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唐末、五代时期,缙云曾出现了一位道门领袖杜光庭,他少习儒学,博通经、子。因没中进士而弃儒入道,反而因此进入朝堂,一展抱负。《宣和书谱》中有《杜光庭》一文,赞其楷书“迈往绝人,亦非世俗所能到也”、“得烟霞气味”。
李邕《娑罗树碑记》局部五代时期战乱连年,文人士大夫多无心翰墨,书法的发展更不及晚唐。
但值得称道的是,杜光庭作为唐末五代时期的道门领袖不仅肩负着扶宗立教、安邦定国的重任,同时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上也少有人及。
他的书法结合了前人的“法”和道教的“骨”,从而呈现出“仙风道骨,迈往绝人”的韵昧。
李邕《娑罗树碑记》局部01茅山“金剪刀书”的第五代传人
杜光庭少年学儒,余生修道。辗转缙云、长安、成都等地的经历,给予了杜光庭书法丰厚的养分,使杜光庭不仅具备儒生悲天悯人的情怀,还独具许多唐朝文人和书法家欠缺的旷达之气。
李邕《法华寺碑》局部杜光庭,字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人。出身书香门第,家境殷实,聪颖机敏,所得家教修养极好。
唐宣宗大中四年,诗人方干到杜光庭家中做客时对7岁的杜光庭赞赏有加,认为杜光庭日后必能身居庙堂。杜光庭的父亲听闻十分开心,第二年就将杜光庭送入了当时的贵族学校。
李邕《法华寺碑》局部少年时期的杜光庭专研儒家经典,勤奋好学,却在参加科举时,因牵涉于权贵利益纠葛而名落孙山。满腔报国热情在初尝官场黑暗之后心灰意冷,回到家乡缙云。
在瞻仰黄帝祠宇,拜谒道士刘处静后,杜光庭切身体会到了那种遗世而居的旷达自然,对比俗世的牵绊,决心弃儒从道。咸通十二年,杜光庭在天台山,拜上清派茅山宗应夷节为师。
李邕《法华寺碑》局部唐朝时期的缙云是一处文人、道士汇集之所,县内建有皇帝宇祠,与天台山、仙都山等众多道教圣地相邻,著名书法家李邕、李阳冰都曾在缙云为官,并留下诸多墨宝,人文氛围极其优越。
而茅山宗是的第十代掌门人司马承祯曾隐居于天台山桐柏修道,自号天台山白云子,他书法自成一体,史称“金剪刀书”,杜光庭之师应夷节便是司马承祯的四传弟子,而杜光庭的书风自然也受到他的影响。
李邕《奉别帖》局部两年后,26岁的杜光庭为避黄巢战乱,离开天台山向西行进寻访道经,先后走访了衢州、崇仁、龙虎山、武夷山,写下了游记《武夷山记》。后经礼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郑畋推荐进了京都,得到僖宗的召见,被赐以紫服象简,入太清宫,成为了当时的道门领袖。
这样一来,科举失利却一直胸怀抱负的杜光庭离开了天台山后,又以另一种形式重回朝堂之上。自此后,杜光庭辅佐君王、稳定民心、扶宗立教,著书立说,可谓“一时流辈为敛衽,皆曰学海千寻,辞林万叶,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
李邕《奉别帖》局部杜光庭一生勤勉,著述无数,在书法的造诣上也是十分了得的,尤其以楷书和篆书最盛,他的楷书被赞为“迈往绝人”、“得烟霞气味”,还搜罗、整理、规范了道教篆书,以及写有《隶书解》等书法理论篇目。
02因何能二王相提并论?
杜光庭的书法承袭了李邕的瘦劲奇崛,还具备了道士独有的道骨仙风。可惜的是,《宣和书谱》所言的:“迈往绝人,亦非世俗所能到也”、“得烟霞气味”的楷书己然遗失,不论对书法爱好者、道学研究者,还是历史学家来说都是一大遗憾,我们也只能从古籍中搜集构想其阔达旷逸的道气和怡怿虚无的道韵了。
李邕《出师表》局部杜光庭在缙云,受李邕、李阳冰遗留的墨宝影响极深。
李邕的楷书瘦劲奇崛,运笔稳健有力,隐隐有二王遗风,北碑之意。杜光庭在楷书的书写风格上多受李邕遗存丽水的书法熏陶和影响,略有二王遗风,不然何以“拟论羲献”?
李邕《出师表》局部从《宣和书谱》中的《杜光庭》一文就能证明他的楷书作品成就颇高,首先,他著书立传无数,写经赋诗都是用楷书书写;其次,他作为一名道士,楷书颇具“烟霞气味”,也说明了他的楷书风格;加之,早年的杜光庭要参加科举,自然练得一手好字,虽不能与二王相比,却也被后人拿来与羲献相提并论,可见其楷书水准亦远超普通人。
遗憾的是曾经“因诗文而有传”的杜光庭,楷书作品几经周折己然无一留存于世间,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憾事啊。
李邕《出师表》局部当然,虽然无作品留存,但是从古籍记载之中,依然可以看出杜光庭楷书的艺术特色。
稳健果敢
杜光庭的楷书字形结构四方端正,具有标准的楷书体势,受盛唐楷书大面积流行的风气以及曾在括州任职的李邕影响,杜光庭的楷书应当有“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般的稳健果敢;
李邕《晴热帖》局部仙风道骨
杜光庭是一个道士,受道教思想的影响,杜光庭的楷书笔画应是瘦劲奇崛,独具仙风道骨的意味,就如同民间形容的那样,“胖和尚,瘦道士”,在中国人对道士和仙家的印象中,仙风道骨者多为清瘦之人。
而且,杜光庭曾在云篆的收集与整理上用时颇多,楷书受其云篆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中锋入笔,笔力均匀,笔画之间流畅自然提笔下笔皆不离纸面,墨迹有如蝌蚪文字相缠挂绕,运笔时或许还有些许抖动如云篆般弧圆弯曲相叠而行,总而言之便是仙风道骨,迈往绝人。
李邕《晴热帖》局部意境深远
杜光庭的楷书作品应是格调极高,意境深远的。他与唐代诸多书法名家一样,历经了人生失意、仕途坎坷,而后两次入仕,被委以重任,最终归隐山林,看清了社会法则,看过了王朝兴衰,也看透了红尘俗物,从自己一生游历沉淀积累的体悟出发,书写着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立场和看法。
杜光庭的书法是与精神力的沟通,不刻意,无小技,率性而为之,以达自己“扶宗立教,救世济人”的本意。
李邕《云麾将军碑》局部结语:
杜光庭学识渊博,且涉及领域极广,终身致力于道门事业,所以杜光庭绝大部分诗文碑记经书并序均以楷书书写,以供世人参阅,方能最大程度上体现道教书法的功用。
所以在当时唐末五代时期,杜光庭不仅作为道门领袖被世人所推崇,作为一名书法家亦是颇有美名的。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经历了太多的朝代更替和统治阶级背后数不清的佛道之争,杜光庭的经书诗文虽有各类史书、工具书典藏,手迹却是尽数失传,淹没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委之中。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