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具有强烈的本土色彩,也有着广泛的信众和繁殖的土壤。在历史上道教有过几次集中繁荣的时期,比如西汉初年,再比如魏晋南北朝。在盛唐时期,道教也有过一次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特别是茅山道的发展,可以说到达了巅峰,那个年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所统治的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不仅本人崇尚道教,而且其妹玉真公主也信奉道教,特别是茅山道教。玄宗与其妹更是两度拜茅山道司马承祯和李含光为师,成为茅山道教的入室弟子。有人说他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但小编看来玄宗在追求长生的同时,更像是巩固其统治基础。早期不信教的唐玄宗唐玄宗早期对道教里的长生之术并不感冒,这从《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描述可以看出来。开元十三年,玄宗与群臣宴于集仙殿,宴会中,他与身边的大臣说:“仙者凭虚之论,联所不取。”随后,下令将集仙殿更名为集贤殿。从此事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年玄宗对黄老之术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反感。那是从什么时候,玄宗对道教尊崇倍加的呢?事实上,直到开元末年,唐玄宗才对道教颇为迷信。但这之前,玄宗已然拜司马承祯为师了,这说明一方面玄宗年老之后,渴望长生;另一方面,他虽然不信道,却重道,是出于政治需求。茅山道教与玄宗政治需求的契合点茅山道教主要发源于江苏句容的茅山,其形成于梁朝的陶弘景时期,主要以传承、研习上清经系为主。其创立之初,主要奉行上清经系,讲求存神内视、服气导引等长生养生之说。直至玄宗时期,司马承祯、李含光、吴筠等人将上清经系与老庄的重玄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经教体系。他们将老庄思想中的清静无为作为其理论内核,这与玄宗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一拍即合。特别是后期的吴筠,他从道德仁义以治世的角度出发,将儒家思想也揉合进去,将老庄思想与儒家治世思想相结合,形成其政治和处世哲学。他的这种结合正是唐玄宗所大力倡导的,所以,得到了玄宗的大力支持与赞赏。至此,玄宗大力推崇茅山道教与老庄之道,并将老庄经典作为考试内容,用来选拔人才,还亲自注疏了道家经典《道德经。》玄宗在《道德真经疏释题词》中说:而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可见其尊崇道教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统一思想或者说为巩固其统治基础。李含光曾对玄宗说:“《道德经》,君王师也,昔汉文帝得其言,仁寿天下。”因此,茅山道的经教体系和理论特色深为玄宗所赏识,这是唐玄宗尊崇茅山道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子画像可以说,唐玄宗与茅山道的关系反映出起尊崇道教的原因除了寻求长生,更多的是为了巩固其政治基础,由于茅山道士对朝廷的效忠,对时政的辅佐,唐玄宗才如此地尊崇其道,又正是借助玄宗的尊崇,茅山道才达到繁荣的顶峰,二者可以说是实现了双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