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请抬头望你前面的朝霞……谁也不叹息道路的崎岖,我们战斗在茅山下!”这首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歌曲《茅山下》,歌词出自中国现代战争文学的开拓者丘东平烈士的遗作——小说《茅山下》,谱曲者是著名军旅艺术家陈大荧。这首歌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奔赴江苏句容、江苏建湖和上海,走访英雄的足迹,感受信仰的力量。

撰稿: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春宁马燕徐兢王灿

视频拍摄剪辑:王涛于房浩唐嘉钰

A.  溯源

歌词出自丘东平遗作《茅山下》

其牺牲被陈毅称为“人才之损失”

丘东平版刻像。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供图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李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国抗战文学。她介绍,《茅山下》的歌词出自丘东平同名小说《茅山下》的题记,是一首现代小诗,一共八句。

在江苏省句容城东南25公里处,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周再兴。他介绍,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敌后最早创建的一块重要根据地。记录了新四军挺进苏南茅山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作战过程和日常工作生活情景,具有很高的历史史料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

纪念馆里珍藏着一份三级文物,是上世纪抗战胜利后不久出版的《茅山下》小说的最初版本。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静静躺在玻璃展馆上的这本小书带着岁月的痕迹,纸张早已泛黄,页面也有残缺,但丘东平的版刻像仍栩栩如生——面带笑容、目光炯炯有神。《茅山下》文末可见落笔时间为年7月11日,这离他牺牲的时间只不过十几天。

上世纪抗战胜利后不久出版的《茅山下》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供图

上世纪抗战胜利后不久出版的《茅山下》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供图

丘东平的传奇,在江苏省建湖县也广为流传。中共建湖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彭玉介绍,丘东平牺牲于江苏省建湖县。牺牲时,他年仅31岁。

《华中鲁艺殉难烈士纪念册》《建湖红色记忆》等资料中,记载了丘东平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年,丘东平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他幼名潭月,学名席珍,笔名东平,是中国“左联”早期的军事文学家、报告文学家和小说家。抗战爆发后,他去汉口参加新四军,后随粟裕率领的先遣队挺进江南敌后。不久,任一支队敌工科长兼陈毅的对外秘书。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盐城后,他任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简称“华中鲁艺”)教导主任。

年7月,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丘东平等人率队转移,途经建湖县庆丰境内北秦庄时,于24日拂晓与敌人遭遇。丘东平掩护师生突围,不幸壮烈殉国。牺牲时,他身上的布包里还装着《茅山下》前五章的手稿。

丘东平是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的战士作家。郭沫若曾评价丘东平:“我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先影,我觉得中国的作家中似乎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人。”陈毅在《本军抗战殉国将校题名录书端》中给予很高的评价:“又如丘东平、许晴同志等……而一旦殉国殒身,人才之损失,何以弥补。”

曲作者是军旅艺术家陈大荧

其座右铭是“永远作人民的仆人”

陈大荧照片陈海燕供图

《茅山下》的曲作者,是著名军旅艺术家陈大荧。他是广东潮阳人,年出生,年因病去世。他一生中创作了数百首部队歌曲,参予创作的《淮海战役组歌》(七首中的两首)获得部队创作最高荣誉特等奖。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上海采访到陈大荧的爱女——国家一级演员、“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两度得主陈海燕。

“我父亲一直说,他是农民的儿子。”陈海燕说,父亲年轻时在广东的中学教书,后来去了泰国。年,他从泰国回来,参加新四军。“党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他就是那时从事音乐创作的。”陈大荧作曲的《茅山下》手稿显示:年3月中旬,三野军宣教部长陈辛仁寄来丘东平的遗作《茅山下》,誉为“历史性之成功作品”,要陈大荧他们谱曲,陈大荧于3月15日谱成此曲。

陈大荧作曲的《茅山下》手稿陈海燕供图

陈大荧夫妇有二子一女。“他教育我们,一定要有为全人类奋斗终身的信念。”在陈海燕的记忆中,父亲很少讲述自己的烽火岁月,更多的是对战友的缅怀。“他曾说过,身边有多少英烈,在胜利的前夕倒下。战地新闻每天听到很多消息,昨天刚把他们送走,第二天就听到报道,得知他们牺牲在阵地上。”

陈大荧历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创作室主任、队长,上海警备区文工团长、文化处处长,上海音乐家协会秘书长。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曾赠送陈大荧一幅书法——“永远作人民的仆人”。陈大荧将此视为座右铭。带外孙女出游,偶遇村里的老黄牛,陈大荧也会特意留影,教育孙辈“要做人民的老黄牛”。

陈海燕记得,父亲对物质生活没什么要求,但对音乐等精神追求却非常执着,经常作曲到深夜。她走上歌唱道路,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她能同时识谱和唱词,也是来自父亲的教导。年,还在上小学的陈海燕被上门来招生的上海戏曲学校相中。后来,她在《江姐》《芳草心》等八部歌剧中任主要角色,为影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年版《铁道游击队》、《蛙女》等多部影视剧配唱主题歌、插曲。

《茅山下》是父亲写给男声独唱的,不太适合自己,但为了表达对父亲和烈士的敬意,陈海燕深情演唱并解读了这首歌。现场聆听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不禁潸然泪下。

“为了自由,要付予血的代价。这一句多厉害!紧接着是‘茶花开满了山头,红叶落遍了原野’,战争的刀光血影的场面,旁边是茶花在绽开,有电影的蒙太奇的镜头感。‘谁也不叹息’,没有人叹息,大家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为了什么?为了明天,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迎来光明。”陈海燕认为,《茅山下》实现了歌词与曲调的完整结合,体现了悲壮、壮丽、鼓舞、激励,是划时代的作品。

B.传承

茅山下讲好革命故事

丘东平牺牲地改名东平村

为了纪念丘东平烈士,他的牺牲地北秦庄改名为东平村,战斗的小桥被命名为“东平桥”。东平村村民、81岁的老党员杨大林说,“我小时候听父亲说起,他亲眼见到丘东平等烈士牺牲。”丘东平等英烈的事迹,在东平村家喻户晓。

建于年的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也位于东平村境内,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简称“华中鲁艺”)的二十多位烈士在此长眠。据华中鲁艺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李佳介绍,园内耸立的华中鲁艺殉难烈士纪念碑的造型,是由五条直线组成的,代表着五线谱,寓意在那次北秦庄遭遇战中牺牲的都是文艺战士。

革命先辈的精神之火在江苏大地生生不息。东平村会计秦以弟介绍,现今的东平村由原红日村与东方村合组并村而成。如今,东平村已建成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文明村,今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红色地名。村支部开办了丘东平烈士陈列室。东平村先后投入多万元,着力改善村民的居住生产、生活、就医条件。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周再兴认为,《茅山下》是很好的学习教材,让红色血脉得以赓续。

中共建湖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彭玉认为,今天,我们要向丘东平同志学习对理想的执着,对人民的忠诚,不断汲取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

采访中,遥望缓缓降落的晚霞,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忆念之情油然而生。没有他们的无私无畏,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让我们铭记这一切。

《茅山下》

词丘东平

曲陈大荧

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

请抬头望你前面的朝霞。

谁爱自由,谁爱自由,

谁就要付予血的代价,

谁爱自由,谁爱自由,

谁就要付予血的代价。

茶花开满了山头,

红叶落遍了原野,

谁也不叹息道路的崎岖,

我们战斗在茅山下,

谁也不叹息道路的崎岖,

我们战斗在茅山下!

注释:

①  “丘”与“邱”均可作为姓氏使用,二者同源。目前学术界的通行用法为“丘东平”。

②  《茅山下》歌词作者还有陈子谷一说。依据是陈子谷在《中学生》杂志年第20期曾发表《我们战斗在茅山下》的诗作,这首诗与《茅山下》歌词在内容上基本一致。

③  郭沫若对丘东平的评价中的“时代”,在《丘东平研究资料》一书中另有“世代”的提法。中共建湖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提供的参考书籍中为“时代”。

校对王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