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自东汉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以来,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了。道教承袭了黄老道家思想,以“道”作为核心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是世间万物的本原。同时道教又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宗教,像我们熟悉的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紫微大帝等等都是道教的神祇。

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名为道士者,谓行住坐卧、举心运意,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诚诵经,烧香散花,然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造诸功德,普为一切,后己先人,不杂尘劳,唯行道业。”道士以道为事,在修炼自己道行的同时,也在遵守道教戒律,传播济世度人的思想。

在人们的印象里,道教文化一直是一种神秘的存在,诸如雷法、斋醮、符箓等道教法术都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对它们不是特别了解。再加上影视剧里夸大和曲解了许多道教文化,像鸿钧老祖并不是道教最高神,林正英饰演的茅山道士也并不是真正的茅山派道士。这就使得很多人对真正的道教文化产生了误解,本期小编就为大家列举四个常常被大家误解的道教常识。

误解一:“贫道”是贫穷的道士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道士出场时,首先会口称“贫道”。那么“贫道”是贫穷的道士吗?道士一般身穿朴素的青衣道袍,脚上穿着十方布鞋,吃的也是清茶淡饭,似乎这么理解也没错。事实上,“贫道”并不是这个意思,《太上太霄琅书经》记载:“道士谦辞于道未富,自言贫道,亦贫士。理未周足,如未周,我独若遗,故为贫士。士之为理,修善为事。”所谓的“贫道”只是道士自谦的称呼,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种少私寡欲、见素抱朴的思想境界,要去戒除世俗的各种欲望,一心向道。

误解二:“道姑”是女道士的一种称谓

道教信奉“一阴一阳之谓道”,即便是在古代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道教也是崇尚男女平等的,因此在道教也有很多女性修道者。不过在民间很多人会把女道士称为“道姑”,也就是“三姑六婆”之一,其实这是对女道士的一种蔑称,是不尊重的称呼。古代道教习惯上把男道士称作黄冠,女称道士称为女冠、女真,后来道教又将男道士称为乾道,将女道士称为坤道。所以,不论性别,都可以用“道长”或者“道爷”来称呼道士,但是不可以用“道姑”这个称谓。

误解三:道士不能结婚

成为一名道士,是不是就要隐世修行,整天诵经打坐,抛弃婚姻爱情呢?其实这是不了解道教才会产生的误解。道教经过千年的发展,目前分为了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派系。正一派以斋醮符箓为主,而全真派则是重视丹道修行,两大派别之间的教义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对于正一派来说,戒律较为宽松,既不用出家,也不用蓄发修行,也不忌荤腥,结婚生子也是允许的。像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在他得道成仙后,就是将天师之位传给他后世子孙的。而全真派则是戒律森严,出家是必须的,不能吃荤,还要蓄发修行,现在我们遇到的蓄发道士基本上都是全真派的。当然了,全真派的道士是不可以结婚的。

误解四:木鱼是和尚专用

不管是在寺院或者是影视剧里,我们常常会看到和尚在敲木鱼,这就给人一种“木鱼是和尚专用”的误解。木鱼是一种打击乐器,木制的且造型类似鱼,故称为木鱼。在唐朝时期,道士们就开始使用木鱼了,《犹龙传》的记载,唐玄宗时期“衢州建观穿地得一鱼,可长三尺……叩之甚响,其鱼亦不能名……帝乃呼为瑞鱼磬,仍令悬于太微宫,非讲经设斋不得击之。于是诸宫观竞以木石模之,以代集众。”木鱼最开始被悬挂起来用来召集道人,后来又演变为一种敲击乐器。“木鱼清磐,振醒尘寰。”道教认为敲击木鱼可以起到清静身心、震慑妖邪的作用。

由于篇幅所限,本期就简单列举了四个常识,想了解更多道教文化知识,欢迎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