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仅仅是转载收集,另外也不是本人转载收集的,早就有人整理出来了。
在正一道,办理过皈依的方可称为信士,办理过传度的方可称为道士。但只有道士方可申请授内箓和办理道士证。信众不能办理道士证,可申请授外箓,但不能授内箓。
年嗣汉天师府开始恢复对海外授箓,年开始恢复对内地授箓。从年开始,嗣汉天师府每年于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在道教祖庭集中举行一次授箓活动,作为定例。
正一弟子所授箓,是代天在人间行法。授箓后,所分拨的法力主要来源于雷霆都省、雷霆玄省、雷霆泰省的天庭权力,是借用老祖天师张道陵为首的祖师爷的法权。这样的法权神威,在当代如只靠个人持斋修持所获的法力,是与之不能相提并论的。正一弟子授箓后更需努力修行,为国、为民多做贡献,其理也在此,绝不能虚耗祖师爷的力量。正一弟子授箓要统归龙虎山管理,其理也在此,嗣汉天师府是天庭神权在人间的中枢。
授箓对于修道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因为授箓是升仙、登天,修道、登真的法梯和航船。正一道道士坚信奉受太上所传的法箓,背诵箓文中的天官功曹姓名,自然界的一切均受治于我,天神保我,吏兵护我,凶邪不敢侵,疾病不能扰,把所授箓的众官军视为瑰宝。
授箓能使修道之人皈依真一,以此来精进人生、精进信仰,在世俗中保持常清静。授箓能为修道之人指明建立一条学道登真路,要走好这条路,就看个人的内、外功。授箓能帮修道之人明证道位,达到度人度己的目标。
授箓是嗣汉天师府(万法宗坛)代天庭颁发给道士的道籍凭证(即任命书),在“任命书”里。天师赋予道士执法权力和品级地位。嗣汉天师府根据他的生辰,申报天庭并依《天坛玉格》的有关规定,奏定受某经箓;奏立某坛、某靖、某治作为活动点。
所谓箓,又称道箓、法,是一种记载神吏神将名箓的文书。按道教中的的观点,道士只有在获得了箓之后,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职,也才具有了差遣一定数量护身神兵的权力,因而才能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困厄。未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
从法术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授箓,更像是一个给被授予者(道教内称为箓生)确认在神、仙界的职务颁发通行神界的职务证书的过程。而从道教组织本身而言,授予某人道箓,意味着正式接纳他为本派弟子;被授予某一箓,则表示该人已经正式皈依道门,也标志着他在道派中处于什么地位。授箓时实际上与授符联系在一起,所以泛称为授符箓。
盖箓本是道士之中秘密传授的文契,箓中有仙童玉女、将军吏兵等众,可供法师驱策。是以玄坛科戒中有一条就是道士不受箓职的,不能为人章醮。因为没受箓职的道士,本无灵官将吏可供役使,天曹无名,纵然章醮亦不灵验。《正一威仪经》云:“当诣师受斩邪符箓。不受之者,魔精鬼妖,横见干犯,兵病所侵。受之者,诛邪伏凶,万神潜藏,土地山川,侍卫送迎。”如果这些人,僭越无礼,窃取衣冠,效仿法师替人章醮,召神遣将,不唯不灵验,并且有罪。可以这样说,道箓的传授,其实也是法的传授。《正一威仪经》云:“经戒符箓,不诣师受,行之不神,反得偷盗之罪。须诣师受,依法修行。”
授箓品级。根据《天坛玉格》(从一品到九品,有正有从)有关规定,法箓分五级︰
1初授太上三五经箓(此七品衔头)
2升授正一盟威经箓(此四、五品衔头)
3加授上清五雷经箓(此三品衔头)
4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此正二品衔头)
5再升上清大洞经箓(此正一品衔头,属天师真人职衔,一般不外授)
正一盟威法箓:
南北朝以来正一天师门下法箓的总汇集。它又称做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箓。太为最大最高者,上是指太上老君,三者指天地人三才,五者为黄中总数,元精固守。正一法箓始自张道陵,经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的整理使法箓适用于道教各派的传薪,斋醮活动。
太上童子一将军箓-它是张天师正一派入道最初必受的箓文
太上正一仙官七十五将军箓-为阳箓授予男子
太上正一灵官七十五将军箓-为阴箓授予女子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仙灵百五十将军箓统帅阴阳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三元将军箓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天九凤破秽箓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步星罡箓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百鬼召箓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斩千鬼万神箓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太玄四部禁气箓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天灵赤官斩邪箓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章毕印箓
洞神三皇部法箓
正一四品治箓
高玄部法箓
灵宝部法箓
灵宝五符
老君六甲秘符
上清部法箓
太上神虎符箓
太上飞步空常箓
太上三景三奔箓
太上黾山元箓
上清灵飞六甲箓
太玄河图九星箓
上清曲素决词箓
送召龙箓
招灵致真摄魔箓
豁落七无真箓
三元玉检箓
正一派的道士必须要授箓,如果不授箓就不是一个法师,最多只能说算是道人而已,而在授箓后,通常会给一个职条,不但会有一个仙官品级,还会有一个靖坛,这个是按生年来的,如×××经箓,××仙官之职;补充;担任××部门某某事为任;奏立××坛,××靖,××治,××炁。
如下:
甲子通玄致真靖灵真应妙坛
乙丑复性登真靖灵应通真坛
丙寅通真澄化靖应妙合英坛
丁卯洞真自然靖三界集神坛
戊辰元一保真靖三界混真坛
己巳澄心复真靖三界集真坛
庚午保性宏真靖玄一守真坛
辛未登真明性靖玄妙通真坛
壬申混合明真靖通玄会真坛
癸酉清虚自然靖玄妙应真坛
甲戌致真通玄靖雷霆应化坛
乙亥降真集灵靖玉堂赞化坛
丙子混元至真靖飞捷报应坛
丁丑虚一通真靖守玄静一坛
戊寅集真洞化靖玄真通妙坛
己卯与道合真靖凝神定性坛
庚辰超元洞真靖英化普照坛
辛巳涵虚复真靖坎离合元坛
壬午自然成真靖合妙混元坛
癸未元照虚真靖百神集应坛
甲申清真正性靖神妙通玄坛
乙酉澄性成真靖三界混元坛
丙戌保真湛然靖灵一守玄坛
丁亥虚白通真靖正一玄妙坛
戊子自然合真靖三台保护坛
己丑虚一守真靖道一守玄坛
庚寅湛真宏化靖飞魔演庆坛
辛卯保真会一靖观静清虚坛
壬辰冲虚会真靖璇玑应化坛
癸巳摄真召灵靖玉堂静玄坛
甲午感真集灵靖灵真应妙坛
乙未制魔澄真靖灵应通真坛
丙申通真会应靖应妙合英坛
丁酉飞神达真靖三界集神坛
戊戌存真守一靖三界混真坛
己亥念性守真靖三界集真坛
庚子葆真混元靖玄一守真坛
辛丑韬光固真靖玄妙通真坛
壬寅混然合真靖通玄会真坛
癸卯与圣合真靖玄妙应真坛
甲辰虚灵自真靖雷霆应化坛
乙巳契真保元靖玉堂赞化坛
丙午澄心皈真靖飞捷报应坛
丁未无为契真靖守玄静一坛
戊申真元和化靖玄真通妙坛
己酉皈真安然靖凝神定性坛
庚戌玉真洞灵靖英化普照坛
辛亥修真知性靖坎离合元坛
壬子通真洞清靖合妙混元坛
癸丑真元变化靖百神集应坛
甲寅体道会真靖神妙通玄坛
乙卯法天成真靖三界混元坛
丙辰玉神炼真靖灵一守玄坛
丁巳保真洞微靖正一玄妙坛
戊午纯素通真靖三台保护坛
己未至一通真靖道一守玄坛
庚申太华澄真靖飞魔演庆坛
辛酉太素颐真靖观静清虚坛
壬戌会元合真靖璇玑应化坛
癸亥通真会元靖玉堂静玄坛
授箓职牒内容是箓师代天庭颁发给道士的凭证(即任命书),在“任命书”里。天师赋予道士执法权力和品级地位。其内容主要说明某某弟子,什么法名,家乡住址,生辰八字,属北斗何星,生逢盛世,诚心向道,皈依玄门,要求在天师门下,奏受法职,用以弘道宣化,济物利人,祈求天师代为奏迁职名,予以收箓。天师根据他的要求,申报天庭并依《天坛玉格》的有关规定,奏定受某某经箓;奏立某某坛,某某靖,某某治作为活动点。并当坛串立合同符,分环部券为证(即合同符一分为二,一半贴职牒上给授箓人佩带,一半在申奏天庭时焚烧)然后授给印、剑、令、旗等各种法器,拨付本命天将天兵,作为护身保卫,勉励他们同心同德,到指定的坛、靖永远驻扎,协助授箓者,佐理道法,凡遇行时,如谷答响,有求必应。并告诫授箓者,勤于修炼,积功累德,
为道;不得藉此法牒学习邪教、巫蛊厌魅,上干天亮、罪戾非轻。最后,引进、保举、监度大师在职牒上签名并加盖法印才有效用。
佩箓
《道门十规》言:“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次以叅究为务,先求岩谷明师、草衣木食之士,开发万法根宗,精励香火,止佩一法、一箓、一职。苟能晨夕炼神养气,修持不怠,与神明交格,言行无慊,何患法之不灵,将之不佑,虽职小法专亦验。苟惟务虚名,奔逐声利,必求叅当世显达为师,夸名眩世,不修香火,荒怠修持,佩法纵多,徒若商贾之负贩,箓职贵于高大,出处务于夸眩,耽肆酒食,矜伐怨欲,不异井巷巫觋之徒。未尝留念神明,辄夸符咒之验,呼俦诱类,第相鼓惑,甚则假以谢师犒将,徼索酒食,诚有悮于叩祈,且深乖于教范。又辄妄为人师,以盲引瞽,内无功行,外结是非,探为大戒。果为高行之士,惟务致虚守静,一念不生,万缘俱寂,性天道法,心地雷霆,不落万缘之窝臼,惟究向上之真宗,斯为上士也。又等圆光附体、降将附箕、扶鸾照水诸项邪说,行持正法之士所不宜道,亦不得蔽惑邪言,诱众害道。凡行符水之士,务以利济存心,以丹砂药术兼济,不得妄受资财,反与鬼神构怨,以至法术不验。亦不得滥授道法,轻泄玄机。虽入道之人、崇教之士,言行不庄、慢忽香火者,亦宜宝秘,慎勿妄传,而况市井屠钓之徒,苟利眩名,辄纳为徒,浮谈诳语,自贻律谴,罪所不原。”
奉戒
所谓“箓”者,需配位以德,经言:“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人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故无戒,不以成真,唯遵戒行,洗心革面,忏悔前过,后不再行,依法奉持,如此何罪不除,何福不臻?
众行之中,学经为先,先真有教:“经为箓体,箓为经用”
各品箓者,自有经戒相配,如初授都功者,当能通熟《太上玄门早晚坛功课经》、《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真经》四品真经。
及常读诵《道德》、《南华》、《文始》、《阴符》、《黄庭》五部经籍。
此皆入教之初航,登法之径梯,不可不慎之又慎。
又当授三皈、九戒、十二大愿。
三皈者:
第一皈依太上无极大道,永不皈依邪魔外道。
第二皈依三十六部尊经,永不皈依邪道典籍。
第三皈依玄中大法真师,永不皈依外道邪师。
九戒者:
一者克勤,忠于国家,是念真戒;
二者敬让,孝养父母,是初真戒;
三者不杀,慈救众生,是持真戒;
四者不淫,正身处物,是守真戒;
五者不盗,推义损己,是保真戒;
六者不嗔,凶怒凌人,是修真戒;
七者不诈,谄贼害善,是成真戒;
八者不骄,傲忽至真,是得真戒;
九者不二,奉道专一,是登真戒。
十二愿者:
一愿乾坤明素;二愿气象清圆;三愿主躬康泰;四愿融洽八埏;
五愿天垂甘露;六愿地发祥烟;七愿四时顺序;八愿万物生全;
九愿家多孝悌;十愿国富才贤;十一愿箓生受福;十二愿正教兴行。
翻阅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几千年来皇帝、皇后等皇亲国戚求受法箓的记载也常常得见,代不乏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那些曾经受过箓的皇帝、皇后。
北魏皇室受箓
史上最早以帝皇之尊求受法箓的应该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史载:“太平真君三年,春正月甲申,魏主备法驾,诣道坛受符篆,旗帜尽青。自是每帝即位皆受箓。”太武帝在寇谦之平城献经后,欣然改元“太平真君”,并在平城设天师道场,亲往道坛接受符箓。以后的北魏皇帝每当即位时都沿用这个仪式,受道教法箓,以示向道之意。
唐代皇室受箓
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后,最为著名的即是唐玄宗受箓之事。开元九年,唐玄宗李隆基遣使迎上清派高道司马承祯入京,“亲受法箓,前后赏赐甚厚”,及其还山,玄宗赋诗相送。而据《茅山志》中记载玄宗除了依司马承祯受箓之外,还曾经礼茅山上清派十三代宗师李含光受三洞经箓,《茅山志》卷11《上清品》“十三代宗师李含光”曰:“(天宝)七年()三月十八日,玄宗受三洞经箓于大同殿,遥礼度师。赐号玄静先生,法衣一袭,以申师资之礼。诏刻石华阳洞宫以志之。”唐诗中“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即是形容唐玄宗受箓的名句佳篇。
而唐玄宗之后的唐僖宗也曾经依上清派十七代宗师吴法通受大洞经箓,《茅山志》卷11《上清品》“十七代宗师吴法通传”曰:“僖宗乾符二年(),遣使受大洞箓,遥尊,称为度师,赐先生号”。
而其实有唐一代,以皇室之尊受法箓最全、箓阶最高的并非这两位皇帝,而是唐玄宗的胞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生于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年),唐睿宗第十女,玄宗胞妹,原名隆昌公主,法号无上真,字玄玄。史上称玉真公主“四升仙阶,五授真箓”,称为“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师”,为当时皇室成员入道之最。
《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碑文记载:玉真公主“年甫二八,当景云之初始,受道于括苍山罗浮真人越国叶公,其时老君为亲降法坛,纡驾三刻,言以口授,义以神融,故其玄章隐诀,代莫得而闻也。”此处的叶公,即唐代著名高道叶法善,公主十六岁最初入道即依叶法善而得修行之法。而相隔一年之后,玉真公主即举行受箓大典。
据玉真公主入道受箓时的三师之一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记载:“窃见金仙、玉真二公主,以景云二年岁次辛亥,春正月十八日甲子,于大内归真观中,诣三洞大法师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河内郡开国公上柱国太清观主史尊师受道。破灵宝自然券,受中盟八秩经四十七卷、真文二箓、佩符策杖。”史尊师,即史崇玄。为景云年间,最有影响的道士。金仙公主、玉真公主最初的导师即是他。依道门仪式,史崇玄当时所任之职,应称授箓传度大师,张万福等则为证法三师之一。这次受箓,内容为中盟八秩经四十七卷、真文二箓、佩符、策杖。按照唐时道经,所授应为灵宝一系的法箓。而按唐代道门科范,灵宝箓称中部法,可知玉真公主应当在前面已授过正一、洞神等箓之后才能被授予灵宝法箓。而相隔一年多之后,于先天元年冬十月二十八日,又依史崇玄受上清经箓。
之后的多年,玉真公主修行之事,史上少有记载,直到天宝二年,又记载了其在灵都观随北岳洞灵宫胡先生授道法的情况。此段记载同样出自《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公主因斋心顺风,膝行避席,请受八录三洞紫文灵书。......五度灵飞六甲,传豁落七元,或日月交辉,或云霞动色,晃朗天宇,扬光仙山。至若始阴玉符,祖劫云篆,郁仪结邻之录,口晨宴景之道。”其中的“八录三洞紫文灵书”即玉真公主所受之箓,其中包括了“灵飞六甲箓”、“豁落七元箓”、“郁仪结璘之录”等,按其名字猜测应该也是上清系的法箓。当然有唐一代,公主入道之事甚多,玉真公主为其中特别著者,故择其为代表论之。
宋代皇室受箓
宋代皇室受箓,最著名的应该数北宋真宗之章献皇后刘氏受上清箓的事迹,在《道藏》还专门有《章献明肃皇后受上清毕法箓记》一文详载此事:“就江宁府茅山崇禧观,开建上清皇坛预启玉录道场七昼夜,散日设醮三百六十分,依科传受。讫别设谢恩道场三昼夜,设阖山道士女冠大斋一,中投送金龙玉简,金环玉鱼于华阳洞,骛洞金山水府,于以告盟七圣,于以致诚九清,伸授受之仪,罄师资之礼也”。
当时章献皇后保举师是张绍英,监度师是茅山道正、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一代宗师真寂大师蒋元吉,传度师是朱自英,皆是一时之大师,而刘太后受上清箓也是北宋年间茅山一大盛事,朱自英亲撰《天圣皇太后受上清箓记》一卷记之。
而自章献皇后之后,宋宁宗的皇后杨氏、宋理宗的皇后谢氏,也都进行仿效,参受上清大洞法箓。《茅山志志》卷26《录金石篇》收录了刘先觉所撰《嘉定皇后受箓之记》,其中写道:“嘉定庚午()午节,命左街鉴义臣上官德钦缄封宝熏肃将中旨,用章献明肃皇后故事,至华阳洞天上清宗坛,传受大洞毕法宝箓。金龙、玉璧、质信、礼仪,罔不必备。上清经箓宗师臣薛汝积实临坛度师。”
宋之后的明代,崇道受箓之风气依旧浓厚,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有6位皇帝命张天师七进太上延禧箓,据《皇明恩命世录》载:明太祖于年,敕张正常天师“命进太上延禧箓”;明成祖于年,敕张宇初天师“命进太上延禧箓”;明宣宗于年,敕张懋丞天师“命进太上延禧箓”;明英宗于年,敕张懋丞天师“命进太上延禧箓”,又于年,敕张元吉天师“命进太上延禧箓”;明孝宗于年,敕张玄庆天师“命进太上延禧箓”;明世宗于年,敕张彦頨天师“请太上延禧诸阶法箓以进”。
而其中明孝宗朱祐樘的皇后张皇后受箓,虽然史书记载不多,但其遗留下来的箓牒却是历代皇室受箓的唯一遗存,于现在我们考究古代受箓大有价值。张皇后是依龙虎山第四十七代天师张玄庆所受法箓。张玄庆天师之生平,据《汉天师世家》、《龙虎山志》等记载:张玄庆,字天锡,号贞一,又号七一丈人。四十六代天师张元吉之子。生于天顺七年四月初六日。于宪宗成化八年十岁袭爵。成化十三年入觐,诰赠正一嗣教保和养素继祖守道大真人,领道教事。
在孝宗朝,张玄庆曾数度于宫廷大内修建斋醮法事,并屡有应验,如弘治三年,张玄庆奉旨建祈圣嗣醮,弘治四年,张皇后之长子即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出生。感应昭彰,故张皇后从张玄庆天师受箓也并非无故,而之后明孝宗于年,敕张玄庆天师“命进太上延禧箓”,夫妻二人同列仙班,实为一段佳话。
清代皇室受箓
清代因为皇室历来崇奉藏传佛教,故皇室受箓之事稍歇,年日人大渊忍尔在《中国人の宗教仪礼》一书中刊布了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藏乾隆十九年()五十六代天师张遇隆授予和硕诚亲王允秘的经箓,方才了解到清代皇室依旧有受箓的存在,填补了清代皇室受箓的空白。
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开坛法语》中曾说:“吾家法箓,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脱生死,大可以臻邦家,小可以却灾祸。”道教的法箓有如此的功效,故历代皇室皆慕其效验而请受法箓,其中虽然未必人人皆有修道之诚,但其慕道向道之心,可见一斑。故吾辈今日,有机缘得受法箓,更应以此为起点,勤加修习,得之在修,失之在堕,终有功成之时。
箓的基本功能有三:
一是作为入道和晋升法职的主要标志,二是防身保命,三是召神行法。
道士所受之箓有如帝王所获天降祥瑞(包括宝石、玉、剑、镜等实物和图箓等),后者可以证明帝王统治合法或确认帝王得受天命,前者可以证明受箓人已合法取得召神之权力并受箓上神祇将吏之保护。
道教中与箓密切相关的是符和经。箓与符有区别,但也有联系,故通常连称为“符箓”。箓与经也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中古时代的道教传授仪式是经、戒与法箓合并授受,宋代以后又将经与箓搭配使用,故也将箓与经连称“经箓”。
授箓之后发给箓卷职牒副卷,拨给兵马元帅,发给《经箓源流》内含三光内炼,《阅箓科仪》《清微招将秘法》《灵宝炼将秘法》《存思三师秘法》等秘传法本,授箓只是修行的开始,授箓之后,应学习经教,修炼内炼,经为箓之体,箓为经之用,修炼还是要一步一步来的。
什么叫“经”?“经”与“箓”是什么关系?
经指经典,供道士学习之用,另外还有“忏”,即“忏文”,也是供道士学习和念诵的。道教经典忏文很多,以《道德经》、《南华真经》、《通虚至德真经》、《文始真经》、《度人经》为主要经典。忏也有很多,如《朝天宝忏》、《三官忏》、《玉皇宥罪宝忏》、《九幽拨罪宝忏》等等。
经与箓的关系,经为学习的理论依据,箓为行法的凭证,箓生授相应的法箓(法职),必同时授以相应的经箓,不能通晓相应的经箓者,亦不能授予相应的法箓。故统称“经箓派”。
箓的种类有哪些?
箓的种类,从大的方面来讲,分为“记录”、“符箓”、“经箓”、“职牒”四大类。记录是记奉道者名册及诸天功曹之名;符箓是行法所专用,经箓是供箓生学习念诵的经忏,职牒是受戒的凭证。
箓的种类还有“童子箓”、“观音箓”(指女童)、“预修箓”、“长生箓”、“拔亡箓”等等。凡可佩带的箓,又称佩箓,终生受用。
一部天师经箓包括以下共通要素:
①经箓法词
即与箓相应的经、箓本身、请法词(请求授予经箓的词)。
②合同文凭
此所谓“合同”指授受双方的传度盟约,形式是同样盟文左右各一道,有符居中,从中剖分为二,授受双方各执其一,日后可凭此验证双方是否违盟犯约,故名曰“券契”。戴祥柳所藏天师经箓一般将合同分为“合同环券”和“合同券契”两种,总名“环契”。
此所谓“文凭”,指受箓凭证,又称“真凭实据”。文凭如合同一样剖分为两份,一曰“阳凭”,由受箓人自己封存,归真时随身安葬;一曰“阴凭”,授箓时焚化,呈寄神界衙门。
③牒印谒简
证明法职身份的文件,包括职牒(此所谓“职牒”又称“职帖”,与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颁发的“万法宗坛”职牒名同实异,后者相当于戴氏天师经箓中的文凭)、职印、谒简。
④金符箓祖
全称“虚无自然金符箓祖”或“虚无自然六合通天金符箓祖”,内容是三清道祖圣像、历代天师圣像及其赞诗。称“金符箓祖”,示诸阶经箓出自天师门下之意明矣。
⑤仙简旌封
此所谓“仙简”指证明得获神祇赐福、赦罪、解厄、延寿或神赐通关护照的文书。
此所谓“旌封”指证明得获神赐装备的文书。
⑥功德火牒
此所谓“功德”系“功德文牒”之简称,指证明冥府十宫或二十四狱赦罪的文书。
此所谓“火牒”指通启召役低级神明(包括司命、箓中仙官、社令、本境城隍主者)的文书。
上列文件除经箓法词之外,其它附属文件总称“附赠”、“附卷”或“附尾赠卷”。又,除共通要素之外,有的箓还包括特有的内容
太上三五都功经籙的组成
(1)太上正一三五都功版卷职秘录
(2)太上老君宣告都功治祭酒真经
(3)太上正一三五都功版卷实录请法词
(4)太上正一三五都功治祭酒真经请法词
(5)红黑贡气
(6)太上三五都功版卷秘录合同环卷
(7)太上三五都功治祭酒真实契券
(8)都功谒简2
(9)廿四地狱功德案帖24
(10)三百六十应感天尊
(11)太上三天玄都总诰软硬各一张
(12)玉皇颁降五雷仙秩软硬各一张
(13)昊天玉皇宥罪敕赦软硬各一张
(14)上帝敕旨照身文憑或者上帝敕赐照身文憑软硬各一张
(15)上帝敕赐免罪金牌软硬各一张
(16)先天無極照会通关软硬各一张
(17)昊天金阙请恩禦表软硬各一张
(18)都天無極金函禦诏软硬各一张
(19)正一道祖延寿金章软硬各一张
(20)南極长生延齡寿书软硬各一张
(21)太上颁降通津水程软硬各一张
(22)上帝颁降冥途岸程软硬各一张
(23)上帝钦赐随身支粮关文软硬各一张
(24)上帝敕赐口粮关文软硬各一张
(25)上帝敕赐起马关文软硬各一张
(26)上帝敕赐千里云马软硬各一张
(27)虚無自然金符录祖软硬各一张
(28)四驿火牒
(29)职帖
(30)职印印监
(31)十宫功德总牒1
(32)十宫功德案牒10
(33)二十四总狱总帖
最后附带一篇文章,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