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7.html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天道》

释义

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

陶渊明是崇尚自然之美的古代诗人之一。他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劳动生活中美的意趣。在他看来,人为繁复的礼仪破坏了社会的自然性,矫饰的行为破坏了人性的自然性。

古人曾这样赞美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牡丹富贵,桃花绚烂,但它们只适合蜂蝶翩飞、游人如织的春日。在瑶池仙境,在“月晓风清”的夜晚,这些艳丽的花儿全都变得不合时宜,而素到没有一丝杂色的白莲,才是仙境的宠儿,从神佛们的莲座就可见一斑。

在微风吹拂的夜晚,水面上是清冷的月光,没有钟鼓伴奏,没有人山人海,有的只是细微的水声和荷塘中央几株“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它们一向只静静地开放。它们不需要人的赞美,不需要用艳丽的颜色来吸引蜂蝶。在它们朴素到极致的身影里,自有一种令人难以接近的孤傲与高贵。它们哪里是被“别艳欺”呢?它们根本是不屑与“别艳”为伍,是“别艳”们难以企及的。这就是朴素之美。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乡下姑娘与一位城里姑娘一同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城里姑娘穿得很时髦,火红的狐狸皮围脖,银白色的貂皮大衣,非常美丽;而乡下姑娘穿着十分朴素,灰色的衬衣上印着一朵朵黄色的小花。相比之下,谁都忍不住要多看那漂亮的城里姑娘几眼。乡下姑娘路过城里姑娘身边时,不小心撞了她一下,城里姑娘立刻十分反感,用轻蔑的目光打量着这位乡下姑娘。乡下姑娘的脸红了,连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谁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万一你是小偷呢?你知不知道我的衣服多少钱?说出来吓死你……”城里姑娘滔滔不绝地说着。而此时,不言而喻,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到底哪一位才是真正的美。光有外表是不够的,心灵美最重要。有人说:“心灵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善美。有了心灵美,才是真正的君子。”

感悟

庄子推崇自然朴素之美,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虚伪的华饰。“朴素”即未经雕琢饰染的自然之美。人可以没有美丽的容貌,但却不可以少了美丽的心灵。一个人,如果只是外表天生丽质,内心空空,那也只是个绣花枕头。一个人如果缺少了丰富的内涵,外表再美丽,也不能算是真正的美。

道家百科

道家代表人物——王玄览

王玄览(——年),唐代高道,俗名晖,法名玄览。其先祖于晋末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移居广汉绵竹(今四川绵竹)。王玄览曾学道于茅山,后隐居成都至真观,并遍研道、佛学说,常与学士道人谈经论道,远近知名。武则天神功元年(年)奉召入京途中,行经洛阳,仙逝,号“洪元先生”。

王玄览的思想渊源自道家,兼采佛家之学,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以道为主夹杂佛家学说的合流色彩。他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可道”与“常道”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即“相因生”、“相因灭”。同时,两者也不可分割,互为体现。没有“常道”,则“可道”不能存在;没有“可道”,则体现不出“常道”。“不是可道可,亦是常道可,不是常道常,亦是可道常。”(《玄珠录·卷上》)

王玄览主张以坐忘养神的方法作为修道者进入“常道”的途径,可称为“心证”,而灭知见。“一切众生欲求道,当灭知见,知见灭尽,乃得道矣。”他的思想及理论极大地充实了道家的义理,对后世的道教有不小的影响。王玄览的著作大部分佚失,今存其弟子辑录的《玄珠录》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收录道物、道体、道性、有无、真妄、动寂、心性等理论问题一百余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