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d/211211/10059091.html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 帝问道广成子标志着道教文化的正式形成,距今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了。东汉中叶,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了道教,距今也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了,道教以“道”作为 信仰,以 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了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并且将长生久视、得道成仙作为 目标。

传统文化里对于“仙”字是这么解释的,《说文解字》记载:“仙:长生仙去。从人从山。”《释名》“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修炼长生不老迁入山中,便是仙人。人和山组成了“仙”,可以说道教与山有着不解之缘,道教将 许多山川的清幽之境称之为“洞天福地”,“洞天”意思是在山中有洞室可以直达上天,它指的是道教的仙境,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

“白云 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 桃李花。”在很多人看来,道士都是隐世修行的,不问 俗事。就像葛洪在《抱朴子》里写道:“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於志,不在於富贵也。苟非其人,则高位厚货,乃所以为重累耳。”世间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是证道成真的一种累赘,修行之人应该抛弃它们。道家认为,自然界的发展遵循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规律。道士归隐山野,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进行修行,这样可以更好地体悟天人合一的境界。

有人问了,道教倡导隐士修行,是不是道士就真的不问 世了呢?“乱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道士归隐深山”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道士下山的事迹从古至今都有,本期就举几个例子。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是王重阳的七真弟子之一,被誉为道教的“一代宗师”,也是道教分支龙门派的创始人,道教有“天下全真半龙门”一说,由此可见龙门派的影响力。丘处机在证道之后决定归隐山林,元太祖十四年,成吉思汗听闻丘处机真人懂得长生不老之术,便派遣使臣刘仲禄前来征召丘处机。为了救济苍生,丘处机以七十三岁的高龄带领弟子尹志平远赴西域,广开教门,开化度人,劝诫成吉思汗止杀爱民,最终使无数平民免遭屠戮。

陶弘景是南朝时期的 高道和炼丹家,在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又拜左卫殿中将 。陶弘景虽然博学多才,却是性情淡泊,他看透了官场的险恶,于是在齐武帝永明十年,陶弘景辞官归隐于句容茅山,创立了道教上清派,后世也称上清派为“茅山宗”。梁武帝称帝之后,想让陶弘景出山为官,辅佐朝 。不过陶弘景已经厌倦了争名夺利,专心修道,均拒绝了皇帝的请求。但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到了近现代,在国家遭遇生死存亡的时刻,道教更是涌现出了很多 的爱国抗战的道士。茅山黎遇航道长毅然选择下山,投入抗战工作,抗战期间曾担任根据地粮食保管员、情报联络工作等;狼牙山道长李圆通利用险峻山地构建了防御工事,并且为我 储藏粮食及被服等,还利用所学的医术为伤员救治,抗战胜利之后,李圆通道长不知所踪,云游天下;曹信义道长一手拿香修行悟道,一手拿枪保家卫国,跟其他道观的道士一起,积极抗战……

儒家倡导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道教则是“入世”与“出世”兼行,《太上感应篇》有云:“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在人世间积德行善也是一种修行,所以说道教既有归隐山野修行,也有入世济世度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