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roae9q0/
道教中谁最能写诗?你可能不知道,李白是一名正式授箓的道士。“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这首诗很能体现李白的道士身份。道士里最能写诗的自然是诗仙李白。贺知章的《咏柳》诗,中国的幼儿都能倒背如流。号“四明狂客”的贺知章也是道士。不过李白也好,贺知章也罢,都不是以道士为职业。职业道士中也有很多才能卓绝的人物。茅山祖师陶弘景写了一首诗,短短二十个字写出了无限道意。普通人读一读,内心立获安宁。这首诗名为《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其诗曰:“山中何所有,岭上有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首诗明白如话,其中道意隽永,意在言外。梁武帝萧衍和陶弘景是好朋友。萧衍取得帝位之后,一心想邀请陶弘景入朝为官。而陶弘景则在茅山一心修道,视富贵如浮云。于是皇帝派人问:山中何所有?山中何所有?岭上有白云。修道人追求的是世俗名利权情之外更高层次的东西。道法自然,对着悠悠白云,既是享受,又是修炼。陶弘景为道教上清派祖师。上清派为东晋南岳夫人魏华存所创。由于陶弘景常驻茅山修行,因此上清派又被称为茅山宗。这个茅山宗是道教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第一大宗派,与影视剧中看到的捉鬼的茅山道士大有不同。现在电视剧中看到的茅山道士属南茅山宗,其祖师为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葛洪,与上清派茅山宗没多少关联。茅山上除了白云,还有很多大松树。陶弘景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在楼上听风吹松林的声音。陶弘景在茅山弘扬道教,由于他道法高深,门人弟子众多。很多宾客也经常拜访。佛教净土宗祖师昙鸾曾千里迢迢到茅山向陶弘景学习道法。陶弘景在茅山上盖了一座三层的大房子,宾客住第一层,弟子们住在第二层,自己独自住在第三层。清静为天下正。也许听松风就是陶弘景的一种独特修行方式。但这种修行方式,“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什么呢?老子早就明白地说清楚:道可道,非常道。修道其实就是修心,真正的心灵感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何况对象还是梁武帝呢!禅宗达摩祖师东来,最开始见到的就是梁武帝。但梁武帝根本与达摩祖师话不投机,导致当面错过重大机缘。而达摩祖师只好一苇渡江,到少林寺传法去了。梁武帝虽然尊陶弘景为山中宰相,每有大事总派人到茅山征求他的意见。可事实上,很多大事情,梁武帝并没有听从陶弘景的建议。当时梁国有个敌对国家北齐。北齐的大将侯景在北齐混不下去,准备投降梁国。梁武帝很高兴,不顾后果地接受了。陶弘景知道侯景残忍猜疑又没有信义,劝梁武帝不要接受。可是武帝不听。预见到生灵即将涂炭,陶弘景怅然写下了一首诗:“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夷甫和平叔分别指西晋的王衍和三国魏时的何晏,这两人是魏晋清谈的代表人物。侯景为鲜卑人,所以陶弘景说昭阳殿变作了单于宫。后来历史的发展果然如陶弘景所料。四次舍身入佛、建佛寺无数的梁武帝也落得个饿死的下场。不知道梁武帝当初读到陶弘景的诗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嘲讽、不屑?还是羡慕?这些都不重要。普通人真正深入地读这道《山中何所有》诗,当能感受其中包涵的无限道意。每一个人读到的东西可能都会不同,但用心体会感受,总能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这首诗也让我们明白,每个人修炼的所得,只能够“自怡悦”,不能“持赠君”。想要有所收获,还是自己努力修行精进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