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茅山 >> 茅山传说 >> 书院的发展整理

一、书院简介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自唐末以后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以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二、书院的发展

(一)萌芽于唐朝

一种是由中央政府设立的机构,如集贤书院、丽正书院,性质相当于皇家图书馆;一种是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如李秘书院、松洲书院。

(二)制度化于宋朝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是在宋朝,且在南宋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私学最高级的表现形式,实行山长负责制。宋朝六所著名的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和茅山书院。

(三)元朝

以儒经和理学家的著作为教材,也教授其他学科,如医学、数学、书学和蒙古字学等,颇具特色。元朝及其以后逐渐被官方加强控制,书院日益官学化,成为科举的附庸,最终沦为官学。

(四)明朝

主要是讲学和讽刺时政,使书院有了明显的政治色彩,如东林书院。

(五)清朝

虽然日益官学化,但出现了讲经史辞章的书院,如诂经精舍和学海堂;还出现了讲经世致用的书院,如漳南书院。

三、重要书院

(一)宋朝的白鹿洞书院和《白鹿洞书院揭示》

1.简介:白鹿洞书院史由朱熹修复,并由朱熹亲自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作为书院的学规和教育宗旨,也叫《白鹿洞书院教条》或《白鹿洞书院学规》,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第一个纲领性学规。

2.《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

第一,教育目的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出自孟子教育目的”明人伦“中的”人伦“);

第二,治学顺序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

第三,修身之要是”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出自《论语》);

第四,处事之要是”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第五,接物之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3.意义

(1)这些思想都在儒家典籍中出现过,朱熹把这些思想汇集起来,用学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完整的书院教育理论体系;

(2)成为后世一般学校的学规范本和办学准则,使书院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发展的轨道;

(3)集中体现了书院的精神,不仅对当时及以后的书院教育、且对官学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明朝的东林书院

1.简介:东林书院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的讲学场所,也叫龟山书院,后由明朝的顾宪成和顾允成等人创立,是明朝名声和影响最大的书院,形成了著名的东林学派。

2.特点:

(1)学术和政治相结合,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