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北京正处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

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作为首善之区,北京提出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上作出了表率,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北京样本。

近日,人民网“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采访团队先后深入北京东城、延庆、密云、平谷、通州,对老城区改造、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京郊农民脱低、城市副中心建设进行了调研,探寻在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道路上,北京如何高效、稳健地书写首善之区的小康画卷。

擦亮古都金名片老胡同里迎来新生活

前门的三里河公园如今是东城区新晋“网红”打卡地,米河道水系景观让这个置身胡同里的清幽之地堪称是“江南水乡”。

东城区于年开始对三里河进行整治,历时9个多月,三里河焕然一新,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充分展现胡同、院落与三里河“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美好意境。人民网尹星云摄

而在整治改造前,这里是一个藏身于旧城里的“脏胡同”。一位住在周边胡同的老街坊告诉记者,在整治前,这里可是另一番景象:垃圾乱放、电线杆林立、电瓶车和自行车东倒西歪、私搭乱建比比皆是。

三里河公园的“华丽变身”是近年来北京老城区专项整治所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如何能够在整治过程中既保留老城区的老北京韵味儿,又能让胡同里的老街坊们过上现代生活,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东城区一方面从基础设施上多管齐下,探索“硬件升级”的新模式,一方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胡同“软件升级”的新途径。

——在基础设施的改建上,东城区既讲究精致,更讲究以人为本

草厂四条胡同里,别具特色的路灯杆、图案各异的铺路石、“伪装”成花盆的宠物便便箱等无不透露着精致的巧思。在有限的空间里见缝插绿,为胡同增加了百余处绿化小景观,并根据居民的喜好种植了石榴、丁香、玉兰等植物,原先在胡同里野蛮生长的葡萄藤,也被架起的藤架归置整齐。

草厂四条里老年人居多,公厕里专门增加了应急警报灯。“如果老人在如厕时遇到了紧急情况,就可以按厕所内部的紧急按钮,位于厕所外部的红色指示灯就会随即亮起,我们也能及时对老人进行救助。”草厂四条胡同物业管理员介绍说。

此外,街道还利用4处疏解腾退的地下空间配置生活性服务业设施,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全覆盖。配建主食厨房、微风市集、杂货铺、理发店等便民设施,物业24小时的便民服务车随叫随到……胡同里的便民设施越来越齐全。

——如何加强基层治理?东城区讲究“共建共治共享”

秉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新发展理念,东城区充分调动胡同居民的积极性,让老街坊们积极参与“胡同共治”。“小院议事厅”和“小巷管家”就是典型。

在“小院议事厅”,前门街道工委书记张黎在给记者介绍工作进展情况。人民网尹星云摄

“小院议事厅”是草厂四条居民自治组织。在议事厅担任后援组组长的焦淑琴阿姨告诉记者:“在议事厅,居民生活有什么难题、垃圾分类怎么弄,尤其是疫情期间如何加强防控,大家在这里都可以畅所欲言。”近些年,议事厅的存在实实在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了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而在东四街道,“小巷管家”发挥着大作为。今年73岁的金大钧是东四街道的金牌“小巷管家”。他在年创办的花友会成为居民和政府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居民有疑难问题可以通过花友会这个平台逐级反映到社区、街道、区委区政府。金大钧告诉记者,花友会把社区个楼门院户将近1万人凝聚起来了,现在社区里的治安、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很多工作都有花友会成员的参与。

可以说,东城老城改造有里子也有面子,已经成为北京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的生动注脚。

践行“两山”论以生态产业涵养和谐宜居之都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离不开扎实的生态建设。记者调研的延庆、密云、平谷都肩负着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任。

——着力提升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品质

虽然是清晨,刚刚开放不到两个月的延庆阪泉体育公园已经有不少晨练的居民和游客。这座占地1.64万亩的公园是北京最大的集中连片平原造林地块,被称为京北的一块“绿肺”,是延庆区为全区乃至全市居民打造的一款生态产品。

延庆阪泉体育公园秋景。人民网尹星云摄

这是延庆抓住已举办的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以及将举办的年北京冬奥会的历史机遇,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富民、绿色办奥的重大举措。如今,一批生态保护工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在延庆区落地开花。

时值中午,记者来到位于生态涵养重点区域密云水库旁的云蒙山景区时,游客如梭,等待接驳车上下山的游客排起了长队。一位游客告诉记者:“云蒙山景区才重开两个多月,就经常在朋友圈看到朋友们打卡晒图。现在正是深秋,云蒙山最美的时候,我们就赶紧来看看,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真是没想到人会这么多。”

云蒙山秋景。人民网尹星云摄

据园区的工作人员介绍,密云区于年开始对云蒙山景区进行提升改造,就是为了打造区域旅游新地标,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云蒙山虽然是老景区,但是整体提升改造后,景区的基础设施、景观的设计都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景区游客量明显提升。”

——依托好山好水发展民宿业,盘活京郊农村闲置资源

依托好山好水和旧村落独有的风俗人情发展民宿产业已成为京郊农村发展经济的标配,但各地又依托生态涵养区发展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出不同的特色。

姚官岭民宿集群中的一家民宿外景。人民网尹星云摄

“打造民宿集群是我们延庆首创,甚至在整个北方,也是我们开创了先例。”在延庆姚官岭民宿集群项目“合宿”的接待中心,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郑爱娟告诉记者,“‘合宿’让六大民宿品牌入驻,错位经营,由统一旅游平台负责运营,所有房屋都是姚官岭村农户的闲置房产,由该项目的运营团队以每年3万元的租金租赁。”

除了租金,民宿产业还能解决村里劳动力的就业,并且带动了村里农产品的销售。年,姚官岭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多元。民宿产业带来的红利让延庆开始布局更大的发展:作为年冬奥会的赛区之一,延庆还将打造家民宿作为冬奥人家,促进旅游住宿业升级。

与延庆姚官岭村相距多公里的阁老峪新村是密云区发展民宿产业的一个代表,这里走出了一条“民宿景区”的致富路。

地处京承高速沿线,又居密云水库之畔,阁老峪发展旅游可谓得天独厚。但是,阁老峪近几年才真正吃上旅游“这口饭”。

日光山谷景区一角。人民网尹星云摄

村支书赵宗亮告诉记者,年,在政府的帮扶下,阁老峪开始建新村,年村民住进了别墅式的民居。村里将闲置的山场空地租赁给社会企业搞景区开发。正是这一步棋,盘活了阁老峪新村的旅游资源。

北京日光山谷管理有限公司在新村一墙之隔将近0亩的空地上开发了“轻奢型自然度假营地乐园”。建成两年多,这个乐园已经成为京郊最“网红”的打卡地之一。

在询问土地租金是不是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时,记者得到了否定回答。村支书赵宗亮算了一笔账:“我们收取的租金很低,因为我们看中的是景区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一是带动就业,景区承诺为我们村解决30多人的就业。二是景区的发展为我们村里的民宿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打造品牌果蔬业,助推京郊农村高质量脱低

“佛见喜梨这个品种只能在我们这村里长,我们也试过在其他地方栽培,但是长出来的果子经科学测定,甜度、矿物质含量等数值都不如我们这里长出来的。”金海湖镇茅山后村支书李宝江告诉记者。

茅山后村佛见喜梨。平谷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过去,提起平谷的水果,大家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平谷大桃”,但是近两三年,“佛见喜梨”逐渐能与之“分庭抗礼”。这与京郊农村的果蔬种植业越来越注重塑造品牌效应密不可分。

从一开始,茅山后村发展“佛见喜梨”产业走的就是塑造品牌之路:挖掘历史赋予特定文化内涵、成立茅山后佛见喜梨产销协会强调产地属性、申请地理标志证书突出特殊品质。

据了解,截至年,茅山后村种植6万余株佛见喜梨,年产量30万公斤,年收入余万元,果农收入由年的户均不到1万元上涨到3万元以上。

随着京郊农村脱低致富,北京农村的定位也发生了转变:从主要是农民的生产生活空间,发展成为首都的生态屏障、宜居空间、战略腹地,成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打造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年-年)》(以下简称《控规》)的批复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

这一要求决定了城市副中心建设从一开始就要把未来照进现实。在调研的过程中,记者先后来到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中国水环境集团北京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厂、北京环球度假区等地来探寻这座城的未来感。

——增绿造林,将城市建在森林里

年9月,副中心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刚刚开园一个多月,住在周边的张先生已经来了十几次,这里已经成为他锻炼身体的固定场所。他说:“以前这是个化工厂,环境很差。但现在不同了,绿色推窗可见、出门可得。”

通州区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年9月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通州市东郊森林公园、台湖公园等万亩以上郊野公园和森林湿地已建成8处,千亩以上森林组团达到32个,而占地11.2平方公里,有将近4个颐和园大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建成正让城市副中心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建在森林里的城市。

在此基础上,通州区还谋划了更大的手笔:根据《控规》,到年,城市副中心将建设形成万亩以上的森林组团10个,千亩以上森林组团50余个。

——科学治水,“智慧城市”样本初显

“当时这里要继续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周边的居民非常反对,但最后我们把它完全地下化了,大家一会儿随我进入箱体后,可以看到我们污水处理工艺都是在地下的。而且,在我们的规划里,地表的部分我们将要打造一个公园景观。现在,周边房价还上涨了呢。”在通州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厂入口处,厂区负责人李涛如是告诉记者。

污水处理厂。人民网尹星云摄

通州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厂是在原厂上改建的,距离城市副中心核心区仅2.2公里。一般污水处理厂的作业会产生臭味,在城市副中心强调环境保护的当下,决策者为何有魄力敢在此处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

答案就是:科学。

李涛告诉记者,他们打造的是一座面向未来的污水处理厂。该厂升级改造工程于年3月开工建设,采用的中国水环境集团第五代专有技术(非MBR膜技术)是替代美国技术的成功典范。而且,该厂是在原有污水处理厂基础上新建一座地下全封闭的再生水厂,彻底解决了臭气排放这一世界难题。

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厂是副中心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样板,为今后城市副中心如何给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健康服务、社区管理、在线教育、交通出行等插上“智慧翅膀”提供了有益尝试。

——扩大开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在通州的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了近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