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时珍,他是明朝时期神医,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编撰者,被后世尊为“药圣”。李时珍一生专注于医学,特别是医药学,他耗时30多年,在全国各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最终完成多万字《本草纲目》,对后世影响深远,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认识看看。
个人简介李时珍(年7月3日-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后为楚王府奉祠正、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年)完成了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
轶事典故李时珍出生那天,他的父亲李言闻正在雨湖上打鱼。平常运气还不错,这一次却连下几网都一无所获,李言闻很丧气。最后一网拉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心中暗喜,以为是条大鱼,原来是一块大石头。李言闻叹道:石头呀石头,我与你无冤无仇,今日为何捉弄我?叫我愁上加愁。石头突然也说话了:石头呀石头,前来贺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原来这石头就是雨湖神。李言闻急忙赶回家,正好李时珍生下地,于是给他起名叫“石珍”。当晚李言闻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仙人铁拐李前来道喜说:“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名声。”
学术思想李时珍一生从事医药实践与研究,其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很有特色。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改善了古代科学方法,从而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新经验。所积累的科学研究新经验,主要分为三大步骤:第一为观察和试验;第二有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第三是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观察和试验是本草药研究的基本方法。李时珍对药物采用亲自采集、仔细观察、亲身实践等,以得其真的方法,并获得了很大成功。他广泛向劳动人民学习,注意调查研究。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分类使药物研究体系化,关键还是如何确立分类的标准。李时珍打破本草学沿用已久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此外,李时珍还在陶弘景主治药分类法基础上,建立了更完善的百病主治药分类法,创立了药物归经分类法。李时珍对每味药既作出系统分析,又进行了全面综合,并在分析基础上,又作了高度概括和综合。
人物影响李时珍是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医药学家、植物学家、世界文化名人,他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过不朽的贡献。他编撰的《本草纲目》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药学的最高成就,而且充分反映了我国医学与传统文化的血脉关系,是世界医药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评价《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和“东方医药巨典”。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赞誉李时珍及《本草纲目》:他在书中留下的渊博知识与才华将不受时间影响,永葆一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说:《本草纲目》对青蒿素的发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李时珍作为一名医术高超,学术知识丰富的医生,放弃了达官显贵的生活,不追求名利,不贪慕虚荣,一心只为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其中李时珍曾在楚王府为官,治好了楚王儿子的疾病,李时珍拒绝了楚王的重金酬谢,只认为救助他人乃是医者之责。如此高尚的医者李时珍,从他对医学的执着谨慎再到为人处世的宽厚仁爱,不为名利,只为苍生的大爱精神为我们称颂。
责任编辑:郭佳琪
审核:鲍晗
文法学院新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