法的包容性极强,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既包括真实的人生,也包括虚幻的灵界。雷法非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