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城东桥离我住的地方不远,这日在桥上拍了早霞后,下桥经过桥廊,看到初升的太阳把桥下的廊画照得暖暖的,留心一看,原来是记载北宋苏轼来杭州当太守时,发动军民疏浚运河畅通水源的故事。
桥下浮雕画里的苏东坡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在思考、好像在回顾。他是宋哲宗元祐四年(),五十三岁时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他看见了西湖与他十五年前来任杭州通判时大不一样了,经历了洪水和干旱等灾难,淤泥堆积,杂草丛生,明显年久失修;而且城内运河航运也阻断了,城里居民的饮用水质也变得很差。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东坡不仅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水利专家,他提出治水的关键是在“水理”和“人情”之间达成一种和谐,本着“以水治水”的原则来治理。他不仅治理了西湖,同时也开始杭州城内运河、水井及对钱塘江的治理。
他向朝廷提交了申请治理西湖和城内河道的奏议,阐述城内运河时常枯竭的主要原因:运河水道原来是使用西湖水补充,后来变成了用钱塘江水补充,钱塘江水比较浑浊导致运河堵塞。城内运河堵塞则需要清淤,这是十分扰民的工程,此外也会造成运力下降,城内物价上涨。
他慧眼识人,采纳了临濮县主簿监在城商税苏坚的建议:在龙山河源头设立水闸一道,涨潮时关闭闸门,令潮水通过茅山河。茅山河处人烟稀少,疏浚时不扰民,到了茅山河与盐桥河交汇处,泥沙早已沉淀,且盐桥河比茅山河更深,只要茅山河不枯竭,盐桥河就不会枯竭。同时疏通一条连接涌金门和盐桥河的河道引导西湖水注入盐桥河,既可补充城内运河水源,也方便居民获得生活用水。
苏东坡在疏浚茅山、盐桥两条运河时,“寻刬刷捍江兵士及诸色厢军得千余人”也就是起用职业海塘的“工程兵”和厢军,用这些不用上阵杀敌的特殊兵种,来代替民户来承担劳役,进行着繁重的工作。因此,茅山河的疏浚历时半载,使水深八尺以上,自此公私船只通行便利。父老皆言:“自三十年已来,开河未有若此深快者也。”
苏东坡在杭州领导人们疏浚茅山、盐桥两条河流、开挖西湖和修建堰闸,就是疏与堵智慧和技术的再次使用。他在治水实践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科学治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也能抵御洪涝和旱灾,还能把城市打造得更加有诗意。
据说,年12月水利部公布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苏轼入选其中。他完全当之无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