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的症状 http://m.39.net/pf/a_4607155.html

道士、和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大多数情况下,通常见到的是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道士;和尚则不同,有胖大和尚,或者颤巍巍的老和尚。这期间并无高下之别。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呢?其实是因为这两家修行方法各不相同导致的。

中国人的修行,无论道家、佛家、儒家,大体上都是分为两途:修“性”或者修“命”。基本可以说,修性是精神层面的修行;修命则是肉体方面的。但到底如何个修法,各门各派争论纷纷。

先修性还是先修命,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争论了一千多年。道教理论大师抱朴子葛洪主张只要修命就行。这很容易理解。葛洪出身于贵族,对人世间的一切颇为留恋。因此对长生不老非常感兴趣。在葛洪的著作《抱朴子》内篇中,各种炼丹、长生的方法均作了详细介绍。这些窍门后来传到了茅山祖师陶弘景手上,陶弘景还真烧制出了金丹。可遇不可求的金丹炼制出来,可陶弘景死活不敢吃。从后来那些服食金丹的皇帝们的遭遇来看,陶弘景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修命也需谨慎啊!

虽然佛家说“明心见性”,佛教禅宗更是以顿悟为宗,根本不在意肉身。可这种说法引起了道门中人的强烈反对。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说,“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认为只修性不修命是极端错误的。他更进一步说,当时的人以为修性是禅宗所宗,其实修命就是修性,修性即立命。如果只修性,命终之时人的阴阳之数已尽,怎么办?这个说法道理上是很明白的。

修命与修性,如同武侠小说中华山派的剑宗与气宗。先修那个并不绝对。因此后来的道士也提出了顿修和渐修之说。元朝的道士李道存提出,夙有根器,一直了性,自然就了命。如果是一般人,那肯定不能一直了性,只能先了命后了性。这明显借鉴了禅宗的修行方式。上等根器的人,可以直接修性,而一般根器的人,得从修命开始一点点累积修行。

当然,顿渐修行被认为是道教中比较另类的方法。一般的道家,都否认顿悟的存在。长春真人丘处机明确说:“刹那悟道,须凭长劫练磨,顿悟一心,必假圆修万行。今世之悟道,宿世之有功也。”这位被成吉思汗尊称为神仙的丘处机认为,今生修道有成,是累世修行的结果;修行没有顿悟的可能。

道教普遍认为要先修命后修性。张伯端是道教内丹派的祖师,他所著的《悟真篇》,为道教内丹理论的开山奠基之作。张伯端也主张先修命后修性,这倒不是因为修性不重要,而是因为修性太难。他说,修性不知道从哪里用功。修命而好歹还有个抓手。这样的秩序修行下去,就有了成功的希望。道教之中,对修行的看法大抵如此。

佛教坚决主张修性,所谓“见性成佛”。只要修性就可以成佛,反而“命”就不重要了。所以和尚修行,追求的是涅槃状态。涅槃,既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不生不死的状态。因此,佛家认为,身体只是个臭皮囊,只是个暂寄的躯壳,可以弃之不顾。这样就导致了和尚们的形象少有仙人气质,很多僧尼甚至因不注意修命而百病缠身。这反过来又影响到了修行。

道家当然也知道人的肉身会毁坏,因此称之为“假”。而先天的本我却是永远不灭的,所以称之为“真”。因为这个缘故,道家称修道为“修真”。道家炼气的最高功法,是要修成精气神三者合一。实际上,佛家的入定和禅定波罗蜜与道家炼神功夫几乎没有差别。道家守窍,佛家守空,只是说法名称不同,修行的本质上没有差别。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天地大吾身,吾身小天地。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