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dbfzl/140810/4445295.html

导语:看《长安十二时辰》,了解大唐道教发展,唐太宗推崇道教,武则天崇佛抑道,唐玄宗时期道教最鼎盛

由马伯庸原著改编的《长安十二时辰》全面再现了大唐生活场景,剧中展现了浓郁的宗教氛围,有佛教、伊斯兰教(大秦景教)、袄教、摩尼教(明教)等等,其中道教人士贯穿整个剧情,主角李必就是一个头戴芙蓉冠,手执拂尘的道教徒,李必的老师何执正也是道教,甚至皇帝唐玄宗,杨玉环都是道教人士。那么有人不禁要问,道教为何在唐朝能如此被推崇而兴盛呢?

我们来了解下道教在唐历代帝王统治下的发展:唐高祖李渊与唐太宗时期,唐高祖李渊在建唐之初,确立了崇道抑佛的宗教政策。

《全唐文》记载,李渊颁布的《先老后释诏》在重要场合三教排序规定“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令老先、次孔、末后释。”

由此可见,唐高祖明确确立了在国家正式场合,三教的顺序为道教在先,儒教为次,释教为末。对于佛教寺院和道教道观数量的规定,李渊还曾下诏规定“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但当时的情况是,道观的数量远远少有佛寺数量,这一诏令实际上是抑制佛教发展,有助于道教发展。

李渊的崇道之举,被李世民所继承;李世民继位后再次下诏重申崇道抑佛的基本政策,他在《令道士在僧前诏》中不仅明确规定道教位于佛教之上,还对佛、道二教优劣之处作了比较;李世民认为道教能返朴还淳,经邦致理;而佛教只能说明因果关系;李世民再次确认了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是唐皇室的先祖。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崇奉道教,但并不迷信道家,对道教的发展还是有所限制的,巧妙地利用道教来为唐朝廷服务,既让道教发展,又对道教加强控制和管理。

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时期,唐高宗李治遵守贞观遗规,奉行既定的崇道抑佛政策,他不仅亲临老君庙,还为其追加尊号,唐高宗积极提高道教的地位,将道士管理纳入宗正寺管理,而宗正寺是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机构,由此可见,道士在当时的地位是很高的。不仅如此,唐高宗还在科举考试中,明经科考试加试老子。

《唐会要》记载唐高宗下诏“明经咸试《老子》第二条,进士试贴三条。”《旧唐书》记载“自今已后,《道德经》并为上经,贡举人皆须兼通。”

由此可见,这两条诏令不仅提高道教学说地位,攀附门第外,也为推行“无为而治”的政治方针奠定了基础,政治上以老子思想为政道之要。

武则天时期,实行崇佛抑道的宗教政策,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第一,武则天觊觎皇位已久,有人用道家老子天尊来反对武则天称帝,武则天要称帝,必须削弱道教的地位,贬低道家,从而达到打击李氏王朝。

第二,武则天要称帝,首先必须先神话自己,而当时佛教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加之佛教僧尼对唐初实行的崇道抑佛政策不满,武则天自然借助佛教来包装自己,武则天大力提倡佛教,其实也抑制了道教发展,其结果是,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在官方地位凌驾于道教之上。

但是,武则天对道教并非单纯的排斥,时而利用,时而抑制,武则天在执政之初,曾效唐高祖崇老君之举,崇奉“先天太后”,此时她将老君和先天太后一起奉祀,到了永昌年间,便废黜“玄元皇帝”,独尊“先天太后”,以树立起凌驾于李唐王朝之上的“太后”形象。当天下大定后,武则天彻底改变李唐崇道抑佛为崇佛抑道政策。

《资治通鉴》记载“制以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

由于佛教在武则天夺位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优宠,在这一时期,佛教对道教处于压倒性的地位,武则天为了进一步抑制道教发展,在科举制度中取消了《老子》这个科目,取而代之的是《臣轨》,此举是对李唐王朝发起挑战,彰显武周的权威,由此可知,武皇采取崇佛抑道政策是为其政治需要服务的。

与此同时,武则天还拉拢道士为其朝廷斗争服务,她拉拢当时的道教主流派——茅山宗,以增强其势力;到了武则天晚年,在处理佛道二教关系上有了微妙的变化,在道法上变为佛道并重,晚年的武则天迷恋道教的神仙长生术,这时佛道关系有所缓和。总之,武则天无论是崇佛,还是抑道都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时期,唐中宗复位后,恢复了初唐时期尊老崇道的做法,道教又重新取得三教之首的地位,直到唐末一直受到尊崇。唐中宗对于佛道二教实行调和政策,他曾下诏禁《化胡经》,来平息佛道二教争端,他还下令让佛道人士共同参与为武皇追福立寺的宗教活动,这也显示唐中宗对佛道二教的调解融洽。

唐睿宗既信佛教,又信道教,相比之下,他更信奉道教。他将唐太宗的道教治国如治身的思想当作施政理国之基础,但唐睿宗对佛教、道教的发展耗资巨大。

《旧唐书》记载唐睿宗为公主兴建道观“起金仙、玉真两观,用工巨亿。”“大下滥度僧尼、道士、女冠依旧。”

由此可知,唐睿宗耗费巨资,大兴道观,引起朝野上下愤怒,不仅如此他还使僧尼、道士、女官数量泛滥,加重国家负担。对于佛道二教,孰先孰后的问题,唐睿宗规定在正式场合僧尼、道士、女冠可以并排走,顺序不分先后;由此可见,唐睿宗对佛道二教采取的是武则天晚期的折中调和政策

唐玄宗时期,一改唐中宗、唐睿宗的佛、道并崇政策,大力推崇唐高祖、唐太宗制定的崇道抑佛政策。其目的很明显,继续用道教圣祖老子来神化“君权神授”思想;利用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安邦定国;更重要的是借此消除武则天崇佛抑道所带来的影响。

正如《长安十二时辰》所演绎的,唐玄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崇道皇帝,他将尊祀玄元皇帝达到最高潮,其采取的一系列活动也促进了太清宫的建立和祭祀老子制度的形成。

唐玄宗不仅将道教思想用于治国理政,还建立了道举制度,为唐王朝崇道活动选拔了一批人才,他还在中央官制的设置中,设置崇玄署,专门掌管道教事务。

《旧唐书》记载“开元二十五年,制,道士、女官宜隶宗正寺,僧尼令祠部检校。”

唐玄宗此举,无疑是承认道教是皇室枝叶,此外玄宗还给予道士犯法可以不依俗制处罚的特权。虽然唐玄宗全力提倡道教,但也信奉佛教,也抑制道教、佛教的发展,对佛教抑制的比较多。

晚唐诸帝道教政策,道教由盛唐到晚唐时逐渐衰落,但自唐玄宗之后的十四位皇帝仍然尊崇道教,在安史之乱时及之后,各地道观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都被历代皇帝逐步修复;唐末诸皇帝也采取措施对道教加强管理,当道教势力过于强大时,这些皇帝也采取限制措施,例如唐德宗通过限制道观的数量,抑制道教;唐文宗,唐玄宗对于危害封建统治的道教严惩不贷。

道教对皇家也带来了负面的伤害,晚唐十四帝中,迷信道教的神仙方药者想长生不老的人为数不少,他们为了长命百岁,宠信道士,不惜耗费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炼制金丹,但最终被丹药所害,如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武宗等人都服用丹药,有人因此过早衰亡。

值得一提的是,唐武宗崇道抑佛政策走到了极端,他下令毁佛像,拆寺庙,逼迫僧尼还俗,寺院财产充公。当然,武宗废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肯定与道士的鼓动有一定关系。

总之,从唐高祖李渊起到唐朝灭亡,历代帝王都尊崇道教,即使在尊崇佛教的武则天时期,道教也有一定的发展,到了唐玄宗时期,崇道在唐朝达到了最高峰,而到了唐武宗时期,为了崇道抑佛却走向了极端。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