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茅山 >> 茅山位置 >> 米寿老人的世外果园
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 http://www.wisdomtouch.com/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米寿是我国传统寿称中对88岁的雅称,是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和期望。你可能认为,88岁没病没痛安享晚年就非常了不起了吧,但我今天给您介绍88岁的蒋玉武老先生,着实让人惊叹,10年前开始独自创业,承包了23亩山林种植果树,并不断优化果树品种,日常里刷淘宝、看书,养生餐顿顿都是自己操持打理。

“世外果园”,开启养生乐园

蒋老先生的果园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金坛薛埠镇上阮村青龙洞水库旁,碧水青山、蓝天白云的悠然,丘陵山地、绿谷环绕的静谧,宛若人间仙境。蒋老命名其为“世外果园”。

清甜的枇杷,挂满了初夏的果园。蒋老果园里,种植面积最大的就是枇杷,现在有棵,青种和白玉两个品种。半个山坡的角角落落,都有枇杷树,层层叠叠的翠叶间,缀满着一簇簇玲珑剔透的果子。在枇杷成熟前,蒋老会在每棵树上采一个最小的青果细品,鉴别哪一棵果树结的果实最好、最甜。

中等身材的蒋老拄着拐杖笃悠悠地带着我们看他的第二大品种:已经挂果的翠冠梨,青翠欲滴,棵翠冠梨即将于8月初采摘。蒋老还向我们展示了其他水果,有桑葚、小樱桃、大樱桃、西梅、大山楂、无花果、碧根果、羊奶果,果园里面套种了黄瓜、丝瓜、南瓜、土豆、豇豆、扁豆等等随季蔬菜。蒋老说,这个果园目标是养生修心的乐园,果园,菜园,实乃幸福园。

家境贫寒,磨砺坚强意志

我心生疑惑,“蒋老,您退休前做什么工作?又怎会在78岁独自来到荒山开垦种植果树,而且一干就是10年?”蒋老不紧不慢娓娓道来。

蒋老出生于年,武进湖塘镇蒋公岸人,因为父亲扁担大的字不识一个,常遭人欺负。所以蒋老从小就拼命读书,高中就是团总支书记,并考取了南京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土壤肥料专业,大学当了四年班长,同学都称呼他“老班长”。60岁退休前是常州市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常年研究食用菌、药用菌技术和推广,业内早已是知名人士,退休后便被北京一家农业科技公司聘请研究首创“白灵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是响当当的农科专家。

75岁回到常州,家人也希望老人儿孙绕膝、安享晚年。可是,离开了土地便水土不服,终究,闲不住的蒋老在扎扎实实做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决定:上山种果树。同是农村出身的夫人最了解老人家,他认定了要干的事,谁也阻挡不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也都理解老父亲,可不,儿子儿媳得空就会赶到山上帮忙,特别是果子成熟了要负责销售。

蒋老坚定的眼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人无穷的毅力和耐心。那要追溯到大学时期的一次实验:“教授已经连续让我洗了5天瓶子了,心生不耐烦,第5天,7道工序我节省了2道。教授实验做到中途脸上很不高兴,他倒过来检查发现是瓶子没洗干净,相当恼火,狠狠教训了我。”“你今后一辈子无论做什么,工作生活都要记住认真二字”,教授的这句话让蒋老记了大半辈子:“基础研究从来容不得急功近利。”

这10年的果园生活也是历经凶险,比如,大风大雨大雪等极端天气,果园内大枝被折断,果实受损。深夜突遭抢劫。遇到种种困难,蒋老不退缩不沮丧。“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是第3年的一场滂沱大雨,别看山不高,但还是把我用于排除山洪的大泥管直接冲走,人家下大雨往家里躲,我是穿上雨衣就向外面冲”。

老骥伏枥,创新志在千里

“我的退休工资自己掌握,要买鸡粪、复合肥,人员工资,果树,基建陆续投资了万。”原来跟蔬菜菌菇打交道,现在转型到种植果树,开始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但是蒋老研究能力极强,哪怕走在路上、睡觉之前,都会一直在想这些问题,“虽然也走弯路,但是总的趋势是一步步向前进的,我认为就要有这种精神。”

为什么首先选种枇杷?蒋老告诉我们,枇杷基本不用农药,管理方便;叶子、花、果都是宝,止咳化痰。他每年修剪枝条时,为几个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免费提供枇杷叶,冬病夏治煮水喝。现在蒋老又与时俱进研究起无核枇杷来了。

“好奇心”为创新提供新品种。蒋老也有失败的时候,前年从北方引进的大樱桃品种结不出果子。去年他又从都江堰剪了大樱桃的枝条,扦插在翠冠梨旁,一共10棵,目前长势喜人。他还从新西兰引进了大樱桃品种,一旦引种成功,蒋老决定砍掉些梨树,多种大樱桃。大樱桃价格高、管理方便。

“广西引进的西梅苗,儿子说退了吧,我们这不适应,种不活,我说让我试试吧。”蒋老天天巡视:“你为什么长得快?他为什么长得慢啊?嫩芽耷拉下来了,说明根部缺水了,吃饭前去浇点水,果然芽芽又竖起来了。”

果树的病虫害是蒋老牵挂的心事。所以他从根本上着手培育无病毒苗木。他说:“有的果农会使用大剂量农药,既增加了成本,又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切不可盲目。乐果坚决不能用,农药残留大;有两个品种可以用,一个是生物农药,高效氯氢菊酯喷雾,1毫升兑3斤水;另一个是阿维菌素1.8%乳剂,使用浓度为20毫升兑32斤水喷雾。”

蒋老耳聪目明,还念念不忘菌菇梦,他给自己增设了一个小目标:培育属于自己的松乳菇,希望能够在茅山地区松林间寻觅到野生松乳菇然后选育新品种。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蒋老的“世外果园”让我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呼吸清新空气,培育有机蔬果,倾听万物生长的声音,让时间与自我对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