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三年对李白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这一年的正月,李白的好酒友贺知章上书请度为道士,其实就是上书请辞了,贺知章当年八十六岁,这在古时候可算是高寿了,玄宗皇帝挽留了一番,没留住就答应让他还乡越中,还很给面子的在长乐坡搞了一次百官送行,让当时朝中的一群文人写了一堆文章送行,应该说算是荣归了,李白当然也写了文章送行,除了应景的命题作文,李白还写了一篇《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这是恭维贺知章的书法水平可以和王羲之比肩,还羡慕贺知章从此可以泛舟镜湖可以自由快活了。不管多么不舍吧,反正老贺是离开长安了,从此李白少了一个酒友也少了一个可以欣赏自己文章的知音,李白很忧郁啊。

命运总是很奇妙的,李白在长安一共就两个玩得来还能在玄宗面前说上话的朋友,一个是贺知章,另一个是道士元丹丘。

元丹丘是李白二十岁之前在蜀中认识的道士朋友,两人相交二十多年,元丹丘多次在李白窘迫的时候解囊相助,应该说是李白最好的朋友之一了,而且在李白的诗中记载,元丹丘应该还是一个修道有成的术士,而在现实中,元丹丘是青城山道士胡紫阳的徒弟,胡紫阳师承茅山宗十三代宗师李含光,而李含光是唐朝著名道士司马祯的弟子,这样说起来元丹丘算是司马祯的徒孙的弟子,而元丹丘的确主持过皇家道观的监造,从这一点来看,元丹丘的师门背景非常雄厚,他自己应该也是有一些道行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得到那么优渥的职位。

元丹丘和李白之间的友情是发小的感情,所以比较纯粹,而且元丹丘也喜欢喝酒求仙问道,甚至可以说李白自己喜欢求仙访道也应该是和元丹丘有一定的关系。说了这么多,重点是在这一年的春天,元丹丘也离开了长安去游仙访道了,李白把元丹丘送到华山之后写了首诗之后就回到了长安,这下子,他可堪对饮的朋友都走了,没有了喝酒的朋友,李白只能自己一个人对着月亮喝酒了,孤独寂寞下写下了《月下独酌四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这四首诗,第一首意境最美,写的是李白孤独寂寞中在花下饮酒,因无人相伴,只好对月而饮,喝多了,恍惚间将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当成两位朋友,于是起舞、放歌,将孤独的一个人独酌变成了热闹的朋友相聚,将一个孤独的饮者醉后的心态、行为刻画的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同时其唯美的遣词又将整首诗的意境烘托的非同凡俗。

第二首将视线从天上的月亮转入手中的杯酒来,论证了天地神圣都爱酒,所以没事喝喝酒是一种修行,是可以堪破大道的。

第三首其实是写自己的苦闷的,李白的苦闷在于对自己的仕途悲观失望,他觉得自己仕途不如意是命中注定的,是无法改变的,所以绝望之下的李白只能通过醉酒来排解自己的失意悲观情绪,在看似旷达欢乐的醉后情绪中,我们其实能感受到深深的哀愁

第四首由愁转乐,看似是劝人以酒消愁,及时行乐,但正如那句“借酒消愁愁更愁”所说,饮酒并不能真正的排解他的愁苦,反而加深了李白的愁绪,这首诗七十个字就出现了三个愁字,可见李白酒后真的是更愁了。

在这场醉酒后不久,李白就向玄宗递交了辞呈,玄宗没有多做挽留,他大概也是觉得李白不适合在朝中为官,所以就赐金还乡,把李白从朝堂的羁糜中解脱了出来,至此李白的仕途就此终结。

李白的确是不适合官场生活的,离开长安后,一路散心一路玩,在当年的夏天他来到了洛阳,在洛阳,李白除了和朋友聚会,在这里还认识了一个小朋友,杜甫。大唐诗坛的双壁终于见面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