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季如春
南粤之美
一说到美丽的花城就想到广州,临春之际鲜花竞相开放,但最美的还是广州市的市花:木棉花。正如诗人杨万里所说:“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一到春天,满城都是火红的木棉花,使愈冷的春天变得非分特别热情。而且在每年的春节之际,都有热闹的“花市”,几十万人在一条街上行走,那种热闹气氛是你无法想象的。
广东的粤剧也是一绝,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粤剧起源于南宋,历史悠久,其表演工艺分为唱、做、念、打。代表剧目有“江湖十八本”、“新江湖十八本”、“大排场十八本”等。
那在广东有哪些诗词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壹
荔枝诗
《惠州一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本诗注释
①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②卢橘:指琵琶。
③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
赏析
绍圣三年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贬至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广东的荔枝可是全国之冠,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区域,其产量是全国的四分之一,有挂绿、糯米糍、妃子笑、三月红、桂味等百余个品种。其味道可想而知,怪不得诗人苏轼都那样热爱。
贰
游岭南
《送人游岭南》
唐·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注释
华阳:指江苏省金坛县西南茅山上的山洞。
绿笋:绿竹。
啼猿:猿的啼声,用以形容悲切。
本诗译文
少年时期离开华阳四处行走游历,靠近岭南时风景仍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行路两旁满是鲜花绿竹,即是是猿猴哀怨长啸,听起来也会感到幽静。
说到岭南不得不提的是岭南民间饮食风俗——广东早茶。
早在清朝时期,广东人就有喝早茶的习惯了。当时有种叫“一厘馆”的小茶楼,会给过往歇脚的行人提供糕点,后来演变成茶楼。走在广东各地的大街小巷,最常见的建筑也是茶楼,在这里可以喝到各种好茶,品尝到各种美味的茶点,如蛋挞、糯米鸡、叉烧包、马蹄糕、虾饺、肠粉、烧卖、鱼片粥、排骨、肚片、肉丸等。在喝茶时,如果有人为你倒茶,广东人会用食指轻叩桌面几下,用来表示感谢,这是最常用的礼节。
(蒸点)(肠粉)
叁
赏南粤
《谪岭南道中作》
唐·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本诗译文
①岭水争:指五岭一带山势高峻,水流湍急,支流岔路很多。
②桄榔:一种常绿乔木,叶为羽状复叶。
③畲田:用火烧掉田地里的草木,然后耕田种植。
④津吏:管理摆渡的人。
⑤潮鸡:《舆地志》说“移风县有鸡…每潮至则鸣,故称之‘潮鸡’”。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行人难辨东西易迷路。山间景色,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层林叠翠,郁郁葱葱,一派浓郁的南国风光。同时也有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蛇草、使人中毒致死的沙虫。这样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在岭南环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引起了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听到鲜艳的红槿花枝上的越鸟啼叫,想到飞鸟都不忘本,依恋故士,何况有情之人。此时自己迁谪远荒,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返回故乡,思念家园,情不能已,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
全诗写景抒情互相交替,显得灵活多变而不呆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是晚唐的抒情名篇。
看了诗人李德裕笔下的岭南山间风景,再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岭南园林吧!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主要指珠三角的广府园林。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又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岭南人追求自然、艺术化园居生活,孕育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
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并吸取中原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诞生了陈献章、湛若水等儒学大家,开创了明代心学先河;诗人张九龄、屈大均享誉全国;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影响全国以至世界;清代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国与世界贸易、文化交流的唯一窗口,向世界各地传播着东方文明。
更多诗词,请看晨星创文中华诗词库
01
02
03
04
05
06
07
滑动查看
图片来源千库网、摄图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