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文素养,4月27日,戴南镇茅山学校举办了“石中花”青年教师读书会。教科室纪桂明主任主持,12名青年教师齐聚一堂,读名家的书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活,感受育人智慧,汲取奋进力量。大家以至臻至诚的姿态,分享近期自己的阅读感悟,其中钱姣姣、陈宵、王鹭、严怡四位教师重点推荐了自己喜爱的书籍,并且做了阅读分享。吴友华校长、陈小华副校长作为书友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

互动的价值

——读《什么是教育》有感

《什么是教育》

卡尔.雅斯贝尔斯著,本书中所讨论的是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现代教育;教育的本质与现代;现代的学校教育应如何进行。

《什么是教育》一书是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著,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更像是一种技能的培训。比如,在小学时,老师教我们怎样读汉语拼音,怎样做加减法。但就是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其教授的方法也并不是循循善诱的。语言、数字等作为人们揭示自然,进行交流而发明的一种符号,它本身是非常抽象的。但儿童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于这种抽象符号的理解会很吃力。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同学(包括我在内),对于乘法、除法的原理模棱两可,而老师并不会让我们去理解这其中的原理,只要我们做对题就可以,最后,我不得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对付这些抽象的符号。现在想想,这种做法一方面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为什么这样说呢?

死记硬背的方法固然可以解答我们的考试题目,灵活变通、用公式套就行,但由于我们没有理解原理,没有掌握“为什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的精髓,当遇到完全陌生的领域时,就不能解答了,何谈创新呢?这种问题现在仍然存在。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将教育分为了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和苏格拉底式教育。经院式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上文所述的即属于此。师徒式教育类似于古代孔子的教育形式。而苏格拉底式的教育,照作者自己所说,以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为基础,通过老师的引导,“唤醒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作者所提倡的正是这种形式的教育。

我们一直呼吁——回到教育的本质。如前面所说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只能称作“技能的学习”,就像刚刚出生的小鸡,必须尽快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会觅食,否则,它无法生存。但人的教育,应该远远不止于此。

我们都知道,人是社会性动物。狼孩的存在说明社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人不只是经由生物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因此,通过教育,了解历史,将历史活动或者说是社会活动与个人的内心活动相结合,人才能真正融入社会,产生对于自己和整个人类群体的认同感。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书中说:“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个人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这自己的一隅之地,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万物注入了新的生气。如果一个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和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教育必定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活动,同时,它也应该是互动性的,交流性的,探索性的活动,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知道“为什么”,而不是仅仅知道“应该是”。

作者简介:

钱姣姣,年度兴化市“优秀教师”

关爱学生,喜欢阅读

教育感言: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

效果是价值的最好呈现。

教学方法的智与慧

——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

《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方法》是一线教师掌握有效教学方法、上一堂好课的经典著作,虽几经再版更新,依旧风靡世界。

作为一位新入职的老师,刚刚接触到初中英语,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探索,如何把教学内容有效地教授给孩子们,基于这些思考,我读了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就是清晰课,第二是任务导向。

刚开始我想当然的认为清晰授课是非常简单的,其实看过书之后才知道真正的做到精细授课,自己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一方面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另一方面,也没有很好地依据学生们的认知和理解,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有了书中高屋建瓴的指导,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出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问题。

另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特定的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课堂是师生互动的情景式课堂,我认为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要在上课时通过三言两语简洁要准确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例如边讨论边解疑,做游戏,读英文诗等等。

《有效教学方法》中的智与慧还有很多很多,希望自己能够从中发现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

严怡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学院,

热爱健身、生活、阅读,

最喜欢的一句话是陶行知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读《种子课》有感

《种子课》

种子课,即关键课,是处于学生思维发展重要节点的课,是老师教学应该花大力气的课。

闲暇时间拜读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打开书就看到两个问题:

(1)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2)如何有效地破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

这两个问题,也是平常困扰自己的问题,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总没办法做到尽如人意,再怎么精心设计,课堂上总不能保证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能全神贯注的听课。第二个问题也时常让我不知所措。每一单元的内容一节不少上,甚至还花额外的时间来进行巩固练习,可最后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通过学生呈现出来的问题我也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到底哪里存在问题,很多时候还是找不到方向。所以对俞正强老师这本书怀有强烈的好奇心。

俞老师把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对课堂的分法他用“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来描述对“树”的态度。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做课堂的主人。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的课,也就是“种子课”,是可以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其特点是需要深耕细作。比如现在所教的面积单位中“平方厘米的认识”可以看做是种子课,如果平方厘米的知识掌握好了,那么关于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学习也就变得更容易了。

与种子课相对应的是生长课,是让学生充分自主的课。相对于“平方厘米的认识”我觉得“平方分米的认识”、“平方米的认识”都可以看成是生长课。适合“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前一课时是后一课时的基础,后一课时是前一课时的补充与延续。在传授了平方厘米的知识后,大胆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让他们去判断用平方厘米去测量桌面好不好,从而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平方分米,用平方分米测量地面面积好不好引出平方米的认知。种子课上好了,生长课就会轻而易举了。

《种子课》这本书,给了我对课堂、对学生又一次新的启发。

作者简介:

陈宵,茅山学校青年教师

教育箴言:

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

争做“有效教师”

——读《有效教师》有感

《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从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发展环境、有效教师的核心素质、发展策略和发展性评价等方面为学习者提供基本理念和实践指导。

读《有效教师》这本书,原以为这样的书往往都是枯燥乏味,脱离实际而又高于理论的。然而真正阅读后发现,其中不仅仅是说理,更多的是一个个教育故事、教育案例,而这些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贴近教育生活,因此就更容易激起自身的共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师素质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根本。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但是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份子,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数学教师,在新学期的首周里,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我都感受到了源于专业水平有限的阻力。尽管认真的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也获得了她们真诚的帮助,但还不能够弥补自身专业能力方面的不足。因此,我会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学科知识,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在反思中成长。一名好的教师,总是会在反思中总结优势和不足,该发扬的发扬,该弥补的弥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这是对于学习者的告诫,但我认为这更加适用于教学者。时代在发展,这一点在教育上更有体现。作为一名教育者,固守陈规,不思进取必定会造就失败的教育。因此,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探求发展。

  第三、提高工作效率。教育是一项既要细心又要高效的工作,低效劳动不仅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工作热情。因此要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减少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同时充分利用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在双方的相互协作的基础上,改善学生的学习问题。如果总是一个人关起门来闭门造车,那么只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我要学会利用有效的资源,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做教师不易,做一名有效的教师更是难。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善不足之处,向着成为一名有效教师的目标前行。

作者简介:

王鹭,茅山学校青年教师,

热爱学生,热爱教育

陈小华副校长向在座的青年教师谈了读书的重要性,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分享了自己目前在读的书,希望青年老师能够多读书、勤思考。

吴友华校长希望青年教师与好书为伴,每天能够充满激情,斗志昂扬;希望大家把“石中花”读书班当成自己“精神成长的家园”,相互学习,共同分享,不断进步,早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文章来源:戴南发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