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进入5月,茅山镇丁家边村桑葚果园里桑树枝繁叶茂,叶间粉的、红的、紫的、黑的桑葚把枝条都压弯了腰,晶莹剔透的桑葚在阳光照射下,令人馋涎欲滴,酸酸甜甜的味道成为尝过它的人难忘的记忆。当地老百姓都感叹:以前种桑树养蚕,现在种桑树养人。
农旅结合
桑葚采摘吸引八方客
当下正是采摘桑果的大好时机,茅山镇的桑果园里,或红或紫的桑果挂满枝头。带着点点的酸,清清的甜,入口满满的果汁挑逗着味蕾!游客们三五成群,边摘边吃,尽情享受采摘的乐趣。
“今天第一次来这边,看到满园的桑果,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准备多摘点回家给老爸泡酒哩。”南京游客汪先生告诉记者,酷暑也抵挡不了他采摘桑果的热情。
“这里的桑果确实不错,我是带着孩子一起过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游客王中茂笑着说。
“已经带着家人来过好几次了,家人采摘,我拍照,十分开心。”当地摄影爱好者黄胜斌举起满篮的桑果称赞说。
记者看到,尽管艳阳高照,气温很高,仍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们穿梭在密密麻麻的桑树之间,寻找着最大最甜的桑果,不一会儿就把双手染得红红紫紫的了。大家一边采一边吃,还不忘炫耀一下自己采到的桑果。摄影爱好者们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温馨美好的瞬间。
茅山镇以桑葚为高效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桑葚种植面积近亩,亩均效益多元。近年来,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攀升,丁家边积极探索村社合一运行模式,全村98%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酿出的桑葚酒远销四方,为了满足游客采摘的需求,不少果农开始尝试种植食用桑果。家住茅山镇丁家边村南山子自然村的莫仁礼家种了8亩桑树,其中包含4亩多的台湾一号品种和3亩多的大十品种。台湾一号品种主要是供应给东方紫酒厂酿酒,大十品种比较适合采摘鲜食。8亩的桑树,能给他带来一年4万元的收入,占他们家庭总收入的50%。老莫说,近两年桑果节越办越红火,许多外地游客都前来采摘游玩。
绿色种植
桑树也讲究绿色低碳
“我这桑葚不仅香甜,还天然无公害,等到结果了每天都有上百游客前来采摘,就为吃个健康。”农户任贵喜骄傲地告诉记者。
刚进入采摘园,成片的桑树就映入记者眼帘,挂满桑葚的桑树在风中轻轻摇摆,长势旺盛。
“用农家肥做底肥,桑树树势良好,桑葚产量高、品质好,还养地力、省钱。每年我们都提前多准备了一些农家肥作底肥,少用复合肥。”任贵喜告诉记者,现在很少有农民大把大把往地里撒化肥,腐殖质已经被他们视为土壤增肥的主角。
正如他所言,在这里,低碳生产已经悄然兴起。“低碳生产是件多赢的事,引导农民少用化肥多用生物肥料,”任贵喜告诉记者,现在农户们逐步减少复合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化肥使用起来虽然方便,劲儿大,但是肥效短,对土地和农作物有不少副作用。而施用鸡粪等农家肥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效改善土壤结构,还能防止化肥、农药残留流入水源,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任贵喜告诉记者。
不使用农药和化肥,自己的产品就成了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提高了经济价值,在市场上还颇为畅销。
与此同时,桑树在种植的全过程也能实现不施农药。“桑叶要是打了药,我们就没办法做桑叶茶了。”任贵喜说。也正是因为对无公害生产的坚持,采摘园内种植的各种果树名声在外。更可喜的是,如今,像任贵喜一样,在桑树种植中,种“保洁田”、算“低碳账”的农民多了起来,放弃盲目使用化肥的做法,绿色低碳已经开始贯穿种植的全过程。
产业延伸
榨干价值让桑树“生金”
来到钱根喜的采摘园,他从树上采下长得像毛毛虫的桑葚和白色的桑葚递给记者,“尝尝看,这是今年的新品种。”钱根喜告诉记者,这些就是采摘园里的“明星桑葚”长桑果和白玉桑。记者看到,树上结着的长果桑和白玉桑只结着寥寥几颗果子,“倒不是说产量低,主要是刚刚成熟就被游客采摘一空,这两个品种口味独特,深受游客欢迎,”钱根喜说,现在想来采摘这两个品种的桑葚都需要提前预定,不然来了也会空手而归。
“第一次看见白色的桑葚,还有那种像食指般的长条型的,感觉十分新奇。”去年体验过采摘的陈先生,早早和钱根喜作了预定,今年他还要采摘那回味清甜的白色桑葚。
除了桑葚采摘,桑葚的延伸产品也引得游客争相购买。在茅山镇桑园路路旁的售卖亭内,80后任潘正在给游客介绍着桑叶茶、桑果干等产品。“17年从苏州回来之后我就帮着父亲打理生意了,”任潘说,刚回来她就开始在网上销售产品,销量得到很大的提升,“现在光老客户来购买都供不应求。”
“桑树浑身都是宝,果、根、枝、皮、叶皆可入药。葚果可生食,可泡茶,又可酿酒。”任潘谈起桑树的价值,滔滔不绝。从年开始,她和父亲就将桑果、桑叶加工成多种商品,大大延长了产品的销售时间。原本不易储藏的鲜桑葚经过烘干加工后,可以制作出多种产品,保质期大大延长,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提高。加工成葚果干后,可以卖到元/斤。原本几乎无用的桑叶,加工后每斤可卖到元。
“来采摘的游客在这里尝过桑果干之后,经常会带上几盒给家中亲朋品尝,还有人打电话让我给他们邮寄葚果、桑叶茶。”任潘说,靠着游客口碑相传,现在每年这些延伸产品就能卖到30多万。随着销量的提升,任潘注册了“姐妹花”的商标,“这也是为了打响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茅山镇的桑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采摘。”
王欣杨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