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儒教一样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国人文化催生的产物。道教以道家学说为主干,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教主,遵道贵德。故有学者说“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法幻化,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其不信天命,不信业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
道教概况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的一个综合性的宗教。
道教起源
战国中期的齐国兴盛起了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由政治信仰转变为宗教团体。
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陕西咸阳道士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于句曲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百姓感其功德,遂改山名为“茅山”,茅氏三兄弟被称为茅山道教祖师。三茅真君得道于茅山,开茅山道派。早于五斗米道的创立近年。灵帝时期,黄老道教徒张角在中原地区创立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在疾疫流行时用符水咒说为人治病,发展了几十万信徒并建立三十六方来管理。张角在年领导发动了黄巾起义,遭受统治者的镇压而失败,太平道销声匿迹。
发展成熟
魏晋时期,道教分化为上层士族丹鼎道教和下层民间符水道教。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上层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老庄玄学盛行,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北魏太武帝时期,封建史上第一位被皇帝承认的的天师——寇谦之,称奉太上老君之命,以去除“三张伪法”(张陵、张衡、张鲁)和礼教为原则对北朝道教进行改造,道教成为北魏国教,所以北朝历代皇帝都得临坛受道家法箓,老氏之教大行于天下;南朝宋文帝时期,上清派传人陆修静吸收儒家、佛教仪式对南天师道进行改造。寇谦之和陆静修的改革,使道教教规教戒、斋醮仪范基本定型,各种规章制度全面系统。南朝梁时期,茅山大宗师陶弘景继续充实道教的神仙学说和修炼理论,构建了道教神仙谱系,广大了茅山上清派,使之成为今后的道门正统。
繁荣兴盛
隋朝实行佛道并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词“开皇”作为开国年号,苏元朗开启了内丹学说,隋朝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搜集晋魏时期隐流、秘传的道书,普传大道。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积极推动道教内部改革,让道教回想黄老的辉煌时代,剔除天师道巫术迷信色彩。发展道家义理,使道教在偏离道家之后,再次对道家的回归。如果说寇谦之对道教改革未完成与彻底,那么唐玄宗时期基本已经完成,道教发展到全盛,社会上的崇道之风发展到极致。
中晚唐和五代时期,由于战乱兵祸道教相对低迷,中晚唐的统治者延续尊本崇道政策,五代十国也有帝王信奉道教。
分化合流
12世纪中原地区,不愿与金朝统治者合作的汉族士人在山东、河北建立了新道教:辅极帝君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继承了钟吕二人的金丹法脉,并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特点,并逐渐包容合并了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和刘德仁创立的真大道,开启了道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走向世俗
明朝诸帝都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年,明太祖设立道录司总理全国道教,并正式罢黜元朝授予龙虎山张氏子孙为“天师”的称号,分全真、正一两种分别管理,标志着道教由官方正式划为全真道、正一道两层次的道教。全真派隐仙张三丰强调“三教归一”,提出了筑基修性、还丹修命的内丹学。
迈向近代
清朝统一全国后接受了佛教,对道教采取了严格的防范和抑制的政策。清初的顺治、康熙、雍正从笼络汉人的角度出发,抑制程度较为宽松,雍正是唯一优待道教的皇帝。乾隆宣布藏传佛教为国教.,将正一教主的品秩由二品降为五品,以后的清朝皇帝对正一派限制不断加强。
重获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在法律和政策上保证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年,中国道教协会在全真龙门派祖庭北京白云观成立,道教第一次有了统一的全国性组织。“文革”时期,道教遭受极大的破坏。年中国道教协会重新恢复工作。
影响
道教不同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不是由外国传入的,它是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道教思想之所以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就是因为它的主张附合人们热爱和平,向往自由的美好愿望。它对人类要求的行为规范,附合历代统治者的意愿,对于稳定社会,发展生产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用道教的教理教义来平和人们心态,指导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怎样融合于社会,不争权夺利,自强不息的建设美好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思想对稳定社会,有着积极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