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生有多少贪婪和憎恨,就有多少痛苦迷惘;有多少善良和宽容,就有多少平和喜悦。善良是人性中最柔软也是最有力的力量,如果说聪明是一种天赋,那么善良就是一种选择,在选择善良时,往往要放弃一时的得失,摈弃人性的贪念,私欲,但是从长远看,善良的灵魂往往比聪明的灵魂更加被人敬仰,从这个角度说,善良是比聪明更高等的大智慧,是一种最为清高可贵的气质。
在江苏省常州市茅山脚下的金坛区,就有这样一位充满大智慧的公益慈善家袁顺清,年过六旬的他在公益道路上坚持了20多年,曾先后获得多次“金坛好人”和“常州好人”、“常州学雷锋标兵”、“江苏好人”等荣誉,他以身作则、不计回报的帮助了众多需要被帮助的人,引导更多社会热心人士投入公益事业,推动新时代良好风尚的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他的德行就像一股清流,滋养着人们的心田……
圣贤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去争夺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良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这段话用来形容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闻名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老领导袁顺清是最合适不过了,如果说雷锋精神是一种学习标杆,那么袁顺清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榜样。对于家庭,他有很强的责任感,创业的时候,为了让家人的生活更好,他非常上进和努力,默默的为家庭付出,任劳任怨的做家里的“顶梁柱”。对于社会,他即使在年轻时也曾遇见过不少挫折,却总是怀着一种感恩善意的心态看待这个社会,在回馈社会方面,他的言语不多,却往往一诺千金,造福于他人。可以说,袁顺清的善良带着“锋芒”,这份“锋芒”正是因为他的智慧带有审时度势的智商,以及不争、不求回报的情商,才变得越发有力量。
回馈家乡,传递温情
袁顺清出身贫苦,所以只读到小学就辍学了,他的妻子也是一位朴实本分的农家女子,为了让心爱的妻子生活更好,袁顺清努力学习、攒钱,并借着早期创业热潮的东风,创办了一家钢筋调直加工厂,最初连自己的厂房都没有,但是由于他诚信经营,不断革新技术,很快便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次,袁顺清去北京旅游,给亲戚朋友精心带去了金坛出产的茶叶,却被一个心直口快的客人问道:“金坛在哪里?金坛产茶叶么?”这让袁顺清和做东的亲戚感觉非常尴尬,也就是从那时起,袁顺清在心中树立了宣传家乡优质农副产品的想法,在他看来,金坛不仅是中国道教著名道场茅山的所在地,更有戴叔伦纪念馆、华罗庚公园、段玉裁纪念馆、和尚墩遗址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金坛特产更是丰富,比如获得国家金奖的茅山青峰茶、曾获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的金坛标糯米、远销海内外的长荡洮湖大闸绒蟹、金坛特有的刻纸艺术、微露红皮的红香芋、以地产“标米”和茅山泉水(今为城南钱资荡水)为主要原料的金坛封缸酒、清脆口感好的水生无节水芹等都是具有金坛地域特色的特产,而自己作为金坛人,就是要为家乡做出贡献。于是,他投资多万,在金坛区江南路成立了一家集研发、推广、生产、加工和销售当地农副产品为一体的“金坛区闻名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并联合金坛市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中国名特优农副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展厅面积平方米,近平方米现房可组合各种销售展台,集中展销国内及金坛各种名特优农产品。
公司成立后,袁顺清发现公司对面就是金坛最大菜市场,每天聚集这里买菜、卖菜的人流和车辆拥堵不堪,虽然学历不高,但是酷爱读书思考的袁顺清很快从中看出了机遇,他设立了网络运营中心,作为金坛第一个做网络营销农副产品的老板,他一方面狠抓实体农副产品质量,帮助当地农民把家里的标糯、茅山茶叶、水芹、红香芋等农副产品都卖出去,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富裕。一方面招募了一批网络人才团队,让市民可以不出家门,只要在家轻轻点击一下鼠标或者手机下载APP,预定15分钟左右农副产品就配送上门。节假日高峰以及寒冬下雪期间,网络销售额每月都在75万以上。
为了更好带动金坛农副产品打响全国各地,袁顺清亲自跑到东北地区,参加农产品销售论坛,到更多地方调研名优农产品,同时在上海浦东、北京海淀和天津、南京等地设立直销配送中心。不但把金坛当地农产品销出去,还成为藏香猪、藏红花农副产品总代理,又把各地名优产品引进来,把金坛产品带出去,这样各地名优产品互相补充,充实当地市场,通过异地推介优势互补,加上对产品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终于打响了金坛农副产品品牌。
在实现了帮助家乡金坛的农副产品名声打响的心愿后,袁顺清把做公益的目标主要投入到了以农户为主的市民,需要帮助的老人,以及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父母照顾的儿童身上。在袁顺清看来,农民、老人和儿童都是社会弱势群体,自己和妻子也是农家出生,做人不能忘本,虽然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很弱小,但是如果能坚持做,就能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充满爱心,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
在帮助当地农户方面,袁顺清会在招聘员工时也尽量给予残疾人工作岗位,早在年,袁顺清发现一些残疾人没有收入,就为他们办了个拉丝厂,帮助周和生、张秋平等五个残疾人让他们生活有了保障,同时尽量把身患残疾的乡亲安排到自己的钢筋调直加工厂、金坛区闻名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做产品加工技术员、网络销售人员等,这些平日里生活不便的残疾聋哑人,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也因此重新焕发人生的新机。但袁顺清却一直谦虚的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举手之劳的事情。
在惠民方面,袁顺清通过供销合作总社和农林等部门支持下,组织开展“1+1+1菜篮子惠民进小区”活动项目,即每次每小区只卖1小时,每个人只需要花1元钱,市民任选1大袋菜带回家。这样开创了市民和农民双赢先河,让更多小区的市民得到实惠。极大的帮助了农户的宣传和营销,也解决了很多市民买菜的经济压力,一些低保老人更是可以借机会购买平时舍不得买的菜来补充营养。
尊老扶幼,真心永恒
在事业稳定后,袁顺清把公司交给了学成归来的儿子和儿媳打理,退休之后的袁顺清,并没有把钱花在自己享受方面,而是依旧住在自家已显得破旧的老房子中,把积蓄用来专心地做好对老人和孩子的公益事业,从小因为家庭原因耽误学业的袁顺清,一直很重视教育。还在年的时候,袁顺清就拿出家里当时积累的元拿出来专给华城小学,让更多的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今的袁顺清,已经成为了百位孤寡老人的守护天使,33名失依儿童口中的“好爷爷”。
从年至今,每年袁顺清都要装上满满一大车礼物前往金城镇后阳敬老院和薛埠镇敬老院,看望这里的多名孤寡老人,把关爱送到他们心坎上。时间久了,这些老人都认识了他,提起他,都赞不绝口,有老人这样评价:“有的老板、明星网红什么的来了就是拍几组照片就走,甚至不顾老人是不是要休息。袁老板则是每年都来,真心实意地看望老人,是慰问年限最长、持续时间最久的老板。”很多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袁顺清就极其上心的帮助他们治疗疾病,让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
不过,最令袁顺清在公益路上放不下的,便是失依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
一次和在检察院工作的朋友聊天后,袁顺清了解到有不少孩子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入狱而失去照顾,或者父母都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孩子除非有非常强大的自我心理修复能力,否则极容易因为周围歧视,缺乏父母教育而出现心理问题,从而被毁一生。善良的袁顺清便开始在闲暇的时间,跟着检察院的朋友去看望失依儿童。当探访一个叫小朱的男孩时,屋子里一股潮湿阴冷夹杂着剩菜的气味扑鼻而来,当时已经是寒冬腊月,脸色蜡黄的小朱穿着单薄的衣服,鞋子已经破裂了口,甚至连换洗的袜子都没有。小朱的父亲入狱之后,爷爷奶奶也郁郁而终,妈妈于一次离开家后就再也没有回家,他只能和有残疾的叔叔相依为命。客厅的餐桌上放着昨天吃剩的豆腐,屋子里到处是陈年积灰。当看见袁顺清带来的鸡蛋和酸奶时,这个二年级的男孩眼睛里发出渴望而胆怯的光芒,袁顺清把鸡蛋、酸奶递给小朱,关心的叮咛道:“鸡蛋早晚吃一次,酸奶千万别多吃,不然要吃坏肚子的。”周末,袁顺清开车带小朱去商场,花了多元给小朱买了新衣、新鞋。当袁顺清问小朱想吃什么时,小朱想了想,说:“听说肯德基好吃,是什么样的?”听了这句话,袁顺清不由得落泪了,一辈子心慈的他面对幼小的孩子时,很难弃之不顾。就这样,他自费拿出50万,成立了“向日葵护苗之家”,这也是中国首个“失依儿童之家”。却因为身份问题,比如非教育机构却请来老师教孩子,况且这些孩子的监护人都在世,也不能算儿童福利机构……使得机构的合法性成为了问题。周围很多人劝他不要再做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可是袁顺清年轻时拼搏创业的倔脾气又上来了,他尽自己的全力,维护着自己和孩子的这个“家”,终于在年8月22日,在检察机关的指导下,正式创办了金坛“袁顺清失依留守儿童之家”,陆续收留了包括失依儿童和留守儿童在内的33个孩子。在这里,孩子们所有的日常费用都由袁顺清来承担,包括一日三餐、住宿、老师教舞蹈等特色课的费用等,这个善良的老人,像一个最有慈悲心的园丁,庇护着这些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帮助孩子们接受正规的教育,交往知心的朋友。
令袁顺清感到欣慰的是,这份努力终究不是白费的,失依儿童之家在全国范围内,是自己首家成立的,虽然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也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重视,更多孩子的人生也随之走向光明。他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