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元以后,元统治者同样面临如何争取汉族士人支持的问题,故对道教亦表示崇奉。当成吉思汗还在率军西征时,就遣使臣宣召丘处机。元太宗窝阔台即位后,李志常一直受其尊宠,屡被征聘,并为他修建终南山祖庭重阳宫。在宪宗蒙哥执政期间,更加频繁地召见李志常,令其掌道教事,咨以治国保民之术,前后赏赐甚多,彼此亲密无间。孟樊麟《十方重阳万寿宫记》中盛称:历观前代尊教,未有如今日之极;教徒繁衍,道门增广,未有如今日之盛。兴作之日,四方奔走,而愿赴役者从之如云。
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期间,对道教继续予以尊崇。至元六年(),下诏增封王玄甫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皆赐真君之号,王重阳的七大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均封为真人。对其他一些道教徒亦不断地赐赠封号,如诏赠尹志平为“清和妙道广化真人”,李志常为“真常上德宣教真人”,张志敬为“光先体道诚明真人”,并赐金冠云罗法服一套。
忽必烈为了消灭南宋,统一全国,至元十一年()决定举伐宋。至元二年七月,便遣使去江南搜访僧、道。次年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后,即确定江南名山仙迹之宜祠祀者,江西玉隆宫即居其一,净明道士在此时受到很高的礼遇。
此后,又亲自召见武当山道士叶云莱和茅山宗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等,委以道职。因龙虎山天师道是江南很有势力的道派,故天师道特别得其关照。至元十三年四月,召嗣汉天师张宗演赴阙,特赐玉芙蓉冠、织金无缝服命其领江南诸路道教。次年,张宗演还江南,以其弟子张留孙留京师。至元十五年五月,制授张留孙江南诸路道教都提点,并建汉祖天师正一祠于京城,诏张留孙居之。至元十六年诏谕张留孙悉主淮东、淮西、荆襄等处道教,从而使天师道的势力发展到华北和华中广大地区。
成宗铁穆耳承天下,继续奉行崇道政策,对江南天师道特别重视。他即位伊始,便于元贞元年()加封张陵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并赐嗣汉三十七代天师张与棣等十三人玉圭各一。元贞二年正月,又授张与材为“太素凝神广道真人”,管领江南诸路道教。大德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这对江南符箓各派的融合起了促进作用。成宗对张留孙特别尊宠,大德中,加号为“玄教大宗师”,同知集贤院道教事,且追封其三代皆为魏国公,官阶品俱第一。
吴全节(-)字成季,号闲闲,又号看云道人,饶州(今江西鄱阳)人。年十三学道于龙虎山,师事李宗老、雷思齐等,研习道法易学。从张留孙得其秘法,祈祷辄应。他对道教各种方术兼收并蓄,熟知符箓斋醮,在燕京崇真宫期间,又向南宗道士陈可复学雷法,向东华派首领林灵真学道法,向南宗道士赵淇学内丹。元代大儒吴澄称:吴真人寄迹道家,游意儒术,明粹开豁,超出流俗。
至元二十四年(),吴全节随张留孙至京师,成为倚侍留孙左右的大弟子。后多次奉诏祭祀岳渎山川,又数次奉诏去江南访求遗逸。成宗即位,奉每岁侍从行幸,并继续奉命外出祠祀。元贞元年(),制授冲素崇道法师、南岳提点。大德二年(),制授冲素崇道玄德法师、大都崇真万寿宫提点。此后,或奉诏设醮,或被请祷雨,或奉旨降御香于江南。大德十年,制授江淮荆襄等处道教都提点。次年,武宗即位,制授玄教嗣师、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都提点、崇文弘道玄德真人,佩玄教大师印,视二品。
至大三年(),封赠其祖及父,奉命归乡荣亲。至治二年(),继张留孙之后,任玄教掌教,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事,佩一品印。自此后五十年间,吴全节历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泰定帝、元天顺帝、元文宗凡八朝。因其才气横溢,为人聪颖达悟,贞静文雅,且善识为政大体,故受知于朝廷,成为重要谋臣。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崇尚儒学,对道教亦继续尊崇。即位之后,特赐天师张与材以宝冠及文金之服。延祐三年()张与材去世,又授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太玄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号,继续主领三山符箓,并掌江南道教事。
总之,元代统治者对道教也是十分尊崇的。天师道在北方得到迅速传播,全真道则在江南有较大发展。其他力量较为薄弱的各派道教则逐渐分别与天师道和全真道相融合,符箓各派融入天师道之后统称为正一派,从而形成正一道与全真道两大派别,在明以后继续流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