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bethlyn
香港电影的崛起是大众本土文化的自我认知、自我满足的过程,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仅香港本地的观众就足以维持香港影业的发展;直到李小龙把华语电影带到世界之后,香港影业更是进入了量产的工业化阶段,而港片的风格亦倾向于官能快感及经济实效。
上个世纪70年代,嘉禾公司与李小龙接洽并开出两部电影的合约,李小龙一口应允,同年在曼谷拍摄了罗维执导的武打片《唐山大兄》,该电影于年上映,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还攻陷了亚洲市场,将港片打进西方影院
港片所表现出来的娱乐至上除了一直在模仿好莱坞的制片模式外,更是以“量”来即时满足本土观众的需求,以至于各种类型片都有短暂性的风靡及随之产生的审美疲劳。60年代的武侠电影、70年代的功夫电影以及80年代的黑帮电影都难逃此局。80年代香港电影现代化后,部分传统类型淘汰,为满足新的观众需求,开始出现“混合类型”影片,灵幻功夫电影就在这个时候为功夫片打开了新的市场。
年,洪金宝将功夫片,喜剧片及鬼怪故事合三为一,拍出了《鬼打鬼》,算是灵幻功夫片的开端,随后该种电影层出不觉,并小成气候,直到年,洪金宝再次制作并监制了由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先生》,于是灵幻功夫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僵尸先生》香港公映票房高达万,同类型电影迄今无人打破这一纪录,至年,港台拍摄的有关僵尸的灵异电影超过部,但无一能臻至《僵尸先生》的辉煌。
僵尸电影
我们常说的“僵尸电影”就是灵幻功夫片,像美国的“西部片”一样,僵尸电影有赖于我们特有的民间文化,只不过它没有像西部片一样成为类型电影(即便是中国最有潜力的武侠片也没能成为类型电影),在中国影史乃至世界影史上,只留下了昙花一现的姿态,而它的传承也只不过靠一帮70后80后的情怀支撑,说到底只能算是一个短暂存在的文化现象。
“僵尸”一词来源于《大千录》(广为流传的版本,但《大千录》的出处、内容等已无从考究),直到清朝以后开始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尽管文献将它上升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个中的文学色彩及民间传说痕迹还是过于浓重,它所代表的邪恶更是将它归入了略带贬义的迷信中,这是“僵尸”自带的负面色彩。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记载:道家有太阴炼形法,葬数百年,期满则复生。僵尸有二,其一新尸未敛者,忽跃起持人,其一久葬不腐者......夜或出游。逢人即攫。
僵尸电影的冲突是僵尸伤人,救赎是道士灭僵。与武侠片的运功御剑不同,后者是一看便知的特效,而前者则让人产生怀疑,毕竟民间传说向来有一定的可信度,所以尽管最后道士靠传统法术付出一二代价保护群众有教化的正面意义,但到底是被神化了的道教及模糊不清的价值观和认知。基于这个特性,僵尸电影的不长久也在情理之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僵尸电影可以很受欢迎,原因之一是它的题材过于新颖,能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但时间一长,没有思想的僵尸已经被大家琢磨透彻,甚至大家知道凭借糯米朱砂和一把火,连普通人都能对付僵尸。没了挑战性,观众便失去了观影兴趣,如果过分的给予僵尸附加能力,则又会失去民间传说带来的可信度,这是僵尸电影面临的矛盾之一。
其次,僵尸电影是僵尸电影而不是道士电影,僵尸已经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这个类型电影的主角,即便一个道士具有铲除所有邪魅的能力,但在这里他只能用对付僵尸的手段,僵尸的简易性制约了道士的简易性,而简易性消费了有限的新鲜感,这是僵尸电影自己给自己埋下的陷阱。
但说到底僵尸电影落寞的直接原因还是电影环境的问题,香港电影从问世的一刻起就是面向大众娱乐,视听觉冲击力是港片的主要追求,但随着“新浪潮”对香港电影的重新塑造,没有人物深度和情感深度的电影瞬间失去了生命力,僵尸电影终究是香港电影工业的一个赚钱工具而已,落寞也是大势所趋。
九叔
九叔是近年来中国塑造最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而饰演他的明星——林正英,更是与“九叔”达到人角合一的地步,观众甚至以为,林正英会九叔的所有法术,而他在片中的表现亦是自己的本色出演。于是长久以来,林正英成为了僵尸电影的领军人物,他的个人风格甚至超过了李小龙对功夫片的意义。
一直以来人们以为英叔才是僵尸电影的前辈,认为是他将僵尸电影完善并发扬光大,但就这部为后世僵尸电影提供了无限借鉴空间的《僵尸先生》来说,真正完善了僵尸文化并开发出僵尸电影一系列规则的是洪金宝、刘观伟在内的导演组,而英叔只是将九叔演绎至深而已。
《僵尸先生》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富贵人家任老爷为老太爷起棺迁葬,英叔饰演的九叔与徒弟二人参与指导。不料老太爷尸变,疯狂追击其后人,最终,九叔与两师徒费尽千辛将僵尸消灭。
电影采用最普通的故事主线,但别出心裁的添加了文才除尸毒,秋生鬼迷心窍的桥段,让故事丰富充满喜感,同时电影开发的僵尸闻气识人、糯米除尸毒、墨斗封棺等手段成为了往后僵尸电影纷纷模仿的标准,《僵尸先生》成为了第一部具有最系统化最专业化“僵尸文化”的僵尸电影。
作为一部娱乐电影,《僵尸先生》在视听觉上是无可挑剔的,电影的艺术设计别出心裁,恐怖元素加以多样的色彩让电影充满活力,各种降服僵尸的道具也成为了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其次在动作设计上,九叔师徒与僵尸的打斗戏充满功夫片的特点,甚至每个动作都能单拿出来拆解,这是电影的细心之处。
但如果单说电影的叙事结构,多有不尽人意。最开始风水先生对任老爷的指点不了了之,如果最后的结局是正义的道士对付邪恶的道士,那么故事的深度及情感内涵就将有很大的提升,这是其一;其二,小玉的线路设置,从一开始的坟墓便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但最后没能善始善终,只是简单鬼迷心窍,于是这条分出的叙事支线最后无疾而终,造成了整体上的不协调。
《僵尸先生》的成功将英叔推到了大众视野,这是僵尸电影对英叔的贡献,而英叔对僵尸电影的贡献,要从他自导自演的《一眉道长》说起。
《僵尸先生》打开了灵幻功夫片的新纪元,于是各种粗制滥造的模仿品纷纷上市,僵尸电影的质量大大下滑;而这个时候英叔自导自演了《一眉道长》,第一次将道士转变为电影的主角,并在电影中加入了多元化的茅山道术,最为破天荒的一点——融入了西方吸血鬼元素,给僵尸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钱小豪
《僵尸先生》上映后大火,电影中的一些设置也成为了观众眼里僵尸电影不可缺少的元素,比如道士应该有两个不成器的徒弟,一个要能打一点,一个要顽皮一点。而秋生和文才也因此成为了僵尸电影里最经典的徒弟形象。
但两个徒弟中总归有一个才能继承师傅的衣钵,钱小豪饰演的秋生因其能打能屈敢爱敢恨成为了观众的众望所归,直到四年后再次出演《一眉道长》中的阿豪,钱小豪更是被当成了第二个英叔,但随着英叔的英年早逝,钱小豪并没有延续茅山传奇,而且在其他作品中的表现也是平淡无奇,直到年,钱小豪才第一次以英叔徒弟的身份,参演了电影《僵尸》。
秋生在僵尸电影中没能成长为一个会法术的茅山道士,这一点映射到钱小豪相对于九叔的差距,这是观众潜意识里的认为,因为在所有的僵尸电影里英叔的徒弟都是半吊子选手,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磨平的心理障碍,以至于在英叔去世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钱小豪没能替师扛旗。
而当钱小豪人到中年有能力继承茅山道士的衣钵时,这种现代都市与僵尸电影又再难融合到一起,这一点在《僵尸》里有很明显的体现。首先,《僵尸》整体是朋克风格,融合了钢筋水泥的现代感和目前接受最广的恐怖元素,在视觉上已然没有了《僵尸先生》中的丰富色彩,这是其一;
其二,为了保证戏内戏外的时空一致,僵尸电影一系列经典的场面调度不能运用到现在,也让现代的僵尸电影失去了活力。
而《僵尸》从根本上也是抱着与世无争的态度,内容以钱小豪身为香港明星的经历为主,而不是身为九叔徒弟的秋生为主,其向传统僵尸电影致敬的本质就决定了他不会延续僵尸电影的传奇,最终僵尸电影的重振还是南柯一梦罢了。
不仅是僵尸电影,香港电影也已然是英雄迟暮了,从上个世纪的黄金期到今天的鲜有人问津,港片所代表的本土文化已经被挥霍一空,时代变了,观众的口味变了,那些带着社会思考和个人反思的现实主义电影似乎比商业娱乐电影更加受用。
而如今再回首,僵尸电影在我们意识里的地位,似乎远比它在在香港电影里的真实地位高得多,以至于在我们心中总有一个僵尸情结,总有那个剑眉的九叔伟岸身影。
灵幻功夫片的没落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虽然这盛世似乎不如林道长所愿,到毫无疑问他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
本文为原创,不喜勿喷
感谢阅读,感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