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八年(年)春,曹操东征,孙权亲至濡须口相拒。是夜,曹操作游船渡于江洲之上,见茫茫天边,江东水师“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自知此行难以功成,遂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眼光高绝,年轻时唯刘备可入其法眼;今年过六旬、早已横扫北方的他,却对孙权如此评价,足见后者之优秀。的确如此。孙权打小就聪明,是江东上下公认的。但有意思的是,这个少年成名的天才雄主,却始终对各种“奇术”充满浓厚兴趣。
人云“迷信不可取”。孙权为何会对这些“奇术”如此上心?莫非他欲效仿秦始皇,追寻那所谓的“长生之术”?
上图_孙权(年-年5月21日)
一、五花八门的江东奇术
真要说起来,这也不能全怪孙权。实在是,江东地区的“奇人”太多,哪怕是孙权,也不好把握......
正如《魏志·方技传》一般,《吴志》第十八传也是为“奇人”而生。其主要角色有三位,分别是吴范、刘惇、赵达。他们或精通历法算术、或长于占卜推演,且总能言出必验。
比如吴范,他在建安十七年(年)便已预测到:“刘备当得益州”。还有赵达的神算,他不仅能算到孙权称帝可达24年(—),还精确预测到了吴国寿命(自年孙权受封吴王,到年东吴灭亡)为58年。
上图_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如果说吴范、赵达的预言尚在世人理解当中,那介象、葛洪、介琰、姚光等人的“仙家本领”,便又是另一番天地了。
介象擅长“蔽形之术”,孙权曾向他学习这种“隐身术”,后小有所成,至“出殿门,莫有见者”。一日,孙权欲尝蜀姜,介象便施展法术,令吴使“须臾”间便抵达成都蜀市。巧合的是,东吴名士张温正奉命出使蜀地,见江东来人,还托他捎回了家书。除此之外,葛洪等人也各怀本领,令人大开眼界。
言归正传。介象、葛洪等人事迹,多见于《神仙传》《搜神记》《抱朴子》等志怪典籍中,可信度并不高。不过,这些神仙故事既然把背景选择在东吴,还令葛洪等“奇人”与孙权展开交集,便足以从侧面说明:孙权好“奇术”已成公论。
那么,打小就聪明的孙权,为何会痴迷于这些“奇术”呢?
上图_清代版《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
二、江东百姓崇信道教的传统
江东地区的风气较为保守,道巫之法种类繁多,且颇为盛行,是孙权迷信“奇术”的客观原因。
早在春秋末年,吴、越两国便有崇尚巫术的传统。也正因当地拜巫之风一直盛行,江东才会成为汉末原始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记载:“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策尝於郡城门楼上......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
孙策杀于吉一事,曾闹得沸沸扬扬。孙策也有容人之量,他为何要跟一个道士过不去?盖因于吉甚得江东百姓之心,令孙策这个统治者大感威胁。由此可见,江东地区的道教发展已初具规模,且百姓对其多有敬畏、信服之心。
这正是孙策对于吉的忌惮之处。又据《三国志·孙坚传》记载:“会稽妖贼许昌起於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韶扇动诸县,众以万数。”所谓“妖贼”,即指以道教名义惑人的贼军,犹如今天的邪教组织。
上图_孙策(年—年5月5日),字伯符
在三国时代的江东地区,道教支派繁多,除了黄巾军的前身“太平道”,还有“帛家道”“李氏道”以及“茅山道”等。
魏晋之际,道教虽然在中原地区合流,但仍有不少道教支派或因避中原之乱,或因曹魏对其管控过于严格,选择前往更适合道教发展的江东地区。对此,丁煌先生曾在《汉唐道教论集》中谈到:“汉世诸种方术,皆盛行于东吴之境。彼流多有传其术于徒者,故诸法未尝中绝。”
需要指出的是,当地百姓多有信仰道巫之法的传统,加之他们的“蛊惑”能力很强,故不好随意处置,否则很容易引来“妖贼”复起。因此,孙权对他们多以拉拢、利用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孙权对道教“奇术的态度。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孙权的个人意志。
上图_虞翻(年~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三、个人兴趣与统治需求
就有无神仙的问题,孙权曾与东吴狂士虞翻大吵一架。
据《三国志·虞翻传》记载:“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
虞翻性情疏直,快人快语,直言世上本无神仙,打破了孙权的幻想。后者说不过虞翻,便恼羞成怒,将这个颇有才干(曾劝降糜芳)的直臣贬到了交州。由此一例,可知孙权对道教“奇术”的痴迷程度。
当然,这并不排除孙权有借题发挥的可能。张昭、虞翻名声隆重,是典型的儒门高士,但孙权却当着老师张昭的面处理虞翻。可见此举不仅是孙权给张昭的一个下马威,也是他用来威慑江东士族的手段之一。
上图_张昭(年-年),字子布
为何要威慑江东士族?须知,孙权少年登位,后经张昭、朱治相助,这才与江东士族冰释前嫌,达成合作。而江东政权的豪族化,虽巩固了孙氏一族的统治,却也令江东士族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愈发重要。在此情形之下,孙权当然要贬斥儒教、发扬道、法两家手段。东吴中期的暨艳案、吕壹案与南鲁党争等,都是孙权一手炮制出来,用以打压江东豪族的。
于治国而言,法家手段在当时确实更好一些;但孙权表达自己喜爱“奇术”,除了自身兴趣使然外,也未尝不是向外表明:他是支持道教的。除上述所说外,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孙权日后的称帝道路。
上图_孙策开拓江东图
从孙坚、孙策、孙权乃至吴夫人的传记中,不难看出:孙氏自孤迹发微到建立东吴帝国,始终伴随着“符瑞”。比如孙氏祖坟“冒烟”,生有异象,其父老皆曰:“是非凡气,孙氏其兴矣。”不久后,吴夫人梦日月入怀,遂生策、权。
关于孙权立国的法理依据,可参考已发表的“三足之势已成,为何孙权称帝仍比刘备曹丕晚了七八年”一文。魏蜀吴三国中,曹魏占据名义、地理上的正统、蜀汉占据血统上的正统,是以孙权只好借东汉流传下来的谶纬思想,宣扬“天命在吾”的论调,从而为自身僭号提供“站得住脚”的根据。
上图_东吴版图
正如孙权称帝时所云:“休征嘉瑞,前后杂沓,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不敢不从,谨择元日,登坛燎祭,即皇帝位。”看来,孙权喜爱“奇术”并推动道教发展,正是他为自己日后称帝所做的一个准备工作。
作者:瀛洲海客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
[2]丁煌著《汉唐道教论集》
[3]李昉等撰《太平御览》
[4]干宝撰《搜神记》
[5]葛洪撰《神仙传》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